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类体验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以“压强”教学为例
2020-12-04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郁建军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郁建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可以亲身经历、有着目的指向的实践以及思维的活动体验,使学生在实际情况的应对中有效对问题进行解决。本文以物理中的压强知识的教学为例,对直观感受、深度思维以及行动反思这三种学习体验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对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以直观感受为基础的情境导问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入课题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策略,因此,采用情境导问这一教学策略,所创设的情境可以指向具有效度以及信度的问题产生。比如在压强这一课题引入的过程中,在进行体验活动创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和经历,进而明白发生的事情,并且听取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想法,看自己有什么不同的体会,思考一下原因等。
(一)实例分析
在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的过程中,很有必要采用情境导问的策略,这时可以让学生轻轻地用手指来戳破一个气球来进行体验,对比一个或者多个学生站在铺有若干气球的木板上,气球却没有被踩破。在这一情境的假设中,开始就将内容指向了所要学习的施加压力,并且对压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直接的体验,也就是压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通过这一强烈的活动对比,就会使得原来看热闹的学生在其内在认知方面产生冲突,因此便会使疑问顺利产生:为什么气球没有如想象中的一样被压破?气球到底为什么没有破?这也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的欲望被激发出来。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一下直接将钩码压在自己左手上以及先在右手放上轻塑片然后再放上钩码的不同感受。学生就会明显感受到左手“重”右手“轻”。因此,在直观的对比过程中,可引发其对问题的思考:为什么相同的钩码在两种不同情况下压在手上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呢?这样的疑问正是进行科学探究这一过程需要的问题意识,通过这样具有信度的问题研究,就会使学习的体验十分有意义。
(二)策略评析
通过直观体验这一情境的创设,可以使生成的问题更具有效度以及信度。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自身的经历要比在书籍或者视频中看到的具有更深刻的感受。同时要注重进行普遍性的体验,使学生的感官功能得以发挥,并且给每一位学生体验的机会。在情境中一定要有对比的效果产生,使学生的体验与原认知产生冲突,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有效激发。
二、以深度思维为基础的思维进阶
思维进阶这一策略在深度学习基础之上的应用,就是尽量地使学生惯性思维得以转变,进而实现思维的进阶。比如在学习压强概念的过程中,以知识内在的结构为基础,对知识进行整体处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导,先在显性的观察中得出结论,再通过隐性观察来进行概念的构建,引导学生通过比值来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从层次较低的观察体验实现到层次较高的思维运作。
(一)实例分析
在进行压强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海绵、砝码、小桌、木板、装着沙子的器皿、有适量水的瓶子等,可以增加一些细线、橡皮泥以及重物等让学生进行选择探究。通过实验可以探究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以及压力的大小相关,因此就可以得出该探究的方法应该是控制变量法。但是如果通过这样的研究就直接给出压强的定义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讲又太过于牵强,所以在由实验的结论到形成概念的这一过程中,还应该给学生一段思维进阶的历程,这就需要其主动来进行理解,使其深度学习更具有迁移性。
(二)隐性分析
从“在相同受力面积的情况下,有着越大的压力,压力就有着越明显的作用效果”和“在相同的压力下,有着越小的受力面积,压力就有着越明显的作用效果”出发,进行引发新问题的提出:当压力与其受力的面积全都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又该如何进行比较?进而对实例进行分析。例如:通过对20N 的压力在20 平方米受力面积上的作用效果以及4N 的压力在2 平方米受力面积上作用效果的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有关,当比值一定时,同一受压面的形变程度相同,而比值不同时,同一受压面的形变程度不同。从而让学生在直观的感性认知中将注意力进行转移,来进行抽象的思维问题思考。通过对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这一迁移的借鉴,进而得出“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可以计算压强”这一方法,并通过实验使学生通过迁移来进行压强这一定义的自主构建。
(三)思维进阶
通过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来计算压力作用效果”这一物理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可不可以用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来计算压力作用的效果”,进而使学生在其惯性思维方面得以转变,同时又使得比值法这一物理的本质得以揭示,从而使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
(四)策略评析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路径进行研究,使其得到发展,进而使其思维得到进阶,对生成加以注重,又不会太过拘泥预设。首先就是进行思维进阶的创设,用旧的思维来引领新的思维,将对话在学生经验范围以内进行开展,用知识迁移的形式,使分析从具象到抽象,形成深度思维。另外,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教师可以采用打比方、讲故事以及类比等教学方式做铺垫来使思维难度得以降低,进而使得物理概念以及本质得以揭示,使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以行动反思为基础的应用反思
实际上,学习的过程就是行动反思,反思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来得到的情感体验更加积极,使学生反思的意识以及习惯都得到良好的培养。在应用压强知识的环节中,采用问题情境的再现,使学生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出发,进行分析以及解释,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得到能力以及成功的体验,使得学习的成果在前后的呼应中得以反思、学以致用,进而使物理模型得以初步的构建。
(一)实例分析
实例一:教师可以选择两根图钉,一根有钉尖,一根没有钉尖,再让一名学生将这两根图钉分别按进木板,来进行手感的体验。进而对学生加以启发,让他们进行讨论,对如何增大压强以及如何减小压强来进行概括。通过对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联想的方式,学生可以做到学以致用,进而获得满足感。具体的流程表现在:使压力增加可以使图钉被轻松地按进木板→压力增大会使压强增大→工人在锤钉子的时候要用力→用相同的压力,没有钉尖的图钉没有被按进木板→减小受力面积使压强增大→工人在选取钉子的时候要选尖的。
实例二:估算一个中学生在双脚站立的情况下对于地面的压强。可以让学生首先思考估测的原理,根据原理选取合适的测量器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对其脚印的面积以及压力进行测量,进而对实验的数据加以收集,再进行思考以及讨论,看看哪位同学对地面有着较大的压强,预测一下是否体重越大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强也就越大,鞋底和地面的实际受力面积是不是与计算的脚印面积相同,进而就可以得出该同学实际对地面的压强比计算的压强偏大或者偏小,那能否快速地将自身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一倍?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全体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就可以使学生所生成的学习体验更有意义。再通过和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来做到学以致用,进而获得满足感。具体的流程表现在:估测一个同学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需要测量压力和受力面积→选取磅秤和方格纸作为测量器材→收集组内每位同学对地面的压强并比较→实际压强比计算的压强偏大或偏小的误差分析。
(二)策略评析
在物理的学习中,多进行反思是一项核心的素养,同时也是一项基本的要求,学生学会通过行动进行反思,就可以对生活中很多实际的问题做到有效的解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物理教学活动在设计的时候并不是仅仅满足物理知识的学习,应该注重的是提升能力,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对成功这一情感以及体验的获得。另外,应该做到和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实际相联系,进而使学生明白物理知识和社会以及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后,教师应该对学生选择物理方法加以指导,概括问题解决的策略,使学生勤于反思这一方面上的习惯以及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这样就可以使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课本以及考试中的习题,同时也是对社会生产以及生活中的经验进行积累,进而使物理的学习真正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水平,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真正教学目标。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目标来制定不同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而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体验。这样就可以使得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有效提升初中生的物理学习质量,进而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实现初中物理的真正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