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模式演化动力机制与创新

2020-12-05副教授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流通产业链区块

景 娥 副教授

(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 宁夏银川 750021)

区块链技术引领农业发展新方向

区块链自出现以来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具有不可更改、分布式、可追溯、非对称加密等特点,其运作是在网络各个节点利用密码学算法整合成数据块,按照时间维度链接成数据链,去除传统数据库中心化的特点,分布在各个节点,所有节点共同维护数据链,最终形成分布式区块链数据库系统。近几年,世界各国逐渐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应用,将区块链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截至2019 年8 月,全球利用区块链的企业数量达到2450,我国区块链企业数量排名世界第二,数据截至2020年5 月14 日,区块链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授权专利数量达到3924 件,预计2020 年授权的全球区块链专利数量将超过2019 年,从而达到专利申请新的高峰。如图1 所示,近几年中国区块链投融资金额一直位居世界第二,2016 年开始,我国区块链融资规模出现明显变化,受数字货币相关影响,2018 年融资规模高达1300 万美元,之后投机为主的区块链泡沫破裂,融资规模大幅下滑,2019 年,与美国1500 万美元投资额相比,我国区块链融资金额仅占其1/5左右。从图2 可看出,近几年中国区块链融资规模按城市排行,从起初北京、浙江逐渐转变为北京、浙江、上海、香港,2019 年上海融资项目大规模减少,北京、香港、浙江排前三,融资规模呈现区域差异。从图1 和图2 可以看出,中国对区块链技术的关注发生变化是在2016 年,之后区块链融资项目逐渐涉及北京、香港、浙江、广东及上海等地,当前阶段处于区块链技术与各行业融合发展的摸索阶段,推进各行业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农产品供应链涉及从生产到使用买卖过程中经过生产、装运、零售、配送等环节,实现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农产品实体转移,通过流程环节前端和末端的物流和资金反馈信息,进行农产品生产、采购、运输和分销,顺利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实体转移。而在现实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产品供需不匹配、产业链发展不充分依然制约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生产端,农产品产量好无市场;需求端,消费者担忧无法购买到保质保量的安全食品,有需求无货源,大量选择安全认证的进口食品,这些都是农产品供需不匹配的体现。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农产品生产、流通及消费三个环节中,因生产者与消费者个体分散、弱小,无法实现商品信息对称,信息不对称导致双方无法做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因产品价格低廉,生产者降低成本生产不安全农产品,贸易流通商打价格战,消费者选择更为低廉的商品,造成恶性循环,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农产品市场混乱。

图1 2013-2019 年各国区块链融资规模对比

图2 2015-2019 年我国区块链项目融资规模地域分布情况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凭借其不可更改、可追溯等特性正好可以消除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任危机,为农产品流通提供完整的信息交易平台,解决农产品市场集中化程度低、流通过程涉及环节多、信用体系缺乏等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将分散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参与者整合成整体区块信息链,流通环节所有交易信息都被及时以区块形式储存在云空间,与参与者进行实时共享,大大降低农产品流通各环节协作成本,消费者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区块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

(一)应用现状

农产品流通体系涉及产品生产、运输、零售及周边配送等环节,区块链技术的引入,能够满足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参与者的产品溯源、快捷支付等方面的需求,提供资金融资、农产品安全质量鉴定等信用保障服务。目前国内外企业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开展的区块链项目主要集中在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产品安全质量溯源及大宗农产品交易等方面。

在农业区块链融资领域,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将企业历史交易数据上链,形成不易变更的信用数据库,分别推出企业农产品电商融资服务及责任到人的精准扶贫融资审批服务。2020 年4 月份,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指导下,云图控股作为发起方,祺鲲科技作为技术支持运营方,全国首个 “区块链+ 农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正式上线,主要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化肥厂等农产品生产产业链中4000 多家经销商及农产品种植个体户融资难的问题,6 月份在四川、河北、河南和山东四个省份完成对平台企业的无担保无抵押贷款放款。

在农产品区块链产品溯源领域,国内顺丰丰溯溯源平台基于区块链超级账本技术搭建,结合物联网技术,由顺丰速运、第三方农产品质检机构和农业政府部门共同创建的农产品数据联盟区块链,包括溯源平台、商家端、运营端及消费者端,打通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信息,能够做到全链条追溯,解决了传统农产品流通溯源过程中数据中心化、储存产品窜货等问题,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农产品信息,为供应链各环节管理者提供溯源数据,辅助管理者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

在农产品大宗交易方面,2019 年初,中农网发布第一个大宗农产品流通区块链,区块链作为体系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可信的数据链,有效提升农业供应链管理整体运作效率,为利益相关方更好节约成本和配置资源,助力我国农业产业供应链升级。

