老子的养生老师
2020-12-05郑洪
郑 洪
浙江中医药大学(310053)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道家及其后继的道教对中医养生影响巨大。后人认为,《道德经》既是一本哲学书,也是一本养生书。
那么老子的养生思想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据载他是有老师的。历史上关于谁是老子的老师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商容,一说是容成,一说是广成子。但有人认为这三个其实是同一个人,又有人认为广成子就是老子……我们试着看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了解老子的养生思想是怎么来的。
首先来看商容,据说他是殷商时期的贤人,一说又名常摐。东汉经学家高诱在注解《淮南子》时说:“老子业于商容,见舌而知守柔矣。”这是什么意思呢?刘向《说苑》说得比较详细。说常摐得病很重,老子去问候他,问还有什么遗言要给我吗?常摐说,我正要找你。向老子张大口,一会问他:我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又问:我牙齿还在吗?老子说不在了。常摐问:你懂了吗?老子一下明白了:“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常摐笑着说,我可以安心去了。
后来,在老子写的《道德经》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充满辩证思想的论述:“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四十三章)“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七十六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七十八章)
当然,柔弱不是懦弱,不是虚弱,只是外表不逞强。这种思想对中国人影响很大。在养生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太极拳,外表柔和而力在其中。这确实是有东方特色的养生锻炼之道。
常摐和商容,两者音相近,所以字相通,只是写法不同,是同一个人。但有批评者指出,这个人不应该是殷商时期的人,否则与老子的年代差太远了。
其次是容成。有两位著名文字学家都记载他与老子的关系。陆德明《经典释文》云:“容成,老子师也。”俞樾《庄子人名考》云:“《汉书·艺文志》阴阳家有《容成子》十四篇,房中家又有《容成阴道》二十六卷,此即老子之师也。”
容成教过老子什么呢?《列仙传·容成公》载:“容成公者,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发白更黑,齿落更生。事与老子同。亦云老子师也。”
《道德经》第六章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对这句话的解释很多,其中以唐代杜光庭的解释最简单,他说玄牝就是口鼻,这一句话指出了练习静功的最基本法则,即以深长柔和的呼吸来涵养身体,所以叫“谷神”。练习久之有“发白更黑,齿落更生”的养生效果。
《列仙传》里说,这个“容成公”也是黄帝的老师。在西汉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珍贵养生文献《十问》中,确实有一段“黄帝问于容成“的对答。黄帝问容成,人为什么有的长寿,有的短命?我想了解练习气息之道。容成回答说:你想要长寿,就要观察天地的变化。能得天地之精华就寿长,反之则命短。然后教给黄帝练气之道,如“吸气之道,必致之末”,意思吸气要用意念周流全身,这样就会四肢温暖;又说呼吸要深长持久,才能将新鲜空气保持,将陈旧气息吐出,这有利于长寿。另外容成还讲究练气的时机,认为早上的空气最好,通过练习,可将此时的天地之精华灌满九窍,充实五脏六腑。另外要求一定要节制房事,所谓“治气有经,务在积精,精盈必泻,精出必补”,这与中医所说的“肾为呼吸之根”道理相通。
老子书中的练气内容,与容成所说是近似的。国学大师饶宗颐说,老子之学确有不少来自容成。当然,反对者最大的疑问仍然是:黄帝与老子时代相差这么远,容成怎么可能同时是两人的老师呢?
第三个广成子,文献记载中他与容成的事迹近似。《庄子》中记载黄帝去崆峒山恭敬地向广成子请教如何修炼长生久视的养生之道。广成子却说他俗务过多,不足以言道。于是黄帝退下,不理政务,闲居三个月,再去问广成子。广成子这次告诉他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汝)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所说的意思,也是强调要静坐养身心,节欲以保精,则能长生。
关于广成子有两个说法。其一,因为黄帝问道于容成和问道于广成子的一些内容比较接近,所以有人认为他们其实是同一人。如《列子·汤问》说:“黄帝与容成子居崆峒之上,同斋三月。”所以广成子即容成,也就是说他也是老子的老师。第二种说法,据葛洪说,老子是个仙人,在不同时期叫不同名字,在黄帝时代叫广成子,在颛顼时代叫赤精子。所以唐代成玄英说:“广成,即老子别号也。”
看到这里,读者都糊涂了,老子的老师到底是谁呢?种种神仙传说有根据吗?
现代人当然不相信什么神仙。那种关于老子活了2000多年、不同时期有不同化身的说法,是在道教形成之后出现的,出于宗教传播的需要,将老子神化了。其实,笔者认为商容、容成、广成子都可算是老子的老师,他们并不是同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世系中不同时期的人。
庄子曾经列举远古时代的氏族说:“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可见容成氏是跟黄帝(轩辕氏)、神农、伏羲(伏牺氏)并称的古老氏族,这个氏族的存在一直没有中断。近年从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简整理出一份文献就叫《容成氏》,记录了西周以前的许多历史事件。
远古时代人们姓名意识不强,经常用氏族名称作为代称。不同时代都有“容成”,黄帝时代有,殷商时代也有(即商容,商代的容成),老子生活的春秋时期也有。一个人不可能活这么长时间,所以不同时期文献中记载的,其实分别是各自时代的容成氏。从文献来看,他们世世代代精于练气,既曾传授黄帝,又曾教导老子。也正因此,后人认为黄帝之学与老子之学有相通之处,合称为“黄老之学”,在战国到汉朝初年都很盛行。
以上故事里还有一点值得提出来。我们今天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有很多伟大思想令人惊叹。其实如果从黄帝时代算起,发展到春秋战国也有2000多年了。这些伟大思想应该是前面这2000多年人类智慧积累和升华的结晶,并非某一个人短时期发明出来的。所以,老子的深邃理论与养生思想,背后可能有着容成氏族长期的实践积淀作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