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实证研究
2020-12-04杨春耘
杨春耘,李 鑫
(1.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四川南充 637100;2.川北医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四川南充 637100)
研究者在医学院十四年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发现似乎印度留学生的语音问题比其他国家的学生更严重一点,但并没有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统计。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虽然也有一些关于印度留学生的研究,并以龚晓梅、刘爱真〔1〕为代表,武健、房慧〔2〕的论文数量柱状图表明中国关于南亚诸国留学生的研究,印度排在第二位。但是,研究人员发现所有语音偏误研究中没有关于印度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的相关实证数据,只有一项把印度和巴基斯坦留学生语音偏误进行总体描述分析的研究〔3〕。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课题组通过美国国际抽样调查公司(SSI)所做的四国调查数据显示,关于民众学习汉语的愿望调查项,印度人(59%)是“没学过但将来想学”汉语所占人数最多的,其余国家分别为:美国(26%)、德国(16%)和俄罗斯(24%)〔4〕。“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近年来印度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医学的人数快速增长,根据研究者所在医学院2018 年10 月的最新统计,371 名在校留学生中,印度留学生有265 名,占总人数的71.43%。随着医学院校留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和印度民众学习汉语的强烈愿望,研究印度留学生的汉语语音偏误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师今后在语音教学中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对印度留学生的语音教学效果,同时,更好地为印度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和实习服务。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研究人员拟通过对印度留学生的汉语语音偏误研究解决以下问题:印度留学生语音偏误比较严重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是哪些?造成语音偏误的原因是什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改善偏误情况?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某普通医学院2016 级和2017 级两个年级MBBS(临床医学)印度留学生,共计63 人,其中男生45人,女生18人,平均年龄20岁。为了确保汉语水平的一致性,进行录音采集时,他们均已经完成了一年半的对外汉语学习,每周4 学时综合汉语和4 学时汉语听说课,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课题组于2017年12月7日从44名2016级印度留学生中按照期末成绩的高中低三个等级抽取了15 名印度留学生进行录音采集。为了确保信度和效度,时隔一年,在2018 年的12 月6 日又对2017 级的48名印度留学生进行了同样内容的录音采集。
(三)研究工具
研究人员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录音材料采集数据样本。之所以选择《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录音材料和留学生语音偏误研究的第一步,是因为汉语拼音方案是历史上“各种为汉语设计的拼音系统中的最佳者,同时也是对外国人教汉语语音的最佳工具”〔5〕。该方案一直伴随着国际汉语教学,几十年来,充分显示出了它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是汉语初学者不可或缺的工具〔6〕。60 年实践证明,《汉语拼音方案》还是汉语信息化的最大助力,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7〕。从“表音的准确性来讲,方案是无懈可击的”〔8〕。为了最大限度地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在选择声调材料的时候,研究小组采用了单韵母。