(二)面临的挑战

第一,农产品融资无法覆盖全产业链。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区块链融资信用辅助只能帮助核心大型企业较快拿到融资贷款,越靠近核心企业的参与方越容易借助区块链快速获得融资。农产品流通核心企业较多分布在产业链中下游,而更需要融资发展的农产品生产个体及企业因缺乏可记录交易数据信息,无法做到自证信用风险等级,仍然较难得到融资。国内各金融系统开发的区块链业务系统都是独立运营的,无法做到信息数据库共享,又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岛,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资源浪费。

第二,区块链信息构建的农产品信息数据平台可以承载海量数据,而从目前区块链发展情况来看,农产品流通各环节企业之间的信息数据库壁垒未能打破,全产业链信息数据共享依然存在很多盲点,产业链各环节线上线下实际操作的一致性无法得到保障。以农产品物流为例,区块链技术将物流流程碎片化数据整合,核心物流企业能够借助区块链技术获取价值,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农产品物流领域项目推进要比预期速度慢,将可信数据及时上传信息链存在较大困难。主要是因为农产品流通各环节参与者共享信息的意识较弱,产业链整体互信生态还未建立起来,其次是因为区块链新技术在农产品物流流程中融合应用还不普及,参与者无法实时有效的上传相关数据信息。

第三,农产品全产业链分散无法完全整合。一方面,农产品流通领域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多为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借助信息技术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来推进区块链项目,而对小型农产品流通环节参与者而言,无法承担区块链项目的投入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分散的农产品生产个体和企业无法承担高昂的区块链项目开发和维护费用。另一方面,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区块链技术只是信息工具,未能建立整体数据库共享思维,政府未能创建积极有效的共享激励机制,从而无法有效激发农产品产业链上游的生产潜力,在整体流通产业链效益上只能得到局部优化,无法整合农产品产业链信息源,降低农产品交易链条的成本。

区块链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模式演化动力机制

区块链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模式演化动力机制主要从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两方面入手,内在动力分为农产品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农产品上下游产业链各参与者的互信体系;外在动力分为专业可靠的区块链技术支撑和政府激励措施,借助区块链技术,从以下四个路径解决农产品流通区块链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区块链对农产品流通的融合发展,为农产品流通注入新的活力,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一)市场良性竞争为农产品流通发展提供原动力

农产品流通产业链涉及利益相关方众多,产品价格、供需等外部因素以及农产品内部行业信息不透明、各环节利益冲突等内部因素,都会削弱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条的稳定性,导致农产品相关信息难以共享、运输配送难以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无法追溯等问题,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容易出现降低成本生产、以次充好等问题,在初级加工及半加工环节容易出现加工环境和加工技术产生的质量安全问题,在农产品经销零售环节容易出现因储存不当导致产品变质等问题,在消费者环节容易出现因信息传达不对称购买到质量差的或假冒伪劣产品,导致农产品市场 “劣币驱逐良币” 的现象出现。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产品效益。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可以分为生产个体或企业、加工企业、贸易商、零售及消费者五个环节,如图3 所示。区块链技术与农产品流通需求有很多耦合之处,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打破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壁垒,解决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农产品以此充好、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的问题,为农产品流通发展释放原动力,借助区块链技术消除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推动农产品流通各环节良性循环运作。

(二)区块链互信体系是农产品流通发展的推动力

区块链互信体系可追溯、无法更改的特性为金融机构、监管机构提供可靠的信用数据信息,有助于推动融资覆盖农产品整体产业链。农产品产业链涉及生产、分销、物流、融资以及金融监管等环节,产业链参与方较为分散,集中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信用体系成本高,而区块链技术提供的分散式交易数据记录特性能够及时有效的提供各环节分散、多维、不可更改的数据,为农产品相关的小微企业、分散养殖户及个体经营者提供必要的信用体系,避免非核心企业或个人因缺乏可追溯信用数据无法获得资金支持,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农产品产业链信用体系中,为金融机构、政府监管部门、小微个体企业及消费者提供达成共识的增信手段和征信措施,提高农产品产业链上各环节信用信息的透明度,重建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信任链条,破除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各环节利益冲突。

图3 区块链技术与农产品流通需求的多重耦合

(三)强有力的区块链技术支撑是促进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的保障力

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特性,对于不管规模大小如何、内部系统是否完善的市场参与者,只需要接入区块链中心,将区块链项目所需的标准交易数据及时分节点上传区块链即可,不会过多影响整体项目系统的业务处理,实现与农产品流通区块链其他节点的数据共享。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实现信息流存在于农产品整体产业链的目的,相关参与方可依据自身权限获取相关信息。农产品生产环节,农户或企业经过监管平台审核上传产品生产信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真实性,下游贸易商或消费者借助区块链平台随时可查相关产品信息。农产品流通领域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与物联网、大数据等结合使用,实现农产品数字化,为农产品流通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可能路径,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有助于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效率,便于链条参与方及时发现区块链系统运行出现的问题,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创新发展,提升供应链管理整体效率。

