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民发展特征的网络应用引导与空间治理研究
2020-12-05
新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引领着社会生产的新变革,创造着人类生活的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随之得到极大的提升。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极大地拓展了现代人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活动空间,带来便利同时夹杂着不良网络文化和违法网络行为。“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文章根据中国互联网统计发展报告(1997.12—2020.3)中可查数据对网民发展规模、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业结构、网络应用内容、用网接入场所和城乡网络发展演变等特征分析,结合方面发展特点,提出理性利用网络空间、网络资源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进行思考。
1 互联网应用发展中网民特征
1.1 互联网使用网民发展状况
1997 年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4 个互联网络单位来对网络发展状况进行统计,经过前4 次的统计内容逐步详实完善,2000 年1 月的报告中首次出现上网用户人数等统计内容,本文主要采用1999—2019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本2019 年12 月的统计推迟到2020 年3 月)20 年间网民数、手机网民数、网民特征和网络使用等相关数据与发展趋势作为研究对象。
1.1.1 网民数增长情况
如图1 所示,从1999—2019 年,我国网民上网用户数呈上升趋势,1999 年我国上网用户数为890 万人,截至2020 年3 月我国上网用户数约为90 359 万人,净增了89 469 万,增长了101 倍,互联网普及率达61.2%。其中,1999—2006 年上升趋势较为缓慢,在这一阶段大家都还是通过电脑上网,电脑的普及率正在逐步增高。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网络信息技术和上网平台升级换代,以及网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上网人数集聚增长。
图1 1999—2019年我国上网网民人数
1.1.2 城乡网民结构情况
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了很大加强,行政村通光纤和4G 比例均超过98%,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缩小5.9 个百分点。截至2020 年3 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6.5%,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互联网深入农村速度逐步加速,空间还大。得益于国家对互联网接入环境的日益改善,应用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持续扩大和渗透,如政务、交通、环保、金融、医疗、家电等多领域的深化和应用;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和政府积极运用了互联网来助力乡村振兴、加入精准扶贫,以及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在乡村中不断普及,这些都是缩短城乡互联网应用距离的重要因素。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逐步提升,农村网民数将急剧上升,数量上的城乡差距也将逐步缩小。
1.2 网民属性变化情况
1.2.1 网民年龄结构变化情况
图2 2020年3月我国网民年龄结构
可以从图2 看出20~29 岁的网民数占比21.5%,属于最多的人群;另外10~19 岁的网民数占比也高达19.3%,加上10 岁以下的网民,青少年(29 岁以下)的网民数高达44.7%,接近总数的一半,是个值得非常重视的人群;青少年网民的占比还处于一个上升趋势,10 岁以下的网民从2007 年的0.80%逐年上升到2019 年的3.4%,10~19 岁一直维持在19.3%左右,29 岁以下的网民占比44.7%。另外一部分网民也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50 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为16.9%(其中60 岁以上的网民从2007 年的1.4%到2019 年的 6.7%)。网民在互联网应用中呈现出两头发展的趋势,重视青少年网民的同时要重视老年人群的上升趋势。
1.2.2 网民学历结构变化情况
我国网民以中等教育水平的群体占据绝大部分,学历已从高端向中低端过渡,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的网民数还在逐年增加(图3),从2007 年的21.9%到2019 年的58.3%,净增长了36.4%,高中以下的低学历网民占居了80.5%;反映出在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中,网民已实现专业化走向大众化、平民化的演变。
1.2.3 网民职业结构变化情况
在网民职业结构中,两个群体特别突出(图4)。学生群体占据最大规模,年龄平均较小,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而且对手机软件的熟悉度、掌握度较高,能让手机功能服务于自己,从2008 年到2020 年一直保持着占比高达23%以上的第一高位;退休和无业的网民比重较上一年均有上升,为了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多数儿女会向家中老人普及网络知识,教他们如何使用网络,范围已经向年龄大的群体扩散且呈上升趋势。
1.3 网民互联网应用发展情况
1.3.1 网民互联网使用类型
图3 我国网民学历结构
图4 我国网民职业结构
截至2020 年3 月,网民在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网络支付、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网络购物、网络音乐、网上外卖、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上网类型中成为使用最为频繁的领域。其中短视频应用迅速在互联网环境中生根发芽,占比达到87.5%,其内容丰富多元、社交性、互动性强也让短视频迅速拓宽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线教育增长突出,增长率达到了110.2%;网络直播、网络视频和网络支付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适应网络人群和新形势需求。
1.3.2 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
从手机网民使用各类App 的情况统计来看,通信类使用最长,网络视频、短视频、网络音乐和网络文学占据了前六名,这也是网络使用时间增长的一个因素。另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网民上网时长有明显增长,从2018 年底的27.9 增长到2020 年3 月的30.8 小时。
1.3.3 网民用网使用场所
根据2018 年12 月国家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在家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占比高达81.1%,其他在单位、学校、公共场所上网的比例分别是40.6%、22.1%和21.6%。说明了,家庭是我国网民上网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在网络使用教育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 创建家·学校·社区“三级联动”文明用网的协同教育模式
