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提升研究

2020-12-04苗竹青南京审计大学

教书育人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辅导员思想

苗竹青 (南京审计大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步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同时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增多,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骨干力量,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形势

(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信息化程度加深

进入新时代,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发展对人类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渗透和影响日益显著,不断改变并塑造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高校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书本和课堂不再是获取知识和思想的主要途径,特别是意识形态的学习,更多的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及娱乐中完成的。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崛起,新媒体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综合媒体发展,具有传播速度快、视觉效果好的特点,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拥有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同步直播所有的信息,这就意味着高校大学生能更加及时和快速地了解各方信息,新媒体的文字数量较少以及图片、视频较多特性,让信息传播更具简约性。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高校学生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获取非常巨量的信息。同时,微博、微信及各类短视频APP 等各类社交或即时通信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也鼓励每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宣传自己的思想,这也使得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意识形态的网络使用者都在网上留下了他们的思想痕迹。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变前所未有,各类思潮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信息未加甄别就被发布,高校学生无法加以辨别,思想上容易感到迷茫。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也趁机利用网络空间,宣传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网络政治、文化渗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受到挑战。根据高校学生的特点,科学认识并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开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社会环境冲突加剧

改革开放40 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当前社会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拥有的社会资源不平衡、贫富不均等,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活动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价值观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视选秀、网红流量和视频直播等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现象使人们陶醉于获得财富的便捷,急功近利、个人主义思想冲击了主流价值观,蒙蔽麻痹了高校学生,影响了大学生心理的发展,使得部分大学生世界观、理想信念缺少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少数精英分子利用资本控制媒体舆论,宣传伪民主政治、自由主义,冲击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往来增加,文化交流加深,特别是高校学生国际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他们有更容易、更方便接触到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先进技术的追求,多元文化的差异的感受,高校学生不成熟的思想会发生变化,对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兴趣,政治热情和意识形态的认知降低。而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保持的良好势头并不都是给予支持,“中国威胁论”歪曲我国和平发展社会主义道路,近期中美贸易战表面上是经济领域的斗争,实际还是文明与意识形态的斗争。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带来意识形态的巨大挑战。

(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象自我意识增强

目前高校学生基本都是以95 后为主,部分为00 后,拥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是在竞争环境中长大、与知识技术紧密结合的一代,他们的价值判断跟以前时代不一样,更现实、实用,他们的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更强,敢于展现自我、表达自我,注重个性化发展和个性化展示,他们不会轻易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新媒体的崛起,社交平台的互动和分享,当前在信息传播和新闻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助力作用。大学生是新媒体最广泛的受众者,对新媒体有依赖性,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大学生有了更多的展现自我机会,有了更大的发声的舞台,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热点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既是受众者又是传播者,因为个体的差异,对网络舆论的认识、理解不一样,对社会热点的反应也不同。同时,因为社会财富的不平衡,学生家庭条件差距很大,消费差距明显,还有的学生从小就是留守儿童,成长过程有缺憾,每个学生的就业压力差别也不尽相同,每个大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发展变化呈现出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也不一样。辅导员不能孤立地就意识工作而作意识形态工作,要把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与大学生的现实感受、日常精神需求融合起来达到统一,开展个性化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

二 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现状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要求

1 把握社会思潮本质的能力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愈演愈烈,不仅是社会分工全球化、经济贸易全球化,就连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也不断增多。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艺术作品也侵袭了各国。在此过程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宣传也借着网络化技术的革新越来越隐蔽,特别是近几年大量西方国家的思潮包裹在文化交流的外衣下,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电影和电视剧等进行文化侵袭,趁机进行意识形态的传播。为了隐蔽意识形态之争,西方国家有意弱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将其精心包装在自由主义、宪政主义以及普世价值等思潮中,模糊矛盾的重点,以有利于全球、全人类发展为由,妄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抓手,承担着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教育以及价值观引导的重任。面对纷繁多样的西方思潮的侵袭,高校辅导员必须主动并善于利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社会思潮进行辨析,分析和把握社会思潮的本质,辨别社会思潮所属的阵地。事实上,高校辅导员对这些社会思潮的把握能力至关重要。试问如果一个高校辅导员自身都无法准确辨别,又如何能够对高校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领呢?只有高校辅导员能够精准辨别和把握社会思潮的本质,才能够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高校学生的辨别能力,最终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把控学生意识形态状态的能力

