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科学 培育创新
2020-12-04黄艺红杨心榕福建泉州南安码头南师附小
黄艺红 杨心榕 (福建泉州南安码头南师附小)
72 岁的李兰娟院士发出肺腑之言:教育孩子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少年强则国强;83 岁的钟南山院士在抗疫战线力挽狂澜。科学可以救国,但科学的种子在于创新,培养孩童时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
每个人都梦想成为一只翱翔于创新天宇的雄鹰。求学之路各自成,天才出现必有因。钱学森利用中学阶段的12 个寒暑假去识别矿石、举办展览、抓鸟捕蛇、学习油画、接触摄影、学交响乐等,每一样看似“不务正业”,实际都是在提升他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审美意识等方面的能力。钱学森一直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全面均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要并重。除了熟练掌握课堂知识,学生们同样需要有能力鉴别什么是好书、好画、好诗歌、好声音。钱学森不是那种从小跳级的少年天才,他一路规规矩矩地念完了小学、中学、大学。在他高中毕业的时候,其实身边数理化成绩和他不相上下的同学不在少数。但是,经过12 个寒暑假的磨炼,若是论全面发展,钱学森就是学校里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了。高考的时候,这一点也许还无法凸显,但随着学业的继续深入,到了研究生阶段,钱学森的创新优势就逐渐显露出来了。终成一代科学巨人。
天才的形成取决于创新,创新需要灵感,灵感需要沉淀,沉淀需要积累,积累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多种营养来自前期的学习和实践、好奇和探索、自由和兴趣。
创新离不开“储蓄”。牛顿看苹果从树上掉下,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其实这项创新结果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至少需要这些“储蓄”:牛顿是研究物理的,具备精深的专业和广泛的边沿知识、具有丰富的力学实践和生活经验等。这些储蓄的东西在苹果与牛顿的头发生碰撞的那一瞬间,激发了他的创新灵感,于是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天才要靠从小培养。小学要尽量留住孩子天真的发问,好奇是创新的梯子。中学要让他们尽量多接触生活,世界是奇妙的,书本知识读到的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生活诱导创新,创新发展生活。由于传统关系,我们教导中比较关注人与人的关系,不够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许多重大创新,大多发生在人与自然之间,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基础理论上,自然中许多巧妙还在不断启迪着我们。
要鼓动学生主动去探知,就需舍得把时间用在充分讨论、深入争辩上,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质疑,激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敢钻研、敢验证。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拓展思维。例如,教学“人”“从”“众”。在教“人”时,学生说:两腿张开一站,互相支撑,就是“人”字。学生又说:一撇,越来越尖,好比人年少不稳;一捺,有脚有力,好比人年老成熟。学生补充:一笔写成长,一笔写衰老,一个“人”字可以看到一生。“从”表示两人一起走。学生说:两个“人”字可以组成很多字,相随是“从”,相对是“比”,相背是“北”,相转是“化”。有学生说:“从”字两个“人”要互相礼让,你看前一个“人”把脚收成点,这样才能和谐从容。有学生接话:如果左边的人硬要把脚伸直,那就要绊脚,就会跌倒。讲“众”时,学生说:众就是三个人,“三”表示众多。老师问:“三”怎么可以表示众多,明明是“三”嘛?大家回去查一查。第二天,学生带来了很多证据:“三”不确指三个,是虚数,指数目很多。道家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三”与“多”的渊源。如“再三”“三思”“三令五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都代表多数。学生说:“众”人中,总需要一个人领头,底下的人要心甘情愿支持好上面。否则上面的人就不稳就会掉下来。学生说:“众”字书写时,中间要留好空间,整体才会稳。老师问:有四个“人”组成的字吗?五个“人”呢?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汉字?你们是怎样学汉字的,平时有思考汉字蕴含的内容吗?汉字美在哪些方面,总结一下。创新教学就应该这样,刨根问底,系统教学,推陈出新。课后不是大量的机械作业而是要学生知识结合生活,知识服务生活,实践中发现不足,产生新问题新认知。
教师不单单是要能弄清楚知识的前因后果,关键是要将知识点包装成学生一心想要打开的“蛋糕”,要把激发潜能的教育也考虑在内。因为我们要培育的是一个个创新人才。创新就像生命一样,也是时时刻刻需要适合的“土壤”,才能长大。创新考验的是与自然与社会与家庭碰撞的火星,什么时候点燃灵感。创新需要全方位的积蓄。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不应局限于某学科,要多方联动、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学生学习要寻找问题、全面思考、多方实践。
培养天才也要尊重和优化成长的历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事事好奇,应该让他们的潜能全面打开,不可把学生精力约束在某几门课程上。但在整个小学阶段培养一个好的品德和习惯,比做什么都重要。中学不可避免地有升学的压力,应尽量将学科知识融合在生活实践去,让学生深刻体会知识来源生活服务生活。大学及以后则需要在自己兴趣下对“知识”进行深挖洞广积粮,在专项上开拓创新。
要想“天空”呈现创新之鹰纷飞的身影,教育改革应紧跟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步伐。全社会应共同创造和维护“创新思想自由而明净的天空”,从而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科学兴国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