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
2020-12-04杜燕
杜燕
摘 要:本文立足于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讲解记叙文的要素特点,提升写作素养”“开展记叙写作专题活动,培养写作习惯”“组建记叙文的写作小组,激发写作欲望”三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素养;专题活动;学习小组
引言:
记叙文作为作文写作的主要文体,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作为初中学生作文创作之中主要采用的文体,良好的记叙文写作能力能够直观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是作文课堂的重点与难点。这需要任课要构建人性化的教学课堂,发挥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从记叙文的要素特点出发,提升学生的写作基础水平,运用恰当的写作活动,激發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养成爱好写作良好习惯。此外,任课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组建写作小组,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推动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讲解记叙文的要素特点,提升写作素养
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好比掌握了写作的关键要素,纵观以往教育教学之中,任课教师鲜少涉及记叙文的专题教学,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于记叙文写作觉得无从下手,产生逃避心理,因此任课教师应当从记叙文的相关特点进行教学。首先,任课教师应当基于学生作文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这些问题,掌握记叙文的要素特点。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在记叙文写作的过程之中,很容易写成“流水账”,针对这样的问题,需要指导学生在作文创作的过程中,要把握其中的中心思想,联系自身情感,从而保证学生在记叙文创作的过程中,围绕统一的中心论点,紧跟文章脉络。其次,有些学生无法掌握记叙文结构布局,分清文章的轻重缓解,正如常言道:“人无骨不立,骨无节不活”,文章亦是如此,记叙文的环境、人物、情节是撑起整篇作文的三大要素,想要文章逻辑清晰,文笔通顺,那么这三要素就必须完整清楚。最后,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很容易出现拼凑字数的行为,这是因为学生们没有扎实的储备,没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对于这种行为,任课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拓展自己文学素养,多加阅读,勤加积累。鼓励学生做生活上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多观察,多思考,并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
二、开展记叙写作专题活动,培养写作习惯
开展专门的写作专题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之中,爱好写作的重要教学目标。如教师开展记叙文的写作专题,如与
同行,有学生写到与历史同行,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为背景,倾诉了自己以圣人先贤为目标,不断努力,认真学习。还有学生写到与苦难同行,文章之中通过生活之中的一些小挫折为例,勉励自己要怀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在苦难之中开出希望之花。此时任课教师要基于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比,从卷面是否整洁,题目是否标准恰当,是否围绕中心选材,选材是否新颖、典型、有代表性,详略是否得当文通字顺,语言流畅生动形象结构是否完整,条理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照应等多个方面进行评选。对于优秀作文进行课堂传阅,作文不足的学生加以具体指导。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充分提升了学生的记叙文写作素养与习惯,这样一来能够充分发挥学会的写作认知,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组建记叙文的写作小组,激发写作欲望
每一位学生因成长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语文成绩不同作文水平也有所差异,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应从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出发,构建写作小组,引导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如教师布置下写作命题“我眼中的生活”,有学生写道:“我眼中的生活是一杯浓烈的酒,既有生活中的诸多不足,又有充满各种惊喜,父母给予的关爱,教师的呵护,朋友的关怀,也有诸多成长的烦恼,成绩不理想,我们需要积极认真地对待……”在小组内,学生积极地探究记叙文的优劣处。有学生说:“我认为这篇文章从生活之中出发,能够调动我们的内心感想,是一篇成功的记叙文。”还有学生补充:“我认为作文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实例运用不足,仍需要提高。”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与学生可以积极配合,针对彼此作文之中的错误进行交流指导,这样一来不仅仅提升学生的写作欲望,更能带动学生爱上写作,构造崇尚学习的良好写作氛围。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总结记叙文写作与多样教学的方式方法,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开展相关的校本研究。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将持续关注“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相关论题,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以期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丁银伟.如何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之浅见[J].新课程(中),2017,000(005):226-226.
[2]吕涵.探究如何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J].教育(文摘版),2016,000(003):214-214.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