高校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思想状态趋于成熟还未稳定的阶段,有着强烈的表达自我观点的欲望。他们逐渐开始了解社会,对社会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社会的复杂性还一知半解,既多疑又容易相信他人,思想状态容易产生波动。但这一时期的思想波动会对未来的意识形态认知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辅导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明确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理解学生的各类想法,特别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学生思想发展趋势,在意识形态发生波动之前就进行有效干预。高校学生极容易受到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产生思想的波动,在出现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时,一些网络平台的自媒体会借机放大矛盾进行选择性宣扬,由于突发事件是现实生活存在中的真实案例,甚至有可能是高校学生身边的人或事,学生的代入感很强,很容易受到挑拨、意气用事,最终导致思想上的波动,进而怀疑信仰。这种由身边事例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高校辅导员要能临危不乱,迅速找出问题,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引导,及时化解危机。

3 引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价值观的能力

高校辅导员起源于思想政治辅导员,自有辅导员这一职业以来,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就是高校辅导员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职责之一,这也就意味着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一定要高。没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辅导员就无法担当起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任。高校辅导员应有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领能力,能根据不同的被教育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宣传马克思主义,有效引导学生的意识形态,让学生们能够发自内心地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辅导员不仅自己要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更要在高校学生中进行教育活动,如果高校辅导员不能够担当起宣传和教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责任,那么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就没有了引路人,在面对外部环境中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时,学生的思想状态就很容易走偏,最终危及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和平和发展。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存在的不足

1 传统工作方式为主,新技术利用较少

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仍主要停留于传统的主题教育活动,依赖于班会、谈心谈话等方式,辅助QQ 和微信等一些即时通信工具,以正面宣传说服教育为主,以意识形态理论为主,这样的教育方式在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居高临下留在教和学的直接对立中,学生的代入感不强、体会不深,面对很多新形势下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再加上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天然的职责和目标差异,使得师生之间距离感拉大,对学生的引导效果较弱。两相对比之下,传统的工作方式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存在感越来越弱,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微弱。

2 理念更新慢,拘泥于事务性工作

不日新者必日退,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随着社会和思想变迁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工作,需要高校辅导员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适应新的趋势。事实上,虽然辅导员在高校教职工中总体上属于年轻的群体,思维方式较为新颖,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目前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扩展,事务性工作繁杂,每天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就已经占用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高校辅导员多数也沉浸在事务性工作中,更多的是处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因而,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很少有时间真正关注意识形态工作理念的更新,导致意识形态的工作理念基本采取固定的模式。然而,新时代下的意识形态工作理念更新非常迅速,长期处于事务性工作中的辅导员很难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突破和改变,快速转变意识形态工作理念。不仅如此,高校辅导员和高校学生之间的成长的环境差异也使得双方之间的观念大为不同:目前高校学生已经进入了00 后的时代,但是辅导员大部分依旧为80 后,这之间20 年是我国高速发展的20 年,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成长背景是截然不同的,双方的成长差距也导致双方在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着巨大的鸿沟。同时,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新鲜思想,辅导员相对而言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就弱了。学生工作特别意识形态工作,需要高校辅导员能够从学生的思维视角看待,理解并懂得学生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利用学生的思维和理念去进行教育、进行疏导,若是不能跟上时代步伐,也无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3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充分、不深入

