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行为异质性视角下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门槛效应研究
2020-12-05王兴华博士生
王兴华 博士生
(1、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9;2、东北大学体育部 辽宁沈阳 110819)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通过对传统产业实现去产能、补短板实现产业高效发展的同时,提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性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 “高储蓄低消费” 的情况,根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千禧年后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已经由2000 年的62.3% 降低至2018 年的43.4%,而当期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居民最终消费率普遍在80% 以上,若以亚洲发展中国家为例,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也远低于印度的76.5%(2018年)。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消费不断趋向保守,对于消费拉动型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影响较大。需要明确的是,导致居民最终消费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无疑具有重要影响,在这方面,一些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确定性结论。喻胜华(2012)使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城乡居民消费和收入、利率、消费价格指数等的长期与短期关系,发现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差异悬殊。李凤升(2011)使用变参数模型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原因为收入变化。由于收入及消费环境的差异导致居民消费变化也会对相关产业产生显著影响,商贸流通业作为沟通生产及消费环节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以往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商贸流通业对居民消费结构及消费行为的改善方面,比如日本学者田岛义博(1999)认为流通业能够沟通生产与消费,减少商品转运成本,促进经济发展并扩大消费。国内学者如陈君(2015)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和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具体表现,然后分析农村消费升级对城乡商贸流通发展的作用机理。尹月、辛路(2016)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农村消费提升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提出相应对策。可以看出,消费行为差异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尚未有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从相关理论入手,旨在阐明居民消费行为异质性下的商贸流通业发展。
理论模型
当前国内学者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结论较为丰富,但主要从经典的预防性储蓄理论和习惯形成假说入手,分析消费行为形成差异的原因。笔者同样从上述理论入手,分析居民消费行为异质性的根源及其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潜在影响。
首先,预防性储蓄理论下居民消费行为的异质性。预防性储蓄理论在吸收传统LC/PIH 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通过引入不确定性及消费者跨时选择分析,认为消费者储蓄不仅将收入均等分配于整个生命周期,还在于防范不确定事件的发生。Laland(1968)认为若效用函数的三阶导数大于零,即边际效用函数为凸,与确定性消费相比,此时消费者的消费将变得更加谨慎,由此减少的消费部分便为预防性储蓄。在这一理论下,居民消费行为由消费对收入的敏感性、消费的生命周期特性及储蓄的预防性动机共同决定(孙凤,2001)。在这一理论的支撑下,由于居民消费的跨期选择特性和全生命周期下不同阶段对流通消费品的关注程度差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比如居民个人收入增加的时候会倾向于增加消费,特别是增加食品、服饰等基本生活资料之外的享受型消费和精神型消费(如教育、医疗、文旅等),而在消费不确定性上升时则更倾向于缩减不必要消费,因此会对商贸流通业结构造成影响。
其次,习惯形成假说下居民消费行为的异质性。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出现地域、收入等级之间差异性的根源是居民消费习惯。目前理论研究普遍将习惯的形成分为内部习惯和外部习惯两方面,内部习惯形成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个人过去消费经历的影响,相对于个人过往的消费水平,当期收入的下降一般不会导致消费支出立即下降。同样地,收入的提高也不会导致消费同比例扩大。而外部习惯指的是一个社会中消费者个人的消费行为要受到周围群体消费方式和水平的影响。在这两方面影响下,部分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扩大,藉由示范效应传导至周围消费者并使其消费倾向同样扩大,经过一定时期的循环,整个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均会变大。
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居民消费行为会通过影响其消费支出进而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在考察居民不同消费行为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变化时,笔者采用杨水根(2015)设定的门槛面板模型,用以将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与消费行为变化的不同阶段相对应。同时,门槛面板模型主要用来分析门限变量在门限值变化过程中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产生的变化以及其显著性情况。具体模型可表述为:
