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苏北经验推动皖北振兴

2020-12-04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皖北苏北全省

皖北与苏北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基础相似。近年来,皖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但与苏北相比仍然发展不快、质量不高,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不少问题。特别是苏北地区在实现跨越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皖北与苏北的差距分析

苏北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市,土地面积54865平方公里,比皖北大12063 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2839.4 万人口,比皖北多202.2万人(表1)。

(一)经济总量与苏北差距拉大,人均水平偏低

2018 年,皖北GDP8500.1 亿元,仅相当于苏北的39.8%,而2000 年时这一比例为46.7%。苏北GDP 总量占江苏全省的比重从2000 年的23%提高到2018 年的23.1%,而皖北占比从30.4%下降到28.3%。苏北GDP总量最小的宿迁市比皖北总量最大的阜阳市还多一个淮北市的量。2018 年皖北人均GDP30211 元,相当于苏北的42.9%,比2000年低11个百分点。苏北人均GDP 最低的宿迁市比皖北最高的蚌埠市还多5244元。

表1 2018年皖北与苏北若干指标比较

(二)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

2018 年皖北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3.8∶43.1∶43.1,一产占比比苏北高3.6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占比分别比苏北低0.2 和3.4 个百分点。对照钱纳里的标准模型,2018 年苏北人均生产总值为10634 美元,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而皖北人均生产总值为4565 美元,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化进程远远滞后苏北。皖北工业结构尚未进入高加工度阶段,附加值较低,没有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条,加大了企业生产配套的成本。

(三)民众富裕程度不高,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2018 年末,皖北住户存款8069.2亿元,比苏北少3077 亿元,人均住户存款28552 元,比苏北少8146元。苏北人均住户存款超4万元的有徐州和盐城2市,而皖北无1市。皖北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的仅有淮南24715 元、淮北24143 元、蚌埠21634 元3 市,而苏北5 市全部超过2万元,其中,盐城市接近3 万元,达29488元。皖北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5万元的仅有蚌埠市,而苏北5 市全部超过1.5 万元。皖北的城乡收入差距比苏北大。皖北6市的城乡收入比均超过2.2,其中,阜阳市达2.5∶1;而苏北5 市的城乡收入比均在2.2以下,其中,宿迁市1.7∶1。

(四)县域经济薄弱,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

2018 年,皖北县域生产总值仅为苏北的41.2%,地方财政收入仅为苏北的45.1%。皖北18 个县市中,GDP 总量第一的是濉溪县,为341.9亿元,而苏北有8 个经济总量超过500 亿元,其中邳州市超过900 亿元。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公布的“2019县(市)经济百强”榜单中,苏北上榜县(市)有6个,而皖北无一入榜,表明皖北县域综合竞争优势较苏北处于明显劣势。并且皖北内部发展也不平衡。从人均水平看,人均GDP最高的凤台县为45651 元,最低的临泉县为12865 元,相差2.5 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已经突破4000元,最低的还不足千元,相差3.4倍。居民收入也一样,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最低的1.3和1.4倍。

苏北崛起的经验和做法

(一)注重因地制宜

江苏省对苏北5 市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徐州重点发展重工业,定位是全力振兴老工业基地,打造淮海地区特大型中心城市,且已建设成淮海经济区中城市和经济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连云港和盐城的重点落在沿海开发和港口建设上,其中连云港定位在争当沿海开发的领头羊,盐城定位为滨海的现代化工商业城市;淮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打造成承接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新兴城市;宿迁着重实现突破发展,力争人均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注重招商引资

宿迁全市上下形成“工业突破是第一方略,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项目推进是第一能力”的坚定共识,坚持年年都是“工业突破年”“项目推进年”“招商引资年”,连续多年将每年年初召开的市委扩大会、年中召开的市委工作会的主题都确定为工业突破、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市级领导班子成员亲自上阵、带头招商。营造了“没有任何与招商引资无关的人、没有任何与招商引资无关的事”的浓厚氛围,形成了人人参与招商、人人服务招商的良好局面。

(三)注重产城融合

徐州市作为全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曾因过度开采资源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痛定思痛的徐州人果断转型升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之路。城市建设打“工业牌”、吃“工业饭”,规划建设中央商贸区、创意产业园、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科技创业园,实现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华丽转身。在采矿废弃地治理方面,“徐州模式”闻名全国,2018年徐州成为全球“联合国人居奖”的唯一获奖城市。盐城市城南新区持续推进“城市智慧化、智慧产业化”,把“智慧、生态、现代”作为新城定位,确立用信息化推进现代金融、智慧产业、总部经济和现代商贸4 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城南新区,是苏北唯一的国家首批智慧试点城市,也是住建部城市科学研究会“微城市”试点城区。

(四)注重创新改革

徐州市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强与边贸口岸合作,促进整片区域互动与提升,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青春。淮安市洪泽区探索“五位一体”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和运行新模式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 年地方改革创新40 案例”。盐城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旨在打造长三角北翼经济发展新高地,进而融入全球产业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连云港市由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2018年被国务院通报表彰。

