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添加剂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0-12-04李和平魏建春王斌邹建

现代食品·下 2020年10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课程思政

李和平 魏建春 王斌 邹建

摘 要:本文在国家提出强化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选取食品添加剂史上3位著名发明家,在介绍他们的发明故事与杰出贡献的基础上,深挖其德育元素,开展食品添加剂思政教学实践,实现食品添加剂课程教书与育人的融合。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史;课程思政;发明家;科学素养

Abstract:In this pap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posed by the state, three famous inventors in the history of food additives wer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ir stories an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he moral education elements of food additives were deeply excavated,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actice of food additives was carried out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of food additives.

Key words:History of food additiv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ventor; Scientific literacy

中图分类号:G641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课教学中重教轻育的现象比较普遍,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育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不明确,包括食品添加剂课程在内的育人环节并没有引起课程教师的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每门课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以课程思想政治工作为目标,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随着“课程思想政治”概念的引入,教育又回归初衷;通过课程思想政治强化教书育人已成为当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正在逐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课程思想政治进入综合建设的新阶段[3]。《食品添加剂》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要求学生能理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原理、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和作用,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技术。食品添加剂课程内容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但食品添加剂课程思政建设尚未见诸文献报道。本文以食品添加剂史上的3位著名发明家为典型案例,提炼育人元素,科学规划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实践[3];希望为其他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1 简介食品添加剂史上3位著名的发明家

1.1 柏琴——食品添加剂工业的奠基人

William Henry Perkin(1838—1907),英国化学家。1856年,Perkin发现了苯胺紫染料,这是最早的合成染料,并于1857年投入生产,建立了最早的苯胺染料工业。1868年,Perkin用水楊醛合成了香豆素,这是最早的人工合成香料,开创了合成香料工业。1869年,他又提出了由蒽制作茜素的方法,并从事这种着色剂的工业生产。

1.2 池田菊苗——味精的发明

池田菊苗(1864—1936),日本化学家,出生于京都,曾在欧洲留学,东京帝国大学教授。1908年,他发现海带的鲜味源自谷氨酸钠,将此物质命名为“味精(MSG)”,申请并获得了味精的专利,并创立了“味之素”公司。他还发现了从小麦和脱脂大豆中提取味精的方法,这使味精的生产迅速遍及全球。

1.3 法利德别尔格——糖精的发明

法利德别尔格,俄国化学家,美国巴尔的摩大学研究员。他整天都在实验室里忙碌,1878年他生日那天,法利德别尔格匆匆从实验室赶回家,这时客人们都在等待着为他过生日。客人们在进餐时觉得牛排、鸡块都有些甜,但却很特别,原来是法利德别尔格在实验室里洗手后留下来了一种特殊甜味物质,一种叫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有机化合物。这个偶然的发现给法利德别尔格开辟了一条通向新发明的道路。他集中全部精力去研究这个煤焦油中提取出来的物质。他从黑色的黏稠有臭味的煤焦油中提取甲苯,用硫酸磺化,五氯化磷和氨气处理后,然后用高锰酸钾氧化。最后,将其结晶并脱水得到了一种特别甜的白色结晶体。他把它叫做“糖精”,并获得了美国专利[4]。

2 导入食品添加剂发明故事,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政教育

2.1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立德树人

有机合成化学研究是一项极其枯燥的工作,对科研人员的耐性考验极大。为了观察细微的数据变化,很多时候需要重复几十乃至上百次实验;更多的时候,只能是一个人战斗,承受着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去追逐也许看不到尽头的结果,即便成功了,也可能依旧默默无闻。尽管3位发明家有着不同的科学贡献与传奇人生,但每一项成果的背后无不源于活跃的科研思维,严谨细致、勤奋踏实、坚持不懈的科研作风[5]。糖精是法利德别尔格发明的,如果没有活跃的科研思维,没有善于分析与思考的独立科研能力,没有对科学的献身精神,他能从成分复杂的煤焦油中提炼出甲苯,找到其特性、合成出“糖精”吗?每个伟大的发明家都因其对人类的突出贡献而值得人们感恩与铭记。大师们研究科学问题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他们对科学的探索与献身精神,这正是所有人,特别是当代青年所要努力学习的[3]。

