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样滑冰报道的研究
2020-12-04谢琳
摘要:花样滑冰作为我国冬季运动项目中的优势项目,在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近几年花样滑冰运动深受观众的喜爱,在我国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而《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体育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分析该项目的报道历史,对普及和推广冬季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花样滑冰;人民日报;报道
花样滑冰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是取得参加冬季奥运会资格的第一个冬季运动项目。尽管滑冰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宋史》中有关于“冰嬉”的记载,但在1930年前后,西方的花样滑冰项目才传入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北方一些城市的学校开展了花样滑冰运动。在群众性花样滑冰广泛开展的基础上,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举行全国冰上运动大会,花样滑冰自第一届起就被列为比赛项目。
自1979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赛事,到1980年第一参加冬奥会,再到90年代中国花滑的崛起,我国花样滑冰项目选手在比赛中赢得世人瞩目,部分单项已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一方面花样滑冰作为我国冬季运动项目中的实力项目,另一方面花样滑冰近几年深受观众的喜爱,在我国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主流媒体在体育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分析该项目的报道历史对普及和推广冬季项目有重要意义。
以花样滑冰为关键词,在人民日报数据中进行检索,共搜索出290篇新闻报道。其中最近一篇报道的时间为2019 年 11月11日,以“中国选手获双人滑、男单冠军(动感2019)”为题,报道了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的比赛结果。而《人民日报》对花样滑冰的第一篇报道始于 1957年2 月 4 日,对全国冰上运动会进行了报道,这是花样滑冰项目首次在《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出现。本文将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花样滑冰运动的报道历史。
以薛文婷教授对于中国当代体育新闻传播史的时期划分方式出发,《人民日报》对于花样滑冰的290篇报道在1956年至1966年,即开拓与初兴期中,共有7篇报道;1966年至1976年,顿挫与恢复期中,报道共有6篇;1976年至1992年,调整与探索期中,共有报道51篇; 1992年至2002年,转型与勃兴期中,共有报道 83 篇;2002年至今为止的繁荣与激荡期中,花样滑冰的相关报道共143篇。
一、开拓与初兴期(1956-1966):科普花样滑冰为主,有关国外花样滑冰的报道开始出现
在开拓与初兴期,《人民日报》以科普花样滑冰运动为主要报道内容,其中包括2篇国内赛事报道,3篇关于花样滑冰运动的知识科普报道,以及2篇对国外队伍的报道。1961年 12月17日,《人民日报》第4版刊出题为“谈花样滑冰”的报道,介绍了花样滑冰运动的发展历史与比赛规则;1961年12月24日,刊登了题为“花样滑冰中的一点物理学”的文章,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了花样滑冰运动的规律;1962年1月11日,《人民日报》再次刊登科普文章,从比赛设置、规定、评分三方面介绍了花样滑冰运动。
在这一时期《人民日报》就开始了对国外花样滑冰队伍,以及国际赛事的报道。1959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出题为“捷国家花样滑冰队到京”的报道,介绍了第一个来中国访问的花样滑冰队伍,即捷克斯洛伐克国家花样滑冰队,该代表队将在全国冬季运动会上作花样滑冰表演。而《人民日报》第一次关于花样滑冰的国际赛事的报道,出现在1962年3月19日,以“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在布拉格举行 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和荷兰选手分获冠军”为题,对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进行报道。以此拉开了对各项以友好交往为主要目的的国际体育赛事报道和宣传的序幕。
二、顿挫与恢复期(1966-1976):报道集中于1972年后,对花样滑冰项目本身的宣扬较弱
随着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我国新闻事业被迫停滞,所以这一时期有关花样滑冰的报道的數量并没有增长,只有6篇,并且都是集中于1972年之后。这其中关于花样滑冰的国外代表团访华的报道就有3篇,另外3篇则是对我国赛事的综合报道。
国外代表团来访的3篇报道,出现在1972年,分别是“加拿大塑料花样滑冰表演队到京”、“国家体委举行仪式欢迎加拿大男女篮球代表团和塑料花样滑冰表演队”、“加拿大国家男女篮球代表团加拿大塑料花样滑冰表演队离京回国”,可见在当时对于加拿大代表团交流来访的重视程度。但报道更加偏重促进我国外交事业的宣传基调,而冲淡了对运动项目本身的报道。
而关于国内比赛报道,都是冬季项目的综合赛事信息,并没有出现对于花样滑冰运动单独的新闻报道。分别为1974年的全国冰上运动会,1975年全国冰球、花样滑冰和速度滑冰比赛,以及第三届全运会速度滑冰、冰球、花样滑冰赛。
三、调整与探索期(1976-1992):花样滑冰的报道数量增多,内容以关注赛事为主
我国在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冬季项目的国际赛事,也开始出现优秀的花样滑冰选手。1979年,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NHK杯国际邀请赛,1980年 2月参加了第1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花样滑冰比赛,同年3月参加了第70届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中国在世界花样滑冰领域逐渐崭露头角。这使得对于花样滑冰运动的关注度开始上升,报道的数量增多。所以调整与探索期有关花样滑冰的报道,共有51篇,报道数量大幅增长,内容以花样滑冰赛事的报道为主,完成了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几个“第一次”的报道。