(四)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课题组采用人工听辨标注分析法研究印度留学生的语音偏误,最后的统计数据以百分比对偏误率进行描述,再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为主的质性研究,探求导致偏误的原因和解决的策略。首先,课题组设计调查问卷,选出国籍为印度的学生单独存档。第二,研究团队对63名印度留学生进行录音采样,每个同学实名建语音档案。语音采集完毕后由三位课题组的对外汉语教师各分三分之一进行人工听辨标注,找出有偏误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对每一个偏误进行充分描写,进而对偏误率进行统计、排序、分析。第三,为了检验人工听辨的信度和效度,第四位听辨者把第二次录音的48名同学的语音进行了两次听辨,只以存在偏差和误读标注,第一次和第二次听辨时间间隔两个半月。
二、研究结果
课题组把63 名印度留学生的语音听辨记录进行数据统计,以百分比(不保留小数点)对偏误率进行描叙和排序,得出结果。同时,把印度留学生的语音偏误跟同一纬度的泰国留学生的语音偏误进行对比,找出其特殊之处。
(一)声母偏误情况
印度留学生的声母偏误主要是z(68%)、c(62%)、ch(51%)、s(49%)、zh(46%)、sh(43%)、p(32%)、q(30%)、f(29%)、x(29%)、r(25%)、j(24%)、t(21%)、b(18%)、d(18%)上,排序前十位的z、c、ch、s、zh、sh、p、q、f、x 与泰国留学生排序前十位的x、c、ch、z、zh、k、j、q、r、sh〔9〕比较,偏误范围大体一致,严重程度不同。其中,印度留学生偏误比较严重的p、f,泰国留学生没有;泰国留学生比较严重的k、r发音偏误,印度留学生也有少数同学有,只是排名没有靠前而已。印度留学生的声母偏误具体表现如下:
z、c、s、ch、zh、sh 主要是混读、不清晰、平翘舌不分。有的同学在读z、c、s 时,还是有些卷舌,接近zh、ch、sh的发音;第二种是在读这几个音时,尾音带出来e 的发音或者是介于i和e 之间的发音;还有一部分发zh 时介于zhi 和ri 或者ji 之间,发ch 时破擦不够发出介于chi 和ri 之间的发音,发sh 时接近英语的发音ʃi。
p、b、m、f、d、t 这组发音的偏误主要表现在送气音p、t的送气不足上,并且b、p和d、t这两对音中,送气音p和t还会被误读成前者,b、p混读,d、t混读,f、p也被混读;还有的发成be、pe、me、fe。
j、q、x 的偏误主要表现在跟舌尖后音zhi、chi、shi 混淆。有时又跟舌尖前音z、c、s 混淆,j 像英语字母j 的发音;发x 时,有偏误的同学要么翘舌发出像英语ʃi 的发音,要么舌位靠前,发成舌尖音,听起来像s。
卷舌音r 的偏误表现为弹舌、卷舌不到位或者不卷舌,也有发成re的。
课题组对整体认读音节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偏误前五位是zhi、yu、chi、shi、yun,这也印证了前面的声母和后面韵母的偏误现象。发音相同的单韵母i和鼻韵母in 与整体认读音节里的yi 和yin 都是前者接近零偏误而后者零偏误,它们之间互为佐证。
(二)韵母偏误情况
印度留学生的韵母偏误主要出现在ui(44%)、iu(40%)、ueng(38%)、eng(35%)、ün(33%)、üe(32%)、ou(30%)、ing(29%)、u(27%)、uai(27%)、uang(26%)、e(25%)、ü(25%)、uo(25%)、un(25%)。偏误排名前五位的ui、iu、ueng、eng、ün跟泰国留学生前五位的ie、uo、ao、o、un〔9〕相比,有所不同。
单韵母偏误比较严重的是u、e 和ü;复韵母偏误比较严重的是ui、iu、ün、üe、ou、uai、uo、un;前鼻韵母偏误比较严重的是ün 和un;后鼻韵母比较严重的是eng、ing、ong;in 为零偏误。偏误的具体表现主要是:
u 和以u 做韵头的ui、ueng、uai、un、ua、uan、uo、uang 是印度留学生误读率最高的。有14 人把u 和有u 做韵头的复韵母、鼻韵母等的韵头完全误读为ü,占了总人数22%的比例。有的把u 读成介于u 和ü之间的音。
单韵母ü 主要表现在圆唇度不够,听上去是介于ü 和i 之间的一个发音;e 的主要偏误是要么舌面没隆起,误读成英语的单元音∕e∕或者∕ei∕,要么是介于o和e之间的发音,像英语的单元音/ə/。
ui、iu、ün、üe、un、ou 的主要偏误是发音不连贯,缺少动程,显得生硬,表现在把ui 发成u 和i 的拼读音,iu发成i和u的拼读音,ün表现为发成ü和n的拼读音或者是i和ü之间的音与n之间的拼读,un发成u和n的拼读等;还有的同学在发ui和iu时都把u发成英语字母u的发音;而üe的发音听起来像ie,或者是强调ü淡化了e,或者是淡化ü强调了e;ou发完音还保留在o的口型,太强调前边o的发音,以至于听起来有点拗口;也有把ou读作∕ɒu∕的。
ueng、eng、ing 、ong 等后鼻韵母的偏误主要出现在韵尾会带出一个明显的英语浊辅音∕g ∕的发音,少数是没有跟前鼻音区分开,而ueng还包括对韵头u的误读。
(三)声调偏误情况
研究发现印度留学生的声调既存在调型偏误也存在调域偏误,不同的声调表现不同。最突出的是掌握不好汉语声调的相对音高,调域不到位或者调形不稳定,跟泰留国学生的“音节拉长”〔9〕不一样,印度留学生总体音调发音都很短促。偏误最严重的是作为高降调的四声(54%),主要偏误表现在下降不到位,调值在52 到53 都有,调尾偏高,也有少数学生起调点低,发作41。有的同学发音太短促,听起来像轻声。其次是高平调一声(44%),偏误形式是声带不能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以保持平稳的高音水平,调值不够稳,有的发成44,有的发成54,很难保持55,调尾有个下滑的幅度,形成了调型的偏误。排在第三位的是高升调二声(43%),也是调值不够,常常上不去,发为24、34、45的都有,主要偏误为24。而大家之前认为比较难的低曲调三声(35%)的偏误率反而并不高,偏误表现为213、323和半调32。