式(1)中,被解释变量为yit,xit为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的个体固定效应为αi;γ为门槛值,虚拟变量Iit={γ}={qit≤γ},xit{γ}=xit Iit{γ},若有qit≤γ成立时,I=1;反之,I=0。此外,α、μ为待估计参数,εit为残差项。在实证过程中首先假定其存在单门槛,随着研究的进行逐渐扩展至多门槛模型:
式(2)中,lnyit为被解释变量,其含义是流通经济增加值;lnTit为解释变量,代表消费行为;i和t分别对应不同个体及时间,qit和γ同样为门限变量和门限值,D_yr和D_yg分别为虚拟变量,表示时间和不同区域,其他参数:β、μ为待估计参数。
(二)变量与数据
居民消费行为异质性通常体现在消费者跨期消费选择、消费理念等方面,因此在量化居民消费行为时从以上三方面因素入手。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物质型消费品和享受型消费品之间的跨期替代,其中物质型消费品具有当期购买、多期消费的特征,消费者对这类商品的跨期替代弹性的大小决定了相应商品流通速度的高低,进而会影响商贸流通业的增长发展。笔者参考Ogaki&Reinhart(1998)的研究,从居民总效用最大化角度建立消费效用函数:
其中,σ表示不同时期的跨期替代弹性,β为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在t时期下的主观折扣率,假设居民消费效用函数的形式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4)式中的C(t) 是居民在t时期内的物质型生活资料的消费支出,S(t) 为居民在t时期的享受型生活资料的消费支出,α为t期效用函数中物质型生活资料的系数,ε为期内替代弹性。(5)式中的D(t) 函数则为t时期的享受型生活资料消费支出。综合(3)-(5)式可以计算出不同时期居民跨期替代弹性的具体数值。本文使用2009-2018 年各年度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代表物质型生活资料消费支出C(t);用各年度城镇居民在教育、医疗、旅游等的消费支出表示D(t);主观折扣率以研究时期内城镇居民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基础进行估计。
此外,由于消费者对收入和前景预期的时变性,因此居民会将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做分配,当居民将收入大部分用于储蓄时,商品消费支出会明显缩减,因此商贸流通消费需求相应下降。从当前统计资料看,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说明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正向高层次发展。随着消费结构的转变,流通领域产品的丰富度、价格、质量等因素也影响人们的行为,消费者满意度水平则会持续下降。这也倒逼商贸流通业不断通过健全服务理念、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满意度,继而提高居民消费热情,减少储蓄,促进流通经济发展。因此,选择居民消费存款余额用以代表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表1 面板数据变量定义
随着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居民互联网消费水平提升,通过消费金融的方式提高消费参与也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比如凌炼和龙海明(2016)的研究认为,消费金融对商贸流通业的促进主要通过稳定消费者消费规模,扩大市场需求并减少市场需求波动,为商贸流通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环境。因此,本文选择2009-2018年度居民消费信贷余额作为衡量互联网经济冲击下居民消费行为变化的变量,全部研究变量汇总如表1 所示。本文采用的数据均来自2009-2018 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使用的计量软件为Eviews5.0。
实证检验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于城镇居民跨期替代弹性需要进行计算,通过统计年鉴获取相关数据后,计算得到各个经济参数对跨期替代弹性的影响,如表2 所示。从表2 中可以看出,研究时段内我国城镇居民跨期替代弹性σ 平均为0.77,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速约为6.7%-6.9%,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消费者对于享受型生活资料(如汽车、大型家电以及生活投资)的跨期替代弹性大小与相应商品的消费速度快慢以及经济发展变化有明显关联。
表2 各经济参数对跨期替代弹性的影响
表3 全国面板数据门槛效应检验情况
表4 全国面板数据门槛估计值及置信区间
表5 面板门限模型回归估计结果
(二)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本文对相关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为保证准确度,使用LLC 及ADF 方法进行,得出结论表明dlny、dlnT、dlnU、dlnC 均至少在5% 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不平稳序列的原假设,而未经过对数处理的原数据序列为非平稳序列。对数据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后使用Pedroni 法验证得出原假设中不存在协整关系,与实证结果拒绝原假设不同,因此也可以证明本文所选变量与商贸流通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三)面板数据门槛效应的Bootstrap 检验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首先要完成对门槛值的计算,随后采用OLS 法估计各回归系数,在此基础上,分别求出各项残差平方和S1(γ),并依次在γ可能的取值范围内分别选定γ1及多个不同的S1(γ)。门槛值γ^在残差平方和S1(γ) 取最小值时得到。此时有γ^ =argminS1(γ),确定门槛值后,估计此时的斜率μ(γ^),进而计算得到残差方差:σ^21=S1(γ^)[n(T-1)],此后进行显著性和真实性检验。
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为H0:μ1=μ2,F 统计量为:F=[S0-S1(γ^)]/σ^(γ^)2,通过Bootstrap 抽样对其渐进分布进行模拟并得到对应的P 值,真实性检验的零假设为H0:γ^=γ^0。本文使用Eviews 软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
