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业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
——基于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
2020-12-05吴怀军副教授
蔡 慧 吴怀军 副教授
(1、盐城工学院;2、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5)
引言
长期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都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重要 “代名词”,而这两种差距与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是不相适应的。1990 年以来,城乡消费比和城乡收入比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特征,2019 年城乡消费比为2.1056,城乡收入比为2.644,尽管两个指标已得到明显下降,但是当前状态仍表明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城乡融合” 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稳妥处理好城乡发展关系尤为迫切。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做出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指示,要求首先就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流通业作为疏通要素渠道的重要中间产业,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同时,流通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也是最贴近消费市场的一个产业,对拉动消费增长具有重要的指示性作用,不仅拉动城镇消费快速增长,同时也为农村消费市场的拓宽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流通业在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收入差距方面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流通业和城乡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加清晰地把握流通业在城乡一体化中的作用,以便于政策有效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目前,学术界已有较多学者研究了流通业对城乡消费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流通业影响城乡消费差距方面,孙文娟(2017)通过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刺激了消费渠道扩张,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是显著的,同时作用效应因时期不同和区域不同而都存在差异。胡若愚(2018)从流通业影响居民消费效率和消费质量等角度,分析了流通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快流通业发展,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建议。而在研究流通业对消费影响上,部分学者也持有不同观点,如王浩澂、熊曦(2015)通过对民族地区的研究显示,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的协同发展事实上并不是非常理想。从流通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学者支持了流通业发展能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观点。梁雯、孙红(2018)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发现,流通业的发展是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重要因素。张秦、贾祥桐、曹丽新(2019)则进一步认为,流通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之间是一对相互促进的关系,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又有利于促进流通业发展。
事实上,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消费差距之间也可能保持了相互作用关系,从理论来看,收入的提高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如果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快于城镇居民,城乡之间收入差距逐步缓解,那么可能意味着农村市场的消费增长率也快于城镇,也即缓解了城乡消费差距。胡日东、钱明辉、郑永冰(2014)通过对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该结论有理由推测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差距也会带来影响。朱琛、张月朗、王向楠(2012)研究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总体上是显著的,同时也存在着收入结构的异质性以及区域的差异性。李晓琴(2018)研究指出,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差距有显著影响,且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房价收入比在其中存在门槛效应。
梳理已有的研究文献,基本上是支持流通业显著影响城乡消费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观点,而且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消费差距本身也会产生作用。文章认为,流通业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消费差距之间是近似于一种三角形状的两两作用关系。据此推测,在我国流通业发展作用于城乡消费差距的过程中,也可能伴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作用。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通过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从而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
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一)模型与变量的设定
本文的研究主题,不仅要实证分析流通业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同时也要检验城乡收入差距是否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因此,传统的OLS 回归模型已无法满足检验需要,于是本文建立了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在检验流通业对城乡消费差距总体影响的基础上,观察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传导效应。流通业对城乡消费差距影响的多重中介效应的作用路径可如图1 所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框架如下:
其中,下标t 表示时间序列,GCons表示城乡消费差距,Dind表示流通业发展水平,GInco表示城乡收入差距,X为模型的控制项,在四个方程中均考虑采用统一的控制变量;c1-c4为各个方程的截距项,a1、a2、a3、d1、d2为回归系数;e1-e4表示各个方程回归估计得到的随机误差项。由此,d1即为流通业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总效应系数,d2为直接效应系数,a1×a3即为城乡收入差距中介渠道的影响系数。其中,各类变量的指标选取如下:城乡消费差距GCons,采用城乡消费比作为指标;流通业发展水平Dind,采用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作为指标;城乡收入差距GInco,采用城乡收入比作为衡量指标;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三个:一是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用PGDP 表示。二是城镇化水平,本文采用城镇化作为衡量指标,即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用Urban表示。三是价格水平,本文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衡量指标,用Price表示。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我国国家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设置样本考察期为1990-2019 年,时间区间为30 年,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库。由于设置了价格水平变量,因此对所有指标均不作消帐处理。而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数据中都是上年=100 的数据,由此以1990 年为基期,换算得到可比的价格数据。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做对数化处理。
图1 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作用路径
表1 多重中介效应回归结果
图2 1990-2019 年我国城乡消费比和城乡收入比的变动趋势
实证结果分析
以式(1)-(4)为蓝本,采用AMOS 软件进行多重中介效应回归,整理得到结果如表1 所示。
(一)流通业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总影响效应
