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人才素养研究
2020-12-05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开始融入并改变着各行各业。面对巨大的时代变革,数据新闻作为全球新闻业应对挑战的方式应运而生,成为全球新闻界炙手可热的新闻形态。作为一种跨学科的全新的新闻生产方式,数据成为组织报道的重要内容,主要工作即围绕数据进行搜集、处理和呈现。数据新闻改变了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新闻叙事,需要注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也加速了新闻从业者的角色转换。因此,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在新闻实践中具备良好的数据素养愈发重要。
1 数据素养概述
新媒体时代,信息素养成为公民基本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不仅要有智商和情商,还要具备媒商。而在迈入当下的大数据时代后,数据素养也逐渐被提起并重视,它要求公众具备发现数据背后隐藏价值的能力,而这些蕴涵着巨大价值的数据若被及时发现并合理利用,便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在新闻业面临重大变革的背景下,数据素养已逐渐成为其业务素养的核心部分。因此,转变传统的专业素质构成,不断学习掌握新的技术手段,是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必然选择。数据素养是指人们有效地发现、评估和使用信息与数据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认识到数据价值以及可能引起危害的数据意识;二是利用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处理的数据技能;三是在数据利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总和的数据伦理[1]。
过去人们了解世界主要依靠大众传播媒介,而当今任何人只要掌握数字化终端并能接入互联网就可以成为消息源,人们在获取最新鲜的信息方面对专业传媒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弱,因此媒介从业者有必要也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及其价值。职业数据新闻从业者不仅需要有发现有价值内容的新闻敏感力,还要通过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发现新闻线索,借助数据组织报道,告别浅表化的消息提供,拓宽新闻内涵的深度和广度,完成新闻生产任务。
2 数据新闻人才素养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自2013 年起,国内各级各类媒体纷纷开设数据新闻专栏,并在实践方面获得一定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展露出一些发展中的不足与瓶颈:
1)数据获取方式不当,过于依赖国内外已公布的数据报告,对二手数据的甄别能力有限。例如国外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和数据公司公布的数据存在与中国现实相脱节的情况,难以引起共鸣;而国内数据发布的范围和频率较为有限,虽有国家数据等官方机构,但存在数据不全面、不够新的情况。
2)数据理的解力不足,具有社会价值的选题较少,“为数据而数据”的情况较为常见,仅凭片面或存在缺失的数据策划宏大选题,为营造话题却忽略了受众诉求;
3)数据可视化呈现方式较为单一,尽管有财新网、澎湃等多家媒体做过多次交互式大型数据新闻作品并在国际上取得一定成绩,但大多数据新闻依然采用长图模式,图像与文字内容重合或成为文字附庸,未能将可视化的优势最大化。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导致诸多数据新闻作品缺乏有价值内容,流于形式,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目前大多数从业者的思维方式较陈旧、国内数据开放程度相对偏低、可用数据资源有限、人才培养轻实践落重理论等。
3 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人才的应有素养构成
根据已有相关研究及实践实例,本研究将建立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人才的素养结构模型,模型共有三个基点:数据相关的能力素养、基于数据思维的新闻业务素养以及数据新闻的道德伦理素养。由这三个基本点出发延展和解释为数据新闻人才应具备的多种能力,结构模型图如图1 所示。
图1
3.1 数据相关的能力素养
1)数据敏感和获取能力。在当下,数据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数据来获得解释。社交媒体、应用软件、小程序、二维码、购物网站、可穿戴设备中人们留下的痕迹散落在互联网中,而这些碎片化的数据中通常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新闻工作者身处这样的时代应树立运用数据的思维逻辑,具备对数据的感知能力,掌握数据处理技术,在获取充足的原始数据资料的同时,更要学会使用相关知识、专业素质对数据进行收集、整合、挖掘和分析,能敏锐地识别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2)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数据新闻记者面对海量数据应掌握核实真假、了解来源的能力,能够熟练挖掘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剔除陈旧数据和格式凌乱的数据,熟悉数据统计知识,能够利用专业的搜索指令、技术手段抓取、下载开放数据,能够通过社会科学调查方法获取一手数据,从原始杂乱无序的数据中洞悉事物的本质[2]。
3)数据可视化呈现能力。数据新闻相比传统新闻报道有更佳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视觉冲击力。数据记者不仅是数据分析师,更是数据艺术家,要从数据呈现、交互设计、视觉体验等角度,制作具有“悦读”体验的信息图表[3]。因此,要求新闻从业者具备良好的信息编辑和图像设计能力,并掌握基本的设计软件,以实现将枯燥的文字和数据变成简单易懂可视化作品的目的,用生动的图像及交互设计来讲述事实。
3.2 基于数据思维的新闻业务素养
