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行动路径探讨
2020-12-04蔡东伟贾云瑞
蔡东伟,贾云瑞
(东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总结出的重要经验,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2]。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3]。要让全党上下思想上形成高度的统一,政治上形成团结,在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治国理政才能具有动力源泉[4]。
1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必要性
1.1 实现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在历史的选择中诞生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受到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三重压迫,民不聊生。近代以来一大批能人志士力图救亡图存,但由于自身阶级的局限性,最终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苦难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曙光”[5]。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一个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新型政党诞生。毋庸置疑,中国实现现代化,困难之大、问题之多、任务之艰巨、矛盾之复杂前所未有。因此,要应对严峻考验,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其中,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服从核心、维护核心就是服从大局、维护大局,就是最大的政治[6]。也正如有研究者认为的,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就要以牢牢掌握政治方向为逻辑前提[7]。实际上,只有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才能够不辱使命,“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执政地位才经得起历史与实践的考验。
1.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在民族危难之时,中国共产党历经考验,克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正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成熟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地走向胜利。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实现目标,这既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又符合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然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同时,完成伟大使命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与时俱进。一定意义上,这种政治领导力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8]。
1.3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保障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坚强不屈、奋起斗争,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革命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才使新中国建立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地取得成功。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道路。”[9]“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9]然而,国内外存在一些极力颠倒黑白,甚至抹黑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建设成果的现象,如果任由其泛滥,最终必将动摇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严重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因此,要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满足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要求、积极应对挑战的保障。
1.4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行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10]“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11]“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2]从中可以体悟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谁、为了谁、依靠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无疑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统一于人民的现代化国家实践。正如有研究者认为的,虽然新时代面临的环境条件变了,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发生改变[13]。“不忘初心”,不忘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不忘中国共产党是为了谁,不忘党的思想,不忘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科学信仰,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勤勤恳恳为民,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人民公仆,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14]
2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行动路径
2.1 以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精神动力
杨叔子院士说过,我们固然是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他同时强调我们必须要有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的精神,如果我们没有精神,那么发展就会异化,就会不打自垮,自愿的任人宰割而不知所以[15]。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坚持“四个自信”,而其最根本的是对自身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2]。文化自信是对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和自身的文化价值的一种充分肯定,对我们的文化能力,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不移的信念[16]。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这些优秀成果,包括精神成果和文化成果,都是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资源。
文化自信来自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先进文化。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悠久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以文化自信构筑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精神动力展现了三重维度,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维度和国家战略维度[17]。历史上,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民族精神,比如说刚健、坚韧、自立、自强等。当然,西方文化并不全部都是糟粕,也有精华,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18]。
2.2 以文明发展自信作为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强大行动力
冷战结束后,世界呈多极化发展态势,发达国家力量和发展中国家力量此消彼长,一些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原有格局遭受重大冲击,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为维护自身的国际主导地位,不断调整发展模式和对外战略,甚至不惜制造摩擦、争端。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创发展新机遇,“开辟合作新起点,谋求发展新动力”[19]。因此,坚持新时代文明发展自信是应对新挑战的重要力量。
当前,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会变色,不会走样。具体来说,在生态文明方面,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网络文明建设为推动新时代治国理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文明方面,西方传媒试图影响他国公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我国新闻舆论导向及宣传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必须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与完善为着眼点,强调安全文化建设,让网络不仅仅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为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发展发挥出强大作用,确保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动力最大化。
3 结语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而提出的。党的领导是最高政治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制度的最大优势[20]。诚如邓小平所说,“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我们的优越性”[9]。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坚定不移地前进,不断开辟新局面。历史和实践将充分证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将迸发出更加昂扬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