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固化”为“优化”
——教师培训案例述评

2020-12-04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斜塘学校顾建东

青年心理 2020年26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培训活动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顾建东

无论是叶圣陶的生活化教育,还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都大力提倡学习者主体,教学做合一,学以致用,教学相长,与“学本”思想和新课程理念相融相通,一脉相承。而传统的教师培训,多见“专家讲,教师听”的固化模式,难免产生单调、枯燥、乏味之感。如何优化教师培训?我认为,要充分尊重参训者的主观感受,多设计体验式、参与式、卷入式、裹挟式的培训活动,本文基于案例探讨“要我学”VS“我要学”;“专家引领”VS“同伴互助”;“线上培训”VS“线下培训”三个问题,努力让培训变“固化”为“优化”,让广大教师在培训学习中享受过程,生长智慧。

一、“要我学”VS“我要学”

顾名思义,培训中的“要我学”,体现了培训者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被动状态,教师一旦把继续教育当成“任务”,则往往很难达成主观学习效果。“我要学”则是教师自身想要在某个(些)方面获得发展,如教材教法、信息技术、心育技巧、沟通技能等。教师一旦有了学习需求,那么培训就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获得,培训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培训者所要思考的应该是如何提升培训的亲和力与影响力,如何提高参训者的培训体验值,只有关注培训效果,从参训者需求与体验出发,用培训者的博学修养、个人魅力感染参训者,才能让培训活动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案例1:“一场思想与精神的盛宴”——“教育哲学与美学”培训

我参加了一场名为“教育哲学与美学”的培训活动,主讲者是浙江大学哲学系副主任金立。金立教授的讲座,洋洋洒洒,字字珠玑,精彩无关乎内容的精准,或者说哲学本来就没有什么精准的内容,因为它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所有学科的母亲”。也许正是形散神聚的旁征博引,才让我们更好地领略到了名牌高校学者的魅力,同时也享受到了哲学教授融文学、美学、逻辑学和哲学于一体的精彩演绎。

讲座从四个层面展开。(1)创新与改变:创新是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的根本,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源泉。(2)知识与心灵:