1)数据叙事能力。数据新闻虽然是一种全新的报道方式,但主要目标依旧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和归纳整理重要事实内容,因此,需要将散落在互联网的海量数据与事实联系起来,巧用数据作为叙事的论据,用扣人心弦的故事进行解释和报道。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嗅觉和新闻敏感度,以及必要的新闻采写编评等专业技术能力、新闻写作的基本创作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2)受众视角分析能力。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受众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参与传播过程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诸多学者将用户研究作为科研方向。这些让社会各界愈发重视起受众及用户的作用,因此,用逆向思维站在受众角度去理解数据、分析事实,是大数据时代的形势要求。国内外诸多优秀的数据新闻作品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澎湃新闻在2018 年召集社会各界分享2008 年汶川地震时自己的状态,这便是“众包”模式的一种运用。从受众视角出发,通常也会使报道的角度更加贴近民生,由此深化新闻的内容和意义。
3)新闻预测能力。区别于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从业者被视为信息的搜集者,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从业者被看作新闻事件的解读者和阐释者,需从庞大而无序的数据海洋中寻找有意义和价值的数据,并将其梳理成为一种直观而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受众。预测常是具有风险的,其前提是掌握最为权威、全面的数据并运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因此,预测类的数据新闻应做足前期准备,不能贸然猜测下定义。
4)数据把关能力。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成本较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消息源,纷繁复杂的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更加坚定地树立把关意识,甄别和整合有效信息,维护新闻的第一生命——真实。另外需要加强对网络中的数据信息的监控,甄选合法信息,剔除有害内容。
5)作品传播能力。数据新闻的形式多样,在传播渠道也更为丰富的新媒体时代,需要更加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资源。不同的可视化呈现形式尤其最为适合的传播方式,网站交互作品能承载更多信息,移动端H5 传播效率更高,动态视频更擅长呈现变化趋势规律,长图图表又更方便快速传播阅读。不同终端的用户有不同的观看习惯,因此在做可视化输出和传播时,需适时作出合理调整。
3.3 数据新闻的道德伦理素养
1)数据的隐私安全保护。公布于各大数据统计网站上的统计报告,及社交网站上网友的评论、点赞、分享数等等,都属于可以直接抓取或利用的数据,而当用户对某些开放功能进行设置时,就难以直接获取或者被遗漏,这样抓取的信息通常是残缺或不完整的,而对此类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果是否具有科学性,还需检验。互联网个人信息频频出现问题的当下,隐私保护也愈发受到重视,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进行数据抓取是否合乎伦理道德要求,一直受到国内外学界业界争议。因此,数据获取的方式和方法应该得到数据新闻从业者的重视,一要保证数据的科学、全面、权威,二也要在抓取数据前,告知相关人士并征得同意。
2)数据分析的客观性。数据获取及分析的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数据新闻从业者的能力与水平。尽管相较于传统新闻报道,数据的处理较多依靠各类软件,但无论是传统报道还是数据新闻,操作主角始终是人,因此个人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念不可避免会渗入到工作的过程中,最终可能导致新闻作品的失真。针对这种现状,需要从业者加强学习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避免在数据新闻制作过程中出现过多主观干预,以及其他相关违背职业道德行为和侵权行为。
4 数据新闻人才培养方式与路径
大数据时代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者不光需要具备基本的新闻业务能力,还要成为兼具编程、统计、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针对上文总结的当下我国数据新闻领域存在的问题及从业人员用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关于数据新闻人才培养方式与路径。
4.1 打破专业壁垒,培养全能型数据新闻人才
方洁曾提出,“一个成熟的数据新闻教育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需要既有理论素养,又掌握方法和工具。”[4]新闻学是传统文科专业,然而面对不断更新的技术水平及操作技能的复杂化,原先的课程设置已和现实需求出现脱节。因此,高校新闻教育亟需进行改革,以适应当下的社会需求。目前来看,国内高校自2015 年起已陆续开设数据新闻课程,但是大多课时较少,教学时长大约为一学期。然而较为有限的教学时长加之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多只能保证数据新闻理论知识的掌握,无法满足充足的具体操作实践。因此,高校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尝试在招生层面打破原有的以文科为主的传统,适当招录理科生,采用复“合型全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胜任采写编评、数据统计、计算机编程和美工设计等多种工作的全能型数据新闻人才。
4.2 整合师资资源,建立复合型教学团队
“合型全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就要求从源头上革新教学团队,因此数据新闻教学团队也同样需要做到跨学科、跨专业。高校应组织成立具有不同学科背景或复合型教育背景的教师队伍,也应邀请具有实战经验的业界人才加入到教学团队中进行授课,使高校教学与实践接轨。
4.3 革新教学模式,利用线上资源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新闻教育应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合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进行网络互动,辅助线下理论教学,提升实训和实践能力。如网络中丰富的慕课课程资源,包含编程教学和交互设计教学等,都可以成为弥补课堂教学时长短问题的有效手段。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互通有无,在实践中升华理论,促进人才的综合能培养。
4.4 加强职业道德及相关法律的培训,避免越界和侵权行为发生
数据抓取的伦理问题多次引发讨论,数据新闻人才的培养除了对业务能力之外,也应加强隐私保护和版权意识的教育,对触及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的事物要更加谨慎和严格。数据新闻的制作过程中应保证每一个环节的真实客观,避免出现主观情感或其他因素的干预,产生违背职业道德和新闻本质的越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