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结构变化对城乡服务消费发展的影响

2020-12-05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

董 佳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

引言及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重点开始由注重数量向质量转变,使得我国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事实上,居民消费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那么,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产业结构变化(优化升级)是否会对我国居民消费,尤其是作为消费升级重要导向的服务消费产生影响;反过来,居民消费变化是否也会反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产生溢出效应?探明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制定产业政策以促进居民消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针对这些问题,学界开始了广泛探讨。从现有研究来看,主要集中于两个方向:一是居民消费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二是产业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从居民消费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比较充裕。赵菁(2018)的研究认为,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会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的消费比重产生影响,继而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助推作用,并进一步基于实证视角研究了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具体作用,并提出了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打造消费服务热点和深化消费服务体制改革等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潘锡泉(2019)从理论上分析了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并从政府主体能动性发挥、服务消费、信息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等领域消费潜能挖掘等方面提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政策建议。李桂静(2020)的研究认为,居民消费会全方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就是要优化产业结构,这就需要处理好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该研究还进一步基于2008-2018 年消费数据和产业结构变化数据,就消费水平提升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验证了居民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优化产业结构转型的结论。赵诗源和王林(2020)提出居民消费结构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内生力量的观点。该研究结合居民消费理论,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作用,指出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效应较弱,中西部地区较为明显。

与此同时,也有极少数文献从产业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角度进行研究。李雯轩和李晓华(2019)将产业结构分解成三个部分的效应,基于2002-2017 年省域面板数据研究产业结构变化对农村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影响。研究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居民服务性消费呈现出负向抑制效应,而对农村居民生活性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并据此提出提高城镇化、深化对外开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地,还有一些研究突破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单向影响的范畴,对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互动关系进行研究。王云航和彭定赟(2019)从理论上探讨了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并基于1999-2016 年经验数据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都能够对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反过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能够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并据此提出要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来推动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侯春辉(2019)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并以甘肃省为例,探讨甘肃省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和居民消费升级现状的基础上,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互动关系,且存在互为因果关系。

显然,这些研究为探究产业结构变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铺垫了基础,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现有研究绝大部分基于消费视角研究居民消费(升级)对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尽管也存在极少数研究,譬如李雯轩和李晓华(2019)从产业结构对居民服务消费的角度进行考察,但均是从整体上产业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或服务消费的影响进行考察,事实上,居民服务消费包括生活性服务消费和其他类服务消费,现有研究均未能有效区分。同时,李雯轩和李晓华(2019)仅就产业结构变化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效应进行考察,而对更为重要的城市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效应未能予以考察。据此,本文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产业结构变化视角入手,考察产业结构变化对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二是将居民服务消费分成生活性服务消费(体现基本生活保障)和其他非生活性服务消费(体现消费升级),继而考察产业结构变化对不同类别服务消费的影响;三是区分城镇和农村,考察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和农村居民不同类别服务消费的影响差异性。

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建立产业结构变化对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发展的影响效应实证模型,如式(1)和式(2)所示:

其中,Consume-SHit表示生活性服务消费,Consume-QTit表示非生活性服务消费支出,Structure1it表示第一产业占比,Structure2it表示第二产业占比,Structure3it表示第三产业占比,Controlit表示控制变量。

服务消费发展采用生活性服务消费和非生活性服务消费分别衡量,生活性服务消费(Consume-SHit)主要反映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类消费,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八大类消费中的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居住消费、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四大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予以衡量,非生活性消费采用剩余的交通通信消费、文教娱乐消费、医疗保健消费和其他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予以衡量,反映居民消费升级情况。城镇和农村服务消费发展变量涉及数据均来自于各省域历年地方统计年鉴。

产业结构变化(Structureit):采用传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占比予以衡量,反映各产业发展情况,数据来自于历年地方统计年鉴。

控制变量(Controlit):影响居民服务消费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水平、政府对居民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公路里程数和对外开放水平,因此本文将其纳入控制变量中,具体含义及数据来源如表1 所示。上述控制变量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城镇和农村,并进行取对数处理。

实证研究

本文进行实证研究的样本期为近五年全国省域面板数据,即2015-2019 年31 个省、市、区产业结构变化与居民服务消费发展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前,采用Stata 软件对上述变量均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经过Hausman 统计量和F 统计量检验,最终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一)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居民服务消费发展的影响效应估计

采用stata 软件就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居民不同类别服务消费发展的影响效应进行估计,得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性,且对不同类别服务消费的影响强度也存在差异。第一产业对城镇居民生活性服务消费和非生活性服务消费均不存在影响效应,表明以农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对于城镇居民服务消费支出的影响都不明显,几乎可以忽略。这一点可能是由于城镇居民对衣食住行和农产品需求的开支在整个消费开支中的占比较低有关,与当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普遍较低(持续下降)的现实也较为吻合。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对城镇居民生活性服务消费和非生活性服务消费支出提高均具有明显促进效应,且第二产业对城镇居民生活性服务消费支出的影响效应要强于对非生活性服务消费支出的影响,而第三产业对城镇居民生活性服务消费支出的影响效应要明显小于对非生活性服务消费支出的影响效应。其原因可能是,生活性服务消费主要是基于生活保障类为主体,更多倾向于工业制成品,而非生活性服务消费主要是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居民消费升级类消费,第二产业占比的提高自然会对居民生活保障类用品的消费支出产生积极推动作用,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则有利于居民对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类消费的支出,即第二产业占比提高对生活性服务消费的影响效应强于非生活性服务消费,而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则对非生活性服务消费支出的影响强于生活性服务消费支出的影响。

