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实证分析

2020-12-05楼智慧程艳冉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城乡居民

楼智慧 程艳冉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义乌 322000)

引言

城乡居民差距包括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消费差距包括消费倾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城乡居民差距是长期以来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城乡居民消费在经济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消费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经济发展持续低迷的形势下,消费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消费需求增长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消费需求的变动速度、变化方向,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方向有决定性影响。但居民消费需求低迷,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与收入水平、社会保障等差距密切相关。相比城市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比较落后,存在较大消费差距。二元经济结构下,居民消费也呈现二元特点。商贸流通业是生产和消费的连接桥梁,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中也有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促进整体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合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作用,缩小城乡差距。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特殊的国情限制,积极发展重工业,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体制形成。长时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农业补贴工业”,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农村问题已经很严重。实行改革开放后,转变农村经营制度和经济体制,虽然农村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城市发展也不断加快,但并没有改变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城市再次成为经济改革的重心,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差距不断加大。农村在为城市提供积累的同时,支持城市发展,公共资源也向城市流动。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财政基本建设投资支出比例一直比较低,传统城乡二元分割局面依然存在,农民工在城市里受到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等歧视性待遇,限制农民进入城市较好的行业和工种。城乡不平衡体制和政策加大城乡差距,将农村人口排斥在现代文明之外,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经济、文化、资源等交流受到影响。

改革开放后,总体上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演变经历三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后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稳步上升。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典型的农业补贴工业,存在巨大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从农村开始的被动改革有良好的效果,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积极发展,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这一阶段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迅速加大。由于农村改革,解放农村劳动力,释放农村经济活力,也促进了城市经济改革和发展。随着改革的重心转向城市,市场需求变大,刺激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经济体制不断推进,工业迅速发展,与农村的差距不断加大。基本上,农业经济维持原状,但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大幅提升,但农民收入基本没有改善,形成明显的二元经济体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民不能分享工业化的成果,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不断加大,从二倍上升到四倍左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这一阶段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逐渐加大,并且在高位波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改革进程加快,农民开始进入城市,在城市发展中贡献重要力量。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经济发展都进入新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影响深远,我国在不断发展和改革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不断涌现,许多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比如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住房、医疗、教育等,影响城乡经济与居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有较大变化,并且存在区域差异,总体上在较高差距水平上波动。

实证分析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主要分析商贸流通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作用,选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一)变量与数据

本次研究选取2006-2018 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对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商贸流通业有两种作用途径,包括消费刺激与收入增进。本文对此进行计量检验,分别比较两个路径,探究其影响机制。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效应进行区域、时段分析,为科学实行商贸流通业发展策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的解释变量是商贸流通业发展(cd)。过去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测量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本次研究中,衡量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采用指标包括:人均市场交易成交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贸流通产业劳动力规模、商贸流通产业产值规模。无量纲化处理各子指标数值,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合成基础指标,获得综合指数。

本次研究的被解释变量是城乡居民消费差距(cgap)。衡量指标选取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值。

本次研究选取的中介变量是居民收入(rev)。商贸流通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的需求量大,相对的,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较低,并没有很高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商贸流通业发展可以吸纳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后,许多进入城市工作,商贸流通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品从厂商到达消费者手中,流通产业是重要的连接纽带。发展商贸流通业可以减少消费者的市场搜寻成本,创新销售渠道以及商业业态,促进购买意愿,扩大消费市场。目前,农村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比较低,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商贸流通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有不同的传导效应,因此,本次研究构建计量模型,总体影响效应用β1表示,通过收入渠道的影响效应用β2表示,通过其他渠道的影响效应用()表示,随机误差项为μ,年份为t,地区为i,可得:

考虑到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以及数据可得性的问题,选取的省区数据不包括西藏地区。统计商贸流通产业的范围,包括住宿、餐饮业、零售业、批发业。

(二)结果分析

基础分析结果。进行Hausman 检验,由此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如表1 所示。Cd 为负数,并且有显著性,表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缩小的作用。Cd×rev 为正数,并且有显著性,表示在收入渠道中,商贸流通业发展会加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两者之间呈现正向关系。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在消费刺激渠道中,使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因此,主要是在消费刺激渠道效应中,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发挥明显作用。