三、偏误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印度留学生和对外汉语教师进行半开放性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文献研究,课题组发现导致印度留学生语音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多语种的负迁移
参与访谈的对外汉语教师均认为印度留学生语音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干扰”,认同“第二语言的语音知觉会受到母语语音的影响和制约”〔10〕。母语音高信息的经验并不会促进第二语言音高模式的习得,可能是因为不同母语的学习者都需要建立新的音位范畴,而母语音高信息的经验并不会促进新范畴的形成。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母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统一的——母语就是第一语言,可是印度却并非如此。印度拥有世界第二多(780 种)的语言,仅次于巴布亚新几内亚(839 种)〔11〕。大多数印度人说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的印-雅利安语系(Indo-Aryan,约77.0%)、德拉威语系(Dravidian,约20.6%)、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约1.2%)或汉-藏语系(Sino-Tibetan,约0.8%)〔12〕。印度很多地区有自己的母语,另外还有作为官方语言的印地语和英语。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印度留学生在来中国前最少都学了两门语言(17%),学习了三门语言的占52%,31%的学生能听懂或者说四门语言。2011 年,印度使用双语的人口为3.149 亿,占总人口的26%〔13〕。所以,印度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的偏误干扰和负迁移应该多于其他国家的学生,其偏误不仅仅是由于母语负迁移导致,还有官方语言的影响。无论是印度地方语言还是官方语言的语音体系都与汉语语音体系不同,在学习汉语语音过程中,印度留学生对于汉语语音的知觉首先会受到母语和官方语的影响和制约。
(二)汉语语音的相对难度系数
有趣的是,研究发现被调查的印度留学生中只有24%的学生认为母语是影响他们发音偏误的原因,66%的学生认为最大的原因是“汉语发音太难”。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他们自己标识的“你认为最难的韵母”和“你认为最难的声母”以及对外汉语老师对他们语音的人工听辨标识进行对比找答案。印度留学生认为韵母最难的是单韵母ü 和复韵母üe、üan、ün,而他们认为最难的声母依次是ch(69%)、x(48%)、c(48%)、sh(48%)、z(45%)、zh(41%)、s(38%)、q(21%)、j(10%)。访谈的时候研究者问:为什么难?学生说:因为我们的语音里完全没有这些发音。研究人员于是下来收集了他们的母语语音体系,并请同学朗读自己的母语音标录音,将其与汉语拼音作比较。发现汉语拼音的难度系数实际上也是相对母语发音而言的。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是同学在他们认为最难的韵母里几乎没人选他们偏误比较严重的u 音系列,想必他们认为这个不是他们的难点。而且u 的偏误形式主要是误读,而ü确实是他们一开始学拼音最突出的难点,也是从一开始就被教师关注的焦点。
对于印度留学生而言,《汉语拼音方案》里的很多发音在其母语里都没有,而有的连个相似音都没有,学生若找不到技巧就易造成困难。另外,为了书写简单把iou、uei、uen 缩写成iu、ui、un 也会给留学生的发音造成困扰,其中间弱化的过渡音容易被忽略,这无疑给他们增加了难度系数,u 和ü 的相似度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读,这些都会对留学生的发音造成困扰而导致语音偏误。
(三)学生对汉语语音的认识不足
在回答问卷“你认为造成语音偏误的原因是什么?”时,有41%的同学认为“我自己练习不够”。当研究人员进行访谈的时候,持“自己练习不够”态度的学生说:如果有足够的练习,是可以发好每一个音的,发不好,说明练习不够。老师:但是,母语也会影响呀。学生:如果说母语要影响,可也有同学会发得很好,说明母语的影响是可以通过努力克服的。发不好应该还是自己没有多练习。而认为“汉语拼音很难”的同学,就没有从自身寻找原因。研究人员发现,认为“汉语拼音太难”的同学,有的录音听起来特别仓促着急,甚至单个的音与音之间有“连读”现象,给人感觉想一下子完成,似乎有一种焦虑感。认为“汉语拼音太难”的同学还表现得对自己有些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想退缩,平时也不喜欢朗读。实际上,除了母语影响,语音偏误较重的留学生还并不一定是汉语学业不好的学生,只是普遍对语音不太重视。对语音的学习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课余没能很好地加深对所学语音知识的理解和练习。教师们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发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纠正、强调,学生马上反复跟读,是可以改变错误发音的。但是,出了课堂,有些学生因为学习自觉性不够,有畏难情绪或者是对拼音不太重视,没有进行大量的模仿和朗读练习,认为自己能说出来就行,不求发音标准。这实际上是造成他们偏误得不到纠正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四)教学过程和社会环境的外在影响