(四)多方积极协作成为农产品流通创新发展的带动力

农产品流通引入区块链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密切合作,农产品产业链上游个体或企业分散,核心企业较少,从业人员因自身原因创新意识欠缺,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安排专项资金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2020 年两会以后,多地政府将区块链写入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广州市安排7.8 亿元资金用以推动区块链技术和各产业创新发展;吉林省提出将区块链技术广泛引入农业,用以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力。截至2020 年5 月,受政府支持区块链政策利好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区块链项目申报,区块链采购总金额同比增加67%。政府对区块链项目的政策激励扩大了农业流通领域中区块链的应用范围,为农产品流通区块链发展注入强心剂,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农产品流通的快速融合发展。

借助区块链技术推动农产品流通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构建覆盖整体产业链的农业信用体系

以村为单位建立信息中介机构,构建下沉式信用体系。农产品上游生产种植参与者较为分散,无法做到实时跟踪农产品生产种植信息,借助区块链技术可将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经营单位和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村合作社、水产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以经营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架构信息数据库,利用现有的农产品信息化项目,完善和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与当地现有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数据对接,及时传输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构建农产品产业链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下沉式农户信用体系,以数据标准化和真实性为原则,不断完善农产品区块链信用信息,推进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信息透明度。利用以村或企业为单位录入信用信息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在区块链信息平台明确责任范围,有助于金融机构对区块链项目的信用审核,解决农产品产业链上游因规模小融资难的问题。

(二)为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培育农产品流通区块链应用平台和融资项目,为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区块链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应用不仅只有国内在尝试,2017 年沃尔玛就在区块链技术做出大量尝试,与IBM 合作,共同开发针对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大宗商品交易公司路易达孚试用由荷兰国际集团ING 等一批金融机构基于区块链开发的交易系统,借助该平台完成与中国供应商的大宗大豆交易,极大缩短了大宗商品交易时间,并在平台内保存了所有交易凭证。相比之下,我国农产品流通区块链发展才刚刚起步,但对区块链技术重视程度在逐步加大,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 “三农” 问题领域,首次把区块链技术排在AI 人工智能和5G 的前边,而近期农业部印发了进一步在农业中运用区块链技术的规划,为农产品流通领域引入区块链技术提供了政策支持,但目前来看还需提供规模化资金支持,不断鼓励农业、金融机构、信息技术企业融合发展,促进区块链应用平台构建,激励区块链相关方积极参与区块链项目开发,为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三)构建多元化农产品产销一体化链条

减少中间环节,建立农产品区域链条式产销一体化流通模式。农产品产业链涉及环节多,运作沟通成本较高,区块链技术将各环节产品生产运输信息公开在数据库平台,帮助生产者与零售商、消费者可通过平台实现区域内直接对接,创新了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农超对接与农批对接等农产品流通模式,减少农产品供应链中间环节,建立农产品区域链条式产销一体化流通模式。农户与社区对接、农户与学校对接等新型产销模式本质是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逐步引向农村,而区块链正是实现这一新型市场零售模式的桥梁,构建多元化农产品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农民与零售商、消费者的共赢。

(四)消除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区域化差异

强化农村信息化基础体系建设,重点扶持建设区块链农产品交易平台、大数据储存中心等信息技术设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呈现区域化差异,需要不断完善农村配套区块链信息平台构建配套设施,鼓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多方参与建设,保障区块链相关项目能够顺利推进,不会因为信息基础设施而停滞不前。农产品市场对商品物流配送要求较高,而物流信息亟需农产品流通区块链基础设施的配合,农产品保质、保鲜的商品特性更是对相关配套设施要求严格,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锁定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将农业农村信息系统作为农产品流通区块链的重点布局对象,从配套设施、技术培训、数据储存等方面入手,强化区块链项目设施保障和项目支撑,为区块链项目实施提供长期有效的机制保障。

结论

区块链技术应用建立在互信基础上,区块链技术的自身特性适用于解决农产品流通产业链各环节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区块链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多方共同参与,理性推动区块链在农产品流通区块链的应用。当前阶段国内外区块链与各行业融合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结合我国区块链与各行业融合发展现状与经验,提出从以村为单位建立信息媒介构建下沉式信用体系、建立农产品区域链条式产销一体化流通模式、培育农产品流通区块链应用平台和融资项目、强化农村信息化基础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入手,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借助区块链技术推动农产品流通实现变革式发展,推动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创新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猜你喜欢

流通产业链区块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产业链春之奏鸣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