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的教学设计

2020-12-04苏倩倩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51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传染病预防措施

苏倩倩

摘  要:围绕新冠肺炎疫情设计《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通过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建构重要概念,将其中蕴含的知识和价值观运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新冠肺炎;传染病;预防措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章“免疫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流行环节、预防措施以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传染病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给全国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带来挑战,学生们通过新闻、网络等各种途径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了解的比较多,但是他们缺乏系统的传染病知识,通过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这节课,再结合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学生不但懂得传染病的一般常识,而且树立健康卫生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目标[1]

(一)生命观念:通过对常见传染病的调查、分析讨论,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形成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观点。

(二)科学思维: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探讨、阐释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

(三)科学探究:能够根据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分析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四)社会责任:能够对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初步形成关注热点问题的习惯,形成主动向家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的相关知识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数据资料,展示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图片,提出问题:新冠肺炎是一种什么疾病?学生根据常识能回答出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病,紧接着提问:“那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哪些特点?怎样做可以预防传染病?”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了解当前疫情严峻形势和全民防治行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通过问题串启迪学生思维,明确教学目的,导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围绕材料,建构概念

1.建构传染病的概念

首先,教师引导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汇报调查收集的几种常见传染病资料(流行性感冒、新冠肺炎、肺结核、脊髓灰質炎、疟疾、细菌性痢疾、艾滋病、乙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足癣、蛔虫病等)。学生认识这几种常见传染病。然后以新冠肺炎为例,通过介绍新冠肺炎的病因: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最新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3],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它侵入人体引起人患新冠肺炎,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散播,导致这种疾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引导学生概括出上述几种传染病的病因有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建构“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统称为病原体”这一概念。教师利用侏儒症、近视、佝偻病等疾病帮助学生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在此基础上,学生建构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2.建构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

教师提问:传染病流行需要经过哪些环节呢?以新冠肺炎为例,播放“天津福尔摩斯”张颖讲解天津市宝坻区百货大楼聚集性疫情的视频,提出问题:①新冠肺炎是如何在天津宝坻区百货商场流行起来的?②新冠病毒经过了哪些途径传播?③新冠肺炎的流行经过了哪些环节?④4号病人在这起聚集性疫情中扮演什么角色,其余的1、2、3、5号病人在发病前扮演什么角色?被传染后扮演什么角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得出:①商场内的四号病人去外地感染了新冠肺炎,回天津后发病,把病毒传染给了1号和3号病人,1号又把病毒传染给2号病人。②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③新冠肺炎的流行经历了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三个环节。④四号病人扮演传染源的角色,1、2、3、5号病人患病前扮演易感人群的角色,患病后成为传染源。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接着,辨析三个基本环节的定义,举例说出其他传染病流行的过程,明确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3.建构传染病的种类

通过建构传染病的概念,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的几种传染病,通过建构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及预防措施,学生理解了传播途径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展示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细菌性痢疾、蛔虫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破伤风)的资料,提问: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是通过哪些途径到达人体内的?尝试根据传播途径不同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并列表对比。

(三)落实知识,预防为先

学生自学课本运用所学知识找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致病机理。通过出示2019年艾滋病感染人数,以及我国现阶段艾滋病疫情,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出示防治艾滋病形象大使姚明、濮存昕和艾滋病小朋友在一起的图片,了解日常的握手、共餐等相处方式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促成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内化。通过了解艾滋病相关信息,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和爱心教育,提升学生热爱生命、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

(四)利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框架

最后帮助学生回顾本节知识,利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框架。

设计意图:采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框架,不但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不仅以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导入的情景素材,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建构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等核心概念。这样不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变得水到渠成。随着概念教学的展开,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角色扮演、自主学习、探究讨论,这些都是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的,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传染病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