有些教师认为,有母语以及其他语种的干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解决印度留学生所有的语音问题,有比较宽松的态度,所以往往没有帮助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到了词汇和语法教学阶段,又因为有了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不够,更加忽略对语音的训练。而且,教学局限于课堂,很少有课外的辅导和训练,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练习、模仿和提高,很难从根本上提高语音水平。另外,教师的教学不当也会引起学生的偏误。有的问题教师教学时没有给予或者给予了特别的强调,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偏误。比如印度留学生一开始发音最难的ü,历届教师在写教案和教学过程中都予以特别重视,是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这次的偏误研究却发现22%的学生把u 误读成ü。这会不会是因为教师平时教语音时的过分强调导致的呢?这一发现很有实践意义的地方就是,教师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认为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对于ü的态度要做适当调整,正确面对这个发音难点,注重发音技巧的解释和模仿,不过分地反复强调,应该淡化一点点。访谈中,有的老师还认为,周围的环境也会对印度留学生的语音偏误造成影响,如离开课堂后,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与周围人员的交往,社会人员不一定都讲普通话,即使讲普通话也不一定标准。这些社会因素也会对他们的语音偏误有一定影响。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偏误原因。
四、解决印度留学生语音偏误的策略
基于以上偏误原因,可以采取针对性策略改善印度留学生的汉语语音发音。
(一)对印度留学生的多语种负迁移充分了解,教学上有全局意识
既然印度留学生的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明显受到了不同母语和官方语言等多语种经验的影响和制约,那么,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首先就该搞清楚母语怎样影响着第二语言习得。Skinner 等心理学家认为当母语和目的语相同时,母语将通过正迁移促进二语学习;而当二者相异时,学习困难将会产生。许菊〔14〕、陈晨和李秋杨〔15〕也认为学习者对第二语言语音的感知程度跟母语语音系统有关,母语的语音知识和经验总是干扰着学生对汉语语音特征的接收和听辨。 由此看来,母语对于印度留学生的汉语语音干扰,从听辨就开始了。印度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过程便是一个不断排除母语语音干扰的过程,也是不断修正和积累语音知识的过程。
面对教学中的母语干扰,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印度留学生语音的时候,就需要有全局意识,既对印度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比较严重的问题有具体充分的了解,能准确区别声、韵、调表中印度留学生偏误最严重的音和调是偏差还是误读,并通过反复深度访谈找到原因以便寻求妥善解决的办法,又要跟学生了解、学习一些印度广泛使用的母语如印地语和孟加拉语的语音体系,便于根据他们的母语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教学,梳理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要根据语音教学的路径,从最初的每一个语音听辨开始,留意学生听辩能力受干扰比较严重的部分,循序渐进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教学。
(二)加深对《汉语拼音方案》的理解和阐释,凸显音素之间的隐含路径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汉语语音体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采取的最有效的教学内容就是《汉语拼音方案》。对外汉语教师在帮助外国学生跨过汉语语音这道门槛的教学过程中,《汉语拼音方案》成了汉语语音教学的好帮手。因此,教师应不断加深对《汉语拼音方案》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各语音因素之间的隐含路径,将学术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学生讲解。教师应讲清楚汉语声韵母之间的相应关系,不送气声母与送气声母的配对局面,利用图示讲解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对应关系,声母中舌面、舌尖前、舌尖后音的区别等。