(五)注重县域崛起

在特色产业培育上,徐州各地基本形成具有鲜明县域特色的主导产业。邳州成为全国四大板材加工基地之一,睢宁建成苏北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丰县正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动三轮车生产研发基地。在政策扶持上,淮安市为县域发展制订了三年行动计划,并以“一县一策”“一县一题”的扶持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破局。也就是说连着三年,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帮助每个县解决一个问题,办成一件实事。这个问题必定是特别棘手的,仅靠县级力量解决不了的,需要市里乃至经由市里请求省里给予支持解决的问题。

制约皖北经济发展的五大因素

一国(地区)的长期经济增长不是外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由经济体系的内生因素所决定。皖北经济发展长期相对滞后,成为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归根结底在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内生机制,缺乏自我活力与内生动力。

(一)体制因素:皖北市场化改革滞后

受经济基础薄弱、思想观念陈旧、市场经济意识薄弱等影响,皖北市场化改革进程滞后,在培养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主体上慢人一步。2018年皖北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59%,比上年回落0.2 个百分点。要素市场发育滞缓。全省103 户上市公司中,皖北仅有11 户,占比10.7%,市值占比仅16%。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38 个,占全省总数的30.6%。

(二)载体因素:皖北城市化水平较低

皖北较低的城市化水平与较低的工业化水平相伴而生,支撑工业化和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不强。2018年,皖北城镇化率为48.7%,比全省低6个百分点,与2014年全省平均水平相当,落后全省4 年左右。其中,亳宿阜城镇化率列全省后三位,分别为41%、42.7%和43.3%,分别低于全省13.7、11.9 和11.4 个百分点。城市发展水平较低,缺乏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能力薄弱。皖北六市中除淮南外,其他五市城区常住人口均低于100 万人。由于中心城市带动力不足,皖北经济强县也越来越少,进入全省10 强县的数量由2005 年的4 个减少到2018年的1个。

(三)市场因素:皖北对外开放度不高

对外开放度的整体提高有助于推进地区经济水平的整体进步。因经济总量小、城市化水平低,皖北市场较为狭小,民间资本的内在聚集性不强。2018 年,皖北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分别占全省47.7%和4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31.9%。对外开放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对加快产业集聚、结构升级的作用微弱,削弱了发展的空间和动力。皖北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总额的8.9%,外贸依存度为4.4%,低于全省13.8%的水平。开发区整体规模较小。2018 年全省130 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皖北仅有40 个,皖北开发区全区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省开发区总量中分别仅占7.7% 和21.7%。

(四)资金因素:皖北自身发展能力欠强

资金在各地区间的配置和流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皖北尚处于原始积累阶段,生财聚财的能力不强,发展资金短缺。作为资本投入的一项重要来源,2018年皖北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仅占全省的24.5%。财政的聚财功能较弱,对经济增长的支持能力不足。皖北地区全部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24.2%,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3%,比全省平均低2.6 个百分点。全省18 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皖北占10 个,部分市县财政拮据。县域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1239 元,仅相当于全省县域平均的59.3%。金融信贷资金的分配也相对较少。皖北六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10032.4 亿元,占全省贷款总额的25.8%,而其GDP 占全省的28.4%,对资金紧缺的皖北地区来说,亟需进一步加大倾斜力度。

(五)人力因素:皖北教育科技相对落后

人力资本是影响地区差距长期趋势的因素。皖北仅有24 所高等院校、占全省的22%。每10 万人拥有的大专及以上人口数只有10125 人,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3%,其中亳宿阜更是位列全省后三位。研发费用的投入一直处于低位,技术创新能力不强。2018 年皖北研发(R&D)支出109.9 亿元,仅为合肥的42.8%;拥有博士学位的研发人员仅占全省12.7%。2018 年皖北专利授权量仅占全省的19.2%。同时,皖北地区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更延滞了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四、借鉴苏北崛起经验,加快皖北发展的思路

在当前面临着能源趋紧、用地控紧、环保从紧的“紧运行”态势下,要实现皖北振兴,关键是靠科技、靠服务、靠人才。今天对皖北的扶持实质上是一种投资,明天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并为安徽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一是推进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实施“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将行政审批权下放,积极创造制度红利,充分激发市场和企业活力。

二是将蚌埠、阜阳打造成皖北中心城市。从目前看,最有条件成为中心城市的还是蚌埠、阜阳。必须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坚定不移推动。同时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区位条件较好的中心县城,扶持其发展为中等规模城市。

三是进一步扩大皖北地区整体开发开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的改革在皖北率先试点,主动作为,探索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改革创新之路,放大改革效应。要花大力气改善投资软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的策略和方法,确立全新的、全方位的开放理念。加快推进开发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以地方优势产业为基础为外资提供良好的生产配套。

四是加大对皖北的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皖北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加大对优势产业和产品、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投入,促进皖北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五是积极引凤归巢和栖息。皖北要跳出经济“洼地”,必须先摆脱人才“洼地”,要建设经济“高地”,必须先构筑人才“高地”。针对来皖北就业的人才,在货币化补偿、购房补贴等方面进行契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探索,尤其对于高端人才,要不遗余力,使相关人才留得下、留得住、用得好。

猜你喜欢

皖北苏北全省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淮北市在皖北六市中经济增长质量实证分析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