进入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想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就很容易迷失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洪流中。但现实是辅导员很难对意识形态的专业理论学习有足够深入的学习,专业化程度不高也是一直以来困扰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原因有二:一是绝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其中具有思想政治或是马克思主义的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往往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在一定程度上的处于弱势地位。虽然高校要求辅导员必须都是中共党员,平时也经常组织辅导员进行理论学习,但是本身专业素养的缺失使得辅导员的专业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对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二是辅导员专业化晋升渠道较少,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慢,成就感差,高校辅导员的岗位吸引力不高,流动性也相对高,导致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的连贯性、传承性较差。据调查显示,工作10 年以上的辅导员仅占5%左右,大部分辅导员的工作时间仅为1~3 年。工作经验不丰富,疲于应付学生事务,在面对意识形态问题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

三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提升路径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想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一定要顺应形势的发展,针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最新发展趋势、社会环境变化和工作对象的特点进行能力提升。

(一)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四个正确教育引导洗了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硬实力的要求。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要加强理论学习,既要深入研读相关的著作,随时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提高洞察力,认识世界,形成识别不良思潮的火眼金睛,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坚定旗帜鲜明的立场,真正将理论思想化为内心的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次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硬实力,能够面对复杂的新现象,进行科学阐述,敏锐准确解答学生的困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明确更清晰并且以更好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二)占领网络阵地,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一定要更新理念,积极应对视觉化、情景化、图式化的传媒发展势头,努力利用好新媒体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首先要把习近平关于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等重大主张落实、落小、落细,利用新兴的网络技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融入大学生阅读载体和视听媒介,成为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有效载体,用新媒体的可视性,采取生动活泼的画面、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大学生的心理和审美,吸引学生的关注,同时把握和运用大数据的意识形态的价值,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认同感,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其次,学生在网络中浏览、发表评论都会留下数据痕迹,学生们在网站和APP 中最常关注的内容从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他们的意识形态状况。通过整合学校学生方方面面的数据资源,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获得学生思想状态的全面认识。同时利用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进行意识形态工作。从大数据的规律中获知数据背后的信息。看似相互离散、没有联系的数据经过数据挖掘和云计算处理,就会转化为学生在网络中的真实思想倾向,对出现的可能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在学生的思想走偏之前及时纠正,引导到主流意识形态中来。

(三)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和建设

目前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扩展,事务性工作繁杂,加上辅导员工作职责界限不明确,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就已经占用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高校辅导员多数也沉浸在事务性工作中,更多的是处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更着重关心学生学习及生活中的问题,思想上的问题由于难以发现和见效不明显而容易被忽略。因而,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很少有时间真正关注意识形态工作,对意识形态理念的更新以及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都只作为很少的一部分,导致大部分辅导员意识形态的工作理念基本采取固定的模式。事实上,面对新一代高校学生,辅导员如果能够在意识形态的工作中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类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尊重他们的个性,有的放矢会受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针对辅导员的考核中,学校应该明确辅导员的职责边界,并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考核的重点。同时多方开展辅导员师资交流学习,协同探讨热点、疑点和难点,稳定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吸引优秀的人才。

(四)加强协同合作,实现意识形态的共同教育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要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还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高校辅导员要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仅辅导员内部要加强联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还要注意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以及发挥社会力量的支持。专业课教师主导第一课堂,是学生吸收专业知识的良地,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意识形态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加强与任课老师的沟通,通过双方合作,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共进,努力实现对学生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更好实现意识形态教育成果。学生进入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增多,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社会实践活动抑或是实习找工作,正是学生全面开始踏入社会的阶段,社会对学生的意识形态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加强与社会力量的联系,在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中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全方位的意识形态引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不只是高校辅导员一方的工作,通过有效沟通协调,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对称,共同推进“大思政”格局的构建,能够更好地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进入新时代,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空前的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负责者,必须正视目前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走出原本的传统工作框架,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不断创新,才能够真正提高自己意识形态的工作能力,更好地引领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辅导员思想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