2.2 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积淀专业文化底蕴

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需要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相对于复杂的理论,食品添加剂背后发明者的故事更有趣。以此为切入点,课程组指定3位食品添加剂发明家,学生分组查阅相关史料,整理归纳、分别撰写完成了2~3篇研讨论文并在课程微信群分享讨论。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文、理科学知识的渗透,扩大学生的视野,积累专业文化底蕴[3]。以食品添加剂发明家作为主题,学生在完成研讨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并主动学习其他7位发明人的研究和创业故事,从被动完成作业变成了积极探索和研究。

作为食品工业一个重要的分支,食品添加剂工业经历了100多年快速的发展时期,其课程思政内涵丰富,急需深入挖掘与系统化。但国内外有关食品添加剂工业发展史的文献很少,大部分学生甚至一些专家都不清楚每一项食品添加剂所对应的发明家。通过系统地查阅整理文献材料,学生不仅了解到更多的历史背景,而且促进了对课程理论的深刻理解与掌握。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历史的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理解专业史,积累专业文化,培养科学素养的过程[3]。

2.3 食品添加剂工业发展的科学哲学教育

每一项食品添加剂的发明与工业化的背后都蕴含着唯物辩证法与方法论的科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例进行剖析和归纳,引导学生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融入工作与生活中[3]。Perkin发明苯胺紫以后,不顾恩师霍夫曼的坚决反对及社会上的冷嘲热讽,毅然决然离开学校,用自己的发明办工厂,生产人工合成染料,并迅速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染料界的权威。12年后,35岁的Perkin卖掉了盈利颇丰的化工厂,回到了实验室,继续从事化学研究事业。他参与了合成各种碳原子化合物的重大研究,目的是设计一种全新的化合物生产工艺。在研究此类问题时,他在化工生产第一线的经历为他提供了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他发现了一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化学反应,叫做柏琴反应[4]。柏琴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方法论上的应用。柏琴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他从一个个具体的化合物及反应中发现了它们的共性,将实践升华为理论。他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论来自于实践,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进而再经过实践进行验证,他让人们看到“实践-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池田菊苗发现味精的过程充满戏剧性。20世纪初,日本化学家热衷于研究海洋产品的鲜味物质,并从海带中提取出了谷氨酸,但是谷氨酸并没有鲜味。池田菊苗从夫人熬制的一碗黄瓜海带汤中受到启发,发现食盐在鲜味中起到关键作用,进而发明了味之素-味精。课堂引入这种家喻户晓的鲜味剂的发明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样的底物、同样的反应,仅仅是加成基团的不同,性能就大相径庭,可以引申到食品乳化剂如蛋白质乙酰化改性及卵磷脂的水解改的教学中。池田菊苗的成功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在食品添加剂发明上的应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发明家从具体的化合物及反应中发现了它们的共性,进而再经过实验进行验证[3]。“从特殊性中发现普遍性,从普遍性中認识特殊性”,将之与归纳法、演绎法相结合,无疑值得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加以借鉴。

3 结语

食品添加剂工业是合成有机化学的应用学科;它基于合成有机化学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的提出与改进,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个人创造力,并且始终保持创新与发展的特色学科。随着新试剂、新反应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食品添加剂行业在短短10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飞速发展。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过程中,在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及其他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需及时介绍有机合成化学的历史和主要食品添加剂背后的发明者的故事,并开展价值引领,进行育人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积累。在感恩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同时,体会他们活跃的科研思维与创业的艰辛;感受大师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继承大师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成为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3-7]。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周月朋,丁兆明.高校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主体作用研究[J].大学教学,2018(11):77-79.

[3]基浙东,鲍政捷,黄泽君,等.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有机化学史上几位著名的“霍夫曼”为例[J].当代化工研究,2019(16):83-85.

[4]吕一民.世界著名记者传[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5]王朝霞,蔡良珍,焦家俊.浅谈有机化学的教学与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13,30(1):92-94,102.

[6]左殿升,冯锡童.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实证研究——以全国30所高校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9(3):70-74.

[7]刘印房.基于协同学的“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路径[J].高教论坛,2019(4):13-16.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课程思政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科学与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