学生了解了这些道理,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掌握和使用汉语拼音,将更有助于他们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掌握汉语〔16〕。虽然课题组发现没有显著性差异证明印度留学生发iou、uei、uen 时跟叶南〔17〕所做的实验一样,非省略拼写不会导致上述韵母的韵腹丢失而产生语音偏误。但是,也发现非省略形式会导致较少的偏误,很赞同教授iu、ui、un 这三个复韵母时,作变通处理,写出iou、uei 和uen 的全称,让学生知道每个省略音的来历,知道中间有个轻微的过度音,在教学的初始拉长每个音帮助他们很好地掌握这个发音的过渡变化。另外,在后来的拼读教学中对于ü 和j、q、x 相拼时把ü 上两点省略容易导致的误读,以教中国小学生的办法,用活泼的小诗加强理解和记忆,多强调和训练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采用灵活的手段和方法,敦促学生加强听说练习
纠正对外汉语语音偏误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强化训练,这是语音教学的重点。从根本上说,汉语语音的学习就是一种模仿学习。这种模仿和训练是语音学习重要的、也是唯一有效的途径〔18〕。而听是模仿练习的第一步,因为敏感的听觉可以影响发音的正确程度。马燕华〔19〕根据心理语言学有关语音知觉特点的理论,通过对日韩留学生的汉语语音听辨跟踪记录发现,人们的语音知觉是按范畴性进行的,语言经验会影响到语音知觉的范畴性。因为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学生对一些能听辨出的音不一定都能发出来〔20〕。因此,为了纠正学生的偏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发音的要领,还要多示范,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与科技手段,让学生多听、多模仿、多练习。学生通过语音音频和视频,把重点放在最难的发音上反复听辨和模仿练习有利于纠正语音偏误。
多年来的经验显示,随着语言学习内容的逐渐增多,教师分配给语音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也无法对每个学习者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更多的工作需要学习者自己来完成。为了培养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还可以采用各种生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组织中国学生志愿者团,跟留学生结对,每周定期指导和交流,这样既能让留学生对语音进行充分的练习,又能跟同龄人平等交流。对于他们的课堂表现,发现他们发音有很大进步甚至很完美时,教师可以临时录音,及时播放,让他们从听者的角度去感受自己的发音,以实际情况告诉他们,只要注意感知、多练,完全可以发好汉语语音。对于他们一声的声调不稳定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唱长法”,刻意拉长声音控制住音高唱,找准音位,保持一个水平,久而久之,发音会有很大的改观。
五、结语
研究表明,印度留学生的汉语语音声韵调偏误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部分偏误表现得极为复杂,没有规律可寻,原因也较复杂。这些偏误的产生除了受母语和官方语等多语种负迁移的影响还与汉语拼音的难度系数、教师和学生对语音教与学的重视程度有关。在对印度留学生语音偏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为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注意了以下几方面:①在设计研究工具时,注重了它的代表性与科学性。②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更能充分描述偏误形式的人工听辨标注分析法。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它可以让研究者清楚学生对语音和声调的感知灵敏度,对偏误进行准确而充分的描写,有充分可靠的解释,否则对教学也起不到实质的作用〔21〕。
研究在确定偏误率排名靠前的声母和韵母的同时,发现声调偏误既有调型错误也有调域错误,最明显的偏误是对于调域的音高把握不准,发音短促。课题组最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查阅文献和课堂观察探寻印度留学生语音偏误的原因和策略。虽然研究人员通过听辨分析找到了印度留学生的汉语语音偏误问题所在,但后期的纠正工作不能简单依赖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断加强听说练习。随着研究和分析的步步推进,研究人员发现关于印度留学生汉语语音问题的研究至此仅仅是一个开端,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对印度使用广泛的母语和官方语印地语的语音体系与汉语语音体系的深入比较研究会有怎样的发现?是不是能更准确地找出母语是怎样影响汉语发音的?孟加拉语等又是怎样影响的呢?这些都有待后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