我国网民青少年和退休老人的两极化、低学历、农村化等特点,以及上网接入场所和职业分布等情况,加上上网时间长,急切需要家庭、社区和学校发挥不同职责的教育引导作用,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上发挥不同作用,最终形成“家庭·学校·社区”联动机制,促进个人发展、生活便利、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家庭教育方面。我国网民年龄两极发展态势明显,成了网民年龄结构的显著特征,网络应用的家庭教育凸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做出重要指示,特别指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对青少年网民来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作用。青少年正处于麦穗的灌浆期,更需要家人精神的关心和思想的引导。对空巢老人来说,也需要多交流沟通,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感受到家庭的关心和爱护。各代成员间的亲情关怀,让他们觉得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感,自然也就远离网络、减少对网络的依赖了和避免了网络诈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学校教育方面。从我国网民职业结构和年龄来看,在校学生和未来学生在网民中占据着最大的比例,相对年龄偏低,更需要加强网络认识、网络使用和网络安全的教育。学校要勇于承担起培养青少年文明的网络道德、养成健康上网习惯的任务,加强网络安全文明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学生网络使用思想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积极为青少年学生的立德树人营造良好的清朗网络空间。
社区教育方面。我国网民网络使用接入场所主要在家里,社区的网络文化和日常引导直接影响社区成员。首先要确立科学的社区网络教育理念,发展社区网络教育,提高认识,因地制宜地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等社区网络教育体系,建立合适的网络教育社区模式,运用政策法律确立社区网络教育的法律地位,结合青少年教育和老年人教育特点,重视社区网络教育,建设社区成员、物业管理人员、家庭成员等全员“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人人学习”的学习型社区,形成“知网、懂网、用网”的良好局面;增强网络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灵活性,向社区居民普及相关网络知识,向青少年、老年人开展各种网络文化活动,活泼网络教学内容,构建和谐社区文化。
青少年和老年人网民作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必须统筹于社会治理之中,我们要主动适应、顺势而为,着力提升“知网、懂网、用网”的能力和水平。
3 积极探索构建网络空间协同治理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就要求我们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社会交流空间治理中必须形成协同治理机制,坚持党领导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推进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国的网络空间治理必须根植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党领导一切,党委领导牢牢把握网络发展方向的“领头雁”,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牛鼻子”;党对网络信息化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体现在宏观决策和微观推动中,也体现在引领带动作用和调节平衡作用在基层治理中的发挥。
在网络信息化建设发展和管理服务中各级政府要主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并发挥积极重要作用,始终以“安全和发展”为主旨,建立健全互联网建设和使用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定规范统一的网络教育政策,避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健全针对网络舆情的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推进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
网络空间是网民生活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平台,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着办。“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忘初心深入群众,走进网络群众,直面网民空间治理中的问题和难点,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了收集好想法好建议,主动破解人民群众使用网络的需求和相关政策法规间的最大平衡点,整合社会治理资源的重要依托和平台载体,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网民间的相互配合,群策群力,齐心协力推进“清朗网络空间”建设。
互联网作为新时代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平台,也不是法外之地,要把它的管理纳入法治轨道,加强网络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制定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整个网络管理程序化、规范化,责任制、实名制可以权责明确责任到人,从而更好地促进网民依法用网、文明用网,更好地保障网民的合法权益,使得网络空间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井然有序。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更快融入传统产业和生活方式,更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统筹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联网等各种信息数据的集成运用,为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不断提高现代治理水平提供有力科学技术支撑。
“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互联网大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我们要主动适应、顺势而为,着力提升现代网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仅仅围绕“安全与发展”,推进网络强国整体建设,积极发挥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便民惠企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