由第一列估计结果可知,流通业发展水平变量Dind的回归系数为-0.6023,且在1% 的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在样本区间范围内,考虑了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价格水平等控制变量后,流通业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总体影响系数为-0.6023。由此可见,总体上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是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流通业规模每增长1 个百分点,可以显著地带动城乡消费差距缓解0.6023 个百分点。从消费市场的角度来说,流通业的发展,可以促使农村地区批发、零售等各类商业市场更加繁荣,能快速激起农民的消费意识,而相比农村,城镇地区的商业市场相对饱和,因而流通业发展对刺激农村消费的边际效应更强。从消费渠道的角度来说,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打通城乡之间的市场和交通渠道,有助于扩大农民的消费市场空间,从而提高农民参与消费的可能性,进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二)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
流通业发展水平变量Dind 的回归系数为-0.2308,且在5% 的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可以表明,流通业的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地推动作用。总体上流通业规模每增长1 个百分点,可以显著地带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0.2308 个百分点。
第三列显示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总体影响,回归结果也显示了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消费差距呈现正相关,总影响系数为1.4324。由图2 可以看到,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消费差距的波动特征是非常相似的。1990年以来城乡消费比和城乡收入比都呈现明显的 “W 型” 变动趋势。在1990-1996 年期间两者是基本重合的,但从1997 年起又开始分化,呈现了一定的 “剪刀差” 的特征。在1997-2003 年期间,城乡消费比和城乡收入比也是基本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在2003-2019 年期间,两个指标也基本上是逐年下降的,尽管 “剪刀差趋势越来越明显”。
根据第二列结果和第四列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在流通业影响城乡消费差距的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作用是客观存在且比较显著的。从第二列结果来看,流通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负影响,且抑制系数为0.2308。再来看第四列结果,当流通业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都置于同一个模型时,城乡收入差距变量的影响系数为1.2596,而流通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系数又为0.2308。根据图1 的影响路径,在流通业影响城乡消费差距的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发挥的中介影响系数为:
(-0.2308)*1.2596= -0.2907
与此同时,流通业对城乡消费差距的直接效应系数为-0.3116。计算可得,在流通业影响城乡消费差距的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发挥的中介效应程度占流通业总效应的份额为:
(-0.2907)/(-0.6023)×100%=48.26%
由此可见,虽然总体上流通业在缓解城乡消费差距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作用效应中,城乡收入差距变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推力作用。
最后,观察几个控制变量的结果。为简便起见,仅以第四列回归结果进行分析。第一,变量PGDP 的回归系数0.2966,且在5% 的水平显著,说明了我国经济规模的提升,显著地加剧了城乡消费差距拉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比较明显,在城乡消费释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存在明显差异。第二,变量Urban 的系数为-1.1346,且通过10% 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城镇化有助于缓解城乡消费差距。这一结论也是非常符合实际的,我国城镇化的建设,根本上是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因此城镇化为农民进城和消费品下乡等创造了更多便利性,有利于实现城乡消费市场的融合,有利于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充分释放,从而刺激消费增长。第三,变量Price 的系数为0.1473,且通过10% 的显著性水平,表明了我国城乡消费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价格因素导致的。
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采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基于1990-2019 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流通业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并考察了城乡收入差距在其中是否扮演了中介效应角色。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具有明显的缩小作用。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农村消费市场的活力,同时也为城乡市场的互动打通了渠道,从而可以有效释放农村消费增长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在实证结果中,流通业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总效应系数为-0.6023,直接效应系数为-0.3116。
第二,在流通业影响城乡消费差距的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效应,一方面流通业的发展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消费差距又表现出同方向影响作用,因而流通业的发展又通过城乡收入差距的渠道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中介效应程度占流通业总效应的份额达到48.26%,因此表明了在我国流通业影响城乡消费差距的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扮演了重要的中介催化角色。
基于本文的研究,可以获得新时期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推动全社会消费全面提升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第一,努力提高流通业的发展水平。流通业作为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因素,在推进城乡消费一体化过程中必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流通业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外引内优,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流通主体,为流通产业的增长赋能;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城乡流通市场的均衡发展,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积极向农村倾斜,政府应探索面向农村构建一体化的流通平台,引入各类流通经营主体入驻运营,畅通农村内各类要素流,同时也打通城乡之间的要素渠道。
第二,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居民收入的差距。一方面,要按照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路子,完善城乡收入分配制度,优化城镇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分配,努力提高中产阶级家庭的收入,并保障低收入家庭有效增收;另一方面,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部署和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同时完善农企利益紧密联结机制,提高农村自我造血的能力,切实推动农民收入实现有效增长。
第三,激发农村消费市场。一方面要强化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提高农民的社保水平,提升农民消费的获得感,为推动农民消费增长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考虑到农村信息市场相对闭塞,农民对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等相对不强,因此相关监管部门要进农村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做好全民科学消费、健康消费的宣传,提升农民科学消费意识,二是要加大对仿冒伪劣商品的查处力度,让更多正规商品进入农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