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嬗变及启示*
2020-12-04刘京丽李姗姗长春中医药大学
刘京丽 李姗姗 (长春中医药大学)
在高等教育中,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依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提出的具体培养要求。中医药人才培养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高等中医药教育作为中医药事业的坚实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针灸推拿学专业作为中医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专业培养目标既离不开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又有其独特之处。专业培养目标并非一成不变,它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不同时期的专业培养目标会随着历史及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笔者对针灸推拿学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梳理,以期获得完善未来培养目标的启示,为提高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
一 发端
1 社会发展背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教育方面,1949 年12 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发展新教育的方向,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1952 年6 月~9 月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经济方面,1953 年1 月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61 年1 月正式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的轨道。医药卫生方面,1950 年8 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为新中国卫生工作的三大原则。1956 年开始,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 所中医学院创办开始,全国各地还普遍开办了中等中医药学校、中医进修学校和中医进修班,中医教育由单一的师承教育开始转变为多种模式,中医药院校教育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此后虽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但1978 年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国务院决定下,全国恢复和增设了160 余所普通高等学校,高等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方面都进入了发展时期,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在1976 年后,各个领域再次进入前进的轨道。全国各领域的发展,为中医药的发展乃至针灸推拿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针灸学专业的开设
1980 年9 月卫生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中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中医学院的任务是继承和发展祖国医药学,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中医药理论的研究,出人才,出成果,为发展我国中医药学做出贡献。在此情况下,明确提出:“根据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医学院目前的专业和学制应适当调整。一般设中医专业,部分设中药专业,少数设针灸等专业。”“针灸专业:先在有条件的中医学院举办,学制四年。”此时,针灸专业被明确提出并得以开设,但其专业培养目标尚未明确。
二 发展
1 社会发展背景
三中全会后,我国各个领域得以迅速发展。经济方面,1982 年9 月,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继续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教育方面,1983 年10 月,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不但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而且对教育的目标提出了全新的阐释和要求。1985 年5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中医药方面,1982 年4 月,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上讨论了《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中医学院》的问题,对高等中医教育工作,提出了基本任务和培养目标:基本任务是继承发展中国医药学,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中医药人才,为防病治病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1988 年,在全国中医教育工作会议上,通过了《1988-2000 年中医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对中医教育及针灸推拿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规划提出扩建和新建中医国际培训基地,为各国培养中医药、针灸、推拿等专业人才。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优势,在全国进行专业调整和新专业布点。这一规划的颁布,进一步推动了针灸推拿学的发展。
2 针灸学专业的发展
1982 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针灸教育培养针灸人才的意见》的通知,关于针灸人才培养,提出有条件的中医学院可以建立针灸学专业,或者办针灸学院。学制五年,培养具有较深中医基础理论和诊疗技术的针灸医师。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扩大招收研究生,重点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针灸人才,以适应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同年,卫生部印发了《关于调整高等医学院校中医、针灸、中药专业教学计划的通知》,同时颁布了五年制针灸学专业教学计划,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针灸专业理论和医疗技术,又红又专的针灸医师。具体如下:一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热爱劳动、热爱中医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系统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学习一些必要的西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能正确地运用针灸技术对适应针灸治疗的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对某些急重症进行一般处理,为继承发展针灸学打下基础。具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能较顺利地阅读古代有关针灸学的文献,学习一门外语,借助辞典能阅读本专业书刊。三是体魄健全。
由此可以看出,此时针灸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已十分详细、全面、明晰,为以后的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明确了发展定位。
三 繁荣
1 社会发展背景
二十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不断出台新政策、新方针,促进各领域持续发展。经济建设方面,国家一直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上,继续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2001 年12 月,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科技方面,1997 年6 月,科技部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又称“九七三计划”)。1999 年10 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了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医药卫生方面,1996 年12 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卫生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明确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方针。2002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10 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五项重点改革措施和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长远目标。各项政策的出台,为针灸推拿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保障,也为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2 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进行了4 次大规模的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其中在1987 年版的本科专业目录中,针灸学与推拿学分列为2 个专业,1998 年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将这2 个本科专业合并为一个即“针灸推拿学”,自此后,一直沿用这一专业名称。截至目前,全国共现有24 所高等中医药院校,每一所院校均开设了针灸推拿学专业。笔者查阅了这24 所院校的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并进行了归纳整理,具体如下。
(1)基本素质要求
24 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中有17 所对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提出了基本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对德智体美劳的要求、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创新精神或意识,以及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等。但也有一些学校对学生是素质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江西中医药大学还要求学生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较强的中医文化底蕴,具有较强的中医思维能力、传承能力;长春中医药大学还要求学生具有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富有创新意识的。云南中医学院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山东中医药大学要求学生要适应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知识能力结构
24 所中医药院校都对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提出了需要掌握的知识及具备的能力,主要需掌握的知识有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8 所学校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现代医学(西医学)知识,有4 所学校对外语学习提出了要求,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要求学生要具有专业外语能力。有4 所学校要求学生具有自学能力或终身学习能力。有3 所学校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科研思维方法或一定的科研能力。另外,浙江中医药大学还要求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能力。
(3)就业方向
24 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除长春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没有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就业方向以外,基本上将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定为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但有一部分学校有所不同,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要求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医疗、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康复,中医学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学院、云南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均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定位相同,即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山东中医药大学除了要求学生将来从事以上类别的工作以外,还要求学生能够从事国际中医针灸推拿医疗服务及教育工作。
(4)人才培养类型
24 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中有12 所院校将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为应用型,但也有一部分学校有所不同,例如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此基础上要培养复合型针灸推拿学人才,江西中医药大学还要把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培养成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
四 启示
通过对针灸推拿学专业目标嬗变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
第一,国家政治、经济、教育及科技的发展是针灸推拿学发展的基础,每一次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或新目标的提出都反映出国家当时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对针灸推拿学的影响。行业政策尤其是中医药政策,更是对针灸推拿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是针灸推拿学发展的直接动力。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及教育的重视,各项利好政策的逐步出台,促进了针灸推拿学专业的繁荣发展。
第二,针灸推拿学专业名称从最初的“针灸学”与“推拿学”分列,到现在的“针灸推拿学”,不但反映出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也体现出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发展针灸推拿学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医药教学与科研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是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
结合目前国内外发展形势,笔者对未来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对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除普遍的德智体美、职业精神、人文素养、创新意识等,还应突出传统医德教育和中医药文化传承,以利于夯实中医人才健康成长的道德基础[1]。同时,作为中医药院校,由于其专业具有行业特点,因此人才培养还应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发挥中医药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2]。
第二,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针灸推拿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了解和接受,为了促进针灸推拿学的国际化,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医药院校需要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外向型针灸推拿学人才[3],即必须把针灸推拿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4]。
第三,无论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变化,对专业教育及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不但不能淡化,反而应受到更大的重视,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实用型人才是中医药院校的根本任务[5],尤其是临床能力和创新能力,应根据针灸推拿学的特点,遵循其发展规律,制定全面详细、清晰明了、切实可行的针灸推拿学人才培养目标[6]。
综上所述,对针灸推拿学专业培养目标嬗变的梳理使我们能够充分了解针灸推拿学人才培养与国家、社会发展及行业政策之间的关系,并从中获得启示,以此可以为针灸推拿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借鉴。因此,研究针灸推拿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嬗变对培养符合社会及中医药发展需求的针灸推拿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