在收入渠道中显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正相关,也就是说,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会使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加大,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电子商务使商贸流通企业运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销售渠道,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凸显。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倾向销售渠道的竞争,商贸流通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吸纳劳动力有重要作用,但一定程度上,销售渠道的竞争削弱了这种特点。由于商贸流通业中就业能力吸纳的影响,导致农村居民从业范围下降。相比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从业选择较窄,商贸流通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更加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能有效提升,与城市居民差距不断拉大,消费差距也会随之加大。

表1 全样本分析结果

第二,由于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扩大,消费差距也不断加大。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行业就业门槛不断提升,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有一定要求,商贸流通业中也开始提升就业要求,新的就业门槛明显冲击农村居民就业。由于农村居民人力资本相对薄弱,影响农民就业,削弱了对农民收入的作用。

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价值链前移,农产品流通环节中一直存在的地区封锁、行政垄断等流通问题,不利于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收入水平过低,消费水平很难提升。

在消费刺激渠道中显示,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激发潜在消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商贸流通业中有丰富的零售网点,使城乡居民消费更加方便,有利于减少消费成本,促进消费的完成。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同时,商贸流通业的业态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消费的实现。比如满足顾客的品牌需要,专卖店越来越多。一些便利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购买便捷度,靠近顾客。现代商贸流通业不断发展,呈现多业态形式,并且业态不断创新,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商家与时俱进,积极创新营销手段,利用现代新媒体等各种手段,刺激消费者的感官需求,市场更加开放、更加透明,刺激购买需求。过去在农村市场中,消费信息获取渠道有限,购买路途成本较高,零售网点少,许多不利因素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状况,为农村居民消费提供便利。城市建立比较完善的商贸流通网点,对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更加明显,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分时段分析。本文分析不同时期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划分样本时间,包括 “十一五” 规划时间2006-2010 年,“十二五” 规划时间2011-2015年,“十三五” 规划时间2016-2018 年。如表2 所示,根据变量系数分析三个阶段,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降低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并且三个时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从收入渠道上看,在三个时间段中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都扩大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具有显著性,说明主要通过消费刺激渠道,发挥商贸流通业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收入增进渠道并没有发挥促进传导作用。我国市场改革不断推进,对商贸流通业更加重视,注重完善流通渠道。近年来,农村零售网点不断增多,使农村居民消费更加便利。但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了就业门槛,降低商贸流通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不利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伴随着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的前移,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流通产业中,随着电子商务的比重提升,这种作用会更加明显。

分地区分析。本文研究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如表3 所示。从总体上看,三个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呈现负相关关系,具有显著性。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使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这种负相关作用最明显的地区是中部,然后是东部,最后是西部。

表2 不同时期比较分析

表3 不同地区比较分析

从收入渠道方面来看,东部地区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加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这种收入增进渠道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显著。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商贸流通网点覆盖比较全面。在消费刺激渠道效应中,中部更加明显,东部的负向影响有所下降。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相比其他地区,东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也存在优势,新兴商贸流通业态发展迅速,在就业门槛、就业吸纳能力等方面更加明显地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在收入增进渠道效应中,不能有效发挥商贸流通业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而且呈现正向关系。在东部地区,cd×rev 显示呈现正方向影响,并且具有显著性。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生不利影响。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上所述,商贸流通业发展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并且主要通过消费刺激渠道,实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在收入增进渠道中,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也会加大。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在地区间和时间上也存在差异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入渠道效应影响更加明显。其中在东部地区,收入渠道作用的影响更加明显;在中部地区,消费刺激渠道作用的影响更加明显。

(二)建议

消费渠道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为发挥消费渠道的作用,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农村地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商贸流通的滞后不利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因此,要优化农村物流网络,提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水平。重视提升农民应用现代技术的水平,加强农村居民信息技术培训力度,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互联网设施建设,方便农村居民获取消费信息,并且能够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第二,加强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改善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业网点布局,使农村居民消费更加方便。拓展农村居民获取消费信息的渠道,加强互联网的推广和应用。优化企业营销方式,利用现代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支持农村中小流通企业发展,为农村居民消费提供良好条件。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城乡居民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商贸信息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