根据表3 可以看出,在三门槛检验下,全国层面数据在第一、第二门槛下的显著性水平均至少在5% 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而第三重门槛P 值超过0.05,说明在95% 的置信区间内未呈现统计学层面的显著性,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进一步对面板数据的置信区间进行估计,并得到如表4 所示结果。
结合表3 和表4,双门槛面板模型下居民消费行为的不同层面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也存在多门槛特性,这也说明居民消费行为异质性对流通业的影响较为复杂,由此进行面板门限回归估计,得到居民消费行为异质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具体影响,回归估计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显示,两个门槛值将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分成3 个区间,在对应的门槛下,居民跨期替代弹性大小差异也产生了对商贸流通业产出的影响。在第一门槛下,qit≤0.70 时,城镇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将会正向促进商贸流通业增长,当替代弹性较小时,消费者在当期和未来消费之间的转换成本较低,在家庭拥有储蓄的情况下,以食品、服饰等非耐用品为代表的生活资料消费和以家电、汽车等为代表的享受型生活资料消费、以教育、文旅为代表的精神型生活资料消费之间的跨期替代将具有更大实现可能,在理性消费预期影响下,消费者会适当增加对高端消费品的消费,朝着改善消费结构的方向发展,因此也将促进商贸流通产出水平提升。
在第二门槛下,0.70<qit<0.75,此时居民消费进入保守状态,消费者跨期替代弹性对流通业产出增加具有负向效应,由于跨期替代弹性较大,城镇居民对于除生活必需品之外的商品当期购买和未来购买存在较大替代效应,因此会不断降低自己当期对这类商品的需求欲望以便在未来实现购买。这一过程中,居民对跨期消费的风险规避较强,因而缺乏实现跨期消费的动力,主要表现在对享受型生活资料消费的保守,对诸如高端家电、汽车等耐用品投资的欲望下降。对于现代消费型社会而言,这类产品往往是促进商贸流通业现代化的关键,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居民收入的普遍提升,人们对消费品的看法有所改观,传统以衣服、食品为主的流通市场价值增值潜力有限,高端消费品市场则具有明显的价值升值空间,当消费者跨期消费意愿受阻时,实现跨期消费的成本较高,因此不利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
综合目前我国居民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来看,正好处于第二门槛中,即表现出一定的内需不足情形,因而对于需求拉动型经济的建设发展具有明显不利影响。
综合研究情况来看,鼓励居民消费行为改变不仅要从消费观念转变入手,还要对流通业建设、社会保障发展等层面进行综合提升。
结论与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当前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存在一定异质性,受到收入及全生命周期下消费理念转变的影响,消费跨期替代弹性较高,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有所扩大但内需仍然增长乏力,因而居民消费行为对商贸流通业具有一定影响。由于现阶段有效消费不足,亟需通过转变居民消费行为,为流通业发展提供相应帮助,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鼓励居民消费,促进商贸流通业稳定发展。
首先,培育消费新模式,鼓励循环消费。居民消费行为异质性发展成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性,主动引领高质量消费新模式,提高消费对流通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特别是在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之后,现代流通业要适应商业变革和消费转型升级趋势,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带动商旅文体等跨界融合,形成更多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引导新零售电商以智能化数据赋能生产源头,促进个性化生产和柔性供应链体系建设,培育定制消费、智能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等商业新模式,充分引导消费者消费异质性下的消费潜力。同时积极打通流通业同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的产业边界,将共享消费、分享流通的新理念引入居民日常消费过程中,激发消费欲望,实现循环消费。
其次,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居民消费行为异质性的一大特点就是消费金融主导的消费升级,在电商网络环境下,消费金融概念发展壮大,但外部环境仍存在一定不足,表现在消费信贷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环境杂乱等,因此需要加大对新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同时,优化市场流通及金融消费环境,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理念仍然有较大创新空间,为了更好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变革,促进城镇消费经济增长应该不断提高“以消费者为中心” 的消费文化环境创造,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好融入消费市场。为了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利用区位优势,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需要政府部门大力宣传和倡导教育文娱、医疗保健的消费,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强化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覆盖线上线下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针对消费信贷发展的关键消费领域,如数码、小家电、食品药品等增加信用体系支持下的无理由退换货机制,为居民消费行为多样化发展提供保障。
最后,在流通业发展创新方面,要以新零售为抓手,将后电商时代 “线上+ 线下” 融合的流通体系作为战略性产业加以推进,加快行业标准和公共平台建设,从解决流通信息沟通、应用出发,落实线下市场和网上市场协同经营,打造流通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于消费经济的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