1980年2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一篇题为“冬季奥运会的男女双人花样滑冰赛”的报道,这是《人民日报》第一次对冬奥会中花样滑冰项目进行报道。同时这篇报道不仅介绍了该单项的历史和竞技难度,还对该项目的金牌获得者进行了预测。之后中国花滑男单选手奏出强音,在1984年12月1日,《人民日报》对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取得的第一个冠军进行了报道,刊登了“黑龙江选手许兆晓获男子单人滑冠军”一文。在这之后,《人民日报》于1985年1月6日,以“记我国优秀花样滑冰运动员许兆晓”为题,对运动员许兆晓进行了单独介绍。1985年2月5日,刊登“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 美籍华人陈婷婷夺金牌”的报道,报道了美籍华人陈婷婷首次夺得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滑冰冠军的消息,这也是《人民日报》首次关注花样滑冰的华裔运动员。
四、转型与勃兴期(1992-2002):报道实现质的飞跃,对于运动员的报道增多
花样滑冰运动的报道在这一阶段,无论是报道的数量,还是报道的内容以关注的焦点,可以说是实现了质的飞越。关于花样滑冰的报道的总数为83篇,报道内容从之前以赛事报道为主,转向赛事报道与人物报道并重。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随着国家对冬季项目更加重视,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高,令世界冰坛感到震惊。
中国花样滑冰首次被世界所关注,是因为一位名叫陈露的女孩,她曾在1990年的世青赛中就获得了女单亚军。1992年,陈露分别夺得了冬奥会第6名、世锦赛第3名的好成绩,在世界舞台全面展示了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形象。之后几年陈露在世锦赛上摘金夺银,在1994年和1998年两届冬奥运中连续夺得第三名,为中国花滑运动在世界舞台争得一席之地。《人民日报》关于陈露的报道就多达27篇,包括赛事报道和人物报道,由此可见陈露在当时花样滑冰项目中的影响力与重要性。
就在陈露退出冰坛的1998年长野冬奥会,一对中国双人滑选手引起世人的关注,他们就是申雪、赵宏博。1999年至2002年,申雪/赵宏博先后取得了世锦赛亚军、日本NHK大奖赛冠军、大奖赛总决赛冠军、盐湖城冬奥会第三名等佳绩。《人民日报》在这一时期,对于这对国际冰坛上著名的搭档的报道共有16篇,不仅塑造了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组合的良好形象,也扩大了花样滑冰运动的影响力。在2002年之后,申雪/赵宏博这对明星选手依然是前期报道的主要对象。
五、繁荣与激荡期(2002至今):更加关注赛事报道,报道的主要对象为双人滑选手
这一时期關于花样滑冰运动的报道依旧以赛事报道为主,其中包括冬奥会、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等重要赛事。《人民日报》的报道也见证着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在新时期的发展,其报道的主要对象为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选手。
2010年2月17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就以“首次夺得花样滑冰项目奥运金牌 中国红闪耀温哥华冰场”为标题,报道了申雪/赵宏博在温哥华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获得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此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获得花样滑冰项目的冬奥会冠军。庞清/佟健作为同场竞技的另一对中国选手,也表现出色,创造了当时国际滑联自由滑表演的最高分。这两对征战多届冬奥会的老将,在温哥华赛场用一个完美的句号,共同创造了中国冰雪运动的新辉煌。在这之后隋文静/韩聪这对年轻的双人滑组合,紧接成为了主要的报道对象,不断续写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的优秀战绩。
但这一阶段,我国花样滑冰单人滑成绩,与双人滑相比成绩较弱,且世界冰坛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选手。《人民日报》于2003年2月15日刊登了一篇题为“陈露之后无人接班”的报道,揭示了该时期初期对于花样滑冰项目的成绩,尤其是单人滑的担忧。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后,男子单人滑选手金博洋成为了之后单人滑的主要报道对象,而我国能在国际冰坛获得佳绩的单人滑女选手依然稀缺。
2015年我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从2015年开始的关于花样滑冰运动的报道中,《人民日报》也体现出了鲜明的导向,通过报道表达出我国对于冰雪项目的重视,以及要办好2022年冬奥会的决心。一方面是赛事报道中体现出了对冬奥会的展望。2015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关于花样滑冰世锦赛在上海揭幕的报道,其标题为“冰雪盛宴为申冬奥加油”。之后的2018年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2019年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的报道中,《人民日报》分别刊发题为“拼搏,向着梦想的方向(冬奥大视野)”与“备战冬奥会,站上新起点(体育大看台)”的报道。而另一方面是非赛事报道中充分体现出推动花样滑冰项目发展的信念。2016年2月26日,刊发题为“让花样滑冰不再‘高冷”一文,2017年7月11日刊发题为“倾情花样滑冰 不负黄金时代(聚焦新帅)”的报道,这两篇报道分别从花样滑冰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视角出发,彰显花样滑冰项目的人才,为“体育强国”做出的贡献。
随着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的临近,相信关于花样滑冰的报道无论从数量,还是报道内容层面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我国花样滑冰项目的人才队伍的壮大,和被关注度的提升,将会书写好新时代中国冰雪力量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薛文婷.略论中国近代体育新闻传播的五个阶段[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7.
[2] 马伶.冬奥会项目设置的历史演进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
[3] 王巍.《人民日报》冬奥会新闻报道研究(1980-2010)[D].北京体育大学,2011.
[4] 于立强.新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发展历程与阶段特征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03).
作者简介:谢琳(1995—),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体育视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