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思维训练策略

2020-12-04张志敏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51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思维训练小学语文

张志敏

摘  要:结合非连续性文本在形式上跳跃、离散分布,在内容意义上又具有相关性的特点,采用改变思维,提取信息;整合解释,分析对比;厘清关联,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策略,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图文以及多个文段组合材料等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思维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提出第三学段的目标是“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一种文本形式,这种文本在形式上呈现出跳跃、离散分布的特点,但在内容意义上又具有相关性的图表、图文和多个文段组合材料。非连续性文本在课堂上有独特的阅读教学策略,本文将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探讨非连续性文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可行性策略。

一、改变思维,提取信息

阅读连续性文本的时候普遍使用的是直线性思维方式,通常是通过逐句、逐段地阅读或讲解进行学习。而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时候,需要学生改变这种线性的思维,学会根据其文本特点来进行阅读,从而在教学中形成相对有效的阅读策略。

下面以《认识路牌》(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为例。文本中呈现的是两幅图和二个指导学生学习的“泡泡”。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不同的路牌,拼读路牌上的地名,并提问学生:在哪里见过这两种路牌?再让学生思考和教师讲解,知道蓝色的路牌出现在街道或普通的公路,而绿色的路牌出现在高速公路。接下来,老师给学生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路牌,让学生相互交流后说说自己的发现,最后由老师归纳、小结:一是路牌的作用是告诉人们地点;二是路牌由拼音、汉字和路程公里数三部分组成;三是路牌的每个拼音字母都是大写,对于某一地方特定的名称,如“顾榭、北凫”,拼音要连在一起写;对于一些通用的名称,如:“街、河、湖、路”等字眼,要和前面的词语(名称)分开写。当然,教师不需要给学生讲解其规则,只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认识路牌,构建语文与生活联系的桥梁,达到训练的目的即可。

二、整合解释,分析对比

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是体现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核心。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有很大的不同,它所提供的信息常常是非连续的、碎片化的,不是所有的信息都重要,甚至于还会造成一定的干扰。而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学生能从所给文本材料中提取关键、实质、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信息。教学时我们发现,学生要从所阅读的文本中提取直接的、显而易见的信息较为容易,但在文本中存在有许多无关的干扰项的情况下,找出有用的信息就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不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再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让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信息表面的含义,而且要深入文本,建构文本之间的联系,挖掘更深层次的链接,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解释。

例如,教学《选择最佳出行方案》(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学生通过学习能解决一些出行的烦恼。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小林同学家住温泉镇,他希望周末早上9点以前赶到在宋家洼的外婆家,好跟舅舅一起去爬山。你能帮他看看,怎样乘车最合适。

以上的三个公交车站牌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这就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提取关键信息的阅读。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懂站牌的信息(一共有几路车可以乘坐?它们分别是从哪里到哪里?首班车分别是几点发车?末班车的时间是几点钟?分别停靠在哪些站点?)。接着,从已有信息中讨论出可能的三种乘车方案:第一种方案:乘坐763路车,从温泉镇至宋家洼,共停靠5个站点;第二种方案:乘65路车,从温泉镇至四通桥,再转86路车,从四通桥至宋家洼,共停靠8个站点;第三种方案:乘65路车,从温泉镇至桐荫街,再转86路车,从桐荫街至宋家洼,共停靠6个站点。最后,通过分析、对比,最终选出合适、快捷的乘车方案——第二种。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也就习得了方法,相信这种方法也能应用于以后的日常生活中。

三、厘清关联,解决问题

图文结合类的文本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非连续性文本类型,我们称之为混合型。在进行这类文本的阅读教学时,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运用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式,还要指导学生结合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式,并找到两种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综合两种文本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厘清两种文本之间的关联,读懂其内容。下面以《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为例,课本中所提供的文本除了介绍制作玩具小台灯的材料和做法外,还配了一幅图——做好的小台灯。

课堂上,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做好的这盏小台灯,分析这盏台灯存在什么问题,并说说理由。接着告訴学生,这盏台灯是照着说明书做的,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对照说明书思考说明书上写得不清楚的地方。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图文对照的阅读方式,思考每一个步骤的文字说明和在做法上的可能性之间的联系,并且学会信息转换。对于说明书的修改,如果老师直接讲解会非常枯燥无味,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行操作并发现问题,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照说明书进行修改。其目的是学生通过阅读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结束语:

华东师大巢宗祺教授指出:“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非连续性文本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密切相关,无论是阅读网站信息、乘坐公交、地铁、发微信、短信,还是阅读漫画、表格、家用电器和药品说明书,其实用性特征和实践功能都是十分明显的。而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关键,就是训练出能迅速准确地获取有效信息的思维能力。本文就此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巢宗祺,施久铭.语文:聚焦“语言文字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热点问题访谈[J].人民教育,2012,06.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思维训练小学语文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