表1 控制变量及其数据来源说明

表2 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居民服务消费发展的影响效应估计结果

表3 产业结构变化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发展的影响效应估计结果

进一步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政府对居民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公路里程数和对外开放水平均会对城镇居民生活性服务消费和非生活性服务消费产生影响,城镇化对城镇居民生活性服务消费的影响效应为正,而对非生活性服务消费的影响效应不存在。可能的原因是,城镇居民原本就生活在城区,这些人群对基本的生活性服务消费和消费升级类为主体的非生活性服务消费所产生的边际效应几乎为零,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虽然增加了城镇居民人口规模,对城镇居民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居住消费的扩大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由于受传统农村消费习惯的影响,这些人群(由于城市化而由农村居民变为城镇居民人群)对那些以消费升级为主要特征的非生活性服务消费的影响效应较弱,导致其估计结果不显著。

(二)产业结构变化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发展的影响效应估计

同样,估计出产业结构变化对农村居民生活性服务消费和非生活性服务消费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如表3 所示。产业结构变化对农村居民不同类型服务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性。第一产业对农村居民生活性服务消费和非生活性服务消费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生活性服务消费的影响作用要强于对非生活性服务消费的影响,原因在于,农村居民仍然守护着自己的土地资源,以农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通过农产品种植规模的扩大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农村居民对生活性服务消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增大,而农村居民依靠传统农产品收入以及固有的消费习惯,对那些以消费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服务类消费欲望相对不足,导致其对非生活性服务消费的正向影响作用较小。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占比的提高对于农村居民生活性服务消费和非生活性服务消费的促进作用相比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都要强,表明第二产业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主导产业,这也与事实较为吻合。农村居民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且专业性劳动技能不强,更多从事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工作,而这恰恰与第二产业最为吻合,使得第二产业占比的提高对农村居民服务类消费增长的贡献最大。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则对农村居民生活性服务消费不存在任何影响效应,而对农村居民非生活性服务消费则起到了负向抑制作用,这一点与李雯轩和李晓华(2019)研究得到的结论一致。其原因可能是,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缩减了部分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由于技术缺乏而难以从事收入相对较高的第三产业),导致农村居民收入的下降,而没有能力增加对那些具有消费升级特征的非生活类服务消费的消费支出,继而出现负向抑制作用。

进一步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水平、政府对居民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公路里程数均会对农村居民服务类消费产生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外开放水平却对农村居民服务类消费支出不产生任何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仍然处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迈进的初级阶段,而对进出口产品为主体的那些具有鲜明享受型和发展型特征的非生活性服务消费支出需求不足,甚至对进口的生活性服务消费也存在需求不足现象,更多表现为以国内生活性服务消费为主。

(三)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效应比较分析

相比较而言,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服务类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性,第一产业占比的提高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对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不存在,可以忽略不计。第二产业占比的提高均能够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服务消费产生显著正向促进作用。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对城镇居民服务消费具有显著正向促进效应,而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不仅不存在正向促进效应,反而对农村非生活性服务消费起到负向抑制作用。从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和农村不同类别服务消费的影响效应来看,第一产业占比的提高对农村居民生活性服务消费的提高所产生的影响效应要强于对非生活性服务消费的影响,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对城镇居民非生活性服务消费支出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强。从研究结果的经济意义来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城镇居民消费升级步伐(进程)加快,但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负向抑制效应。

结论及启示

本文基于我国2015-2019 年省域层面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和农村不同类别服务消费的影响效应,并针对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和农村不同类别服务消费的影响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产业结构变化不仅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性,而且对不同类别服务消费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性。总体而言,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且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仅表现在第二产业占比的提高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不利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现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政府对居民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公路里程数和对外开放水平均会对城镇居民服务消费产生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化对城镇居民生活性服务消费存在正向促进效应,但对非生活性服务消费的影响效应不存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水平、政府对居民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公路里程数均会对农村居民服务类消费产生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外开放水平却对农村居民服务类消费支出不产生任何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政府一要根据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和农村居民不同类别服务消费的影响差异性制定差异化政策措施,而不能进行一刀切,譬如针对城镇地区,应该着力加快推进城镇产业结构升级步伐,而对于农村地区,则不宜过快追求第三产业发展,应该将重点聚焦于做强做大第一产业;二要根据产业结构对不同类别服务消费影响效应强弱,因地制宜来制定政策,最大化发挥政策效应;三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来发挥政策普惠作用,实现产业结构变化对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发展的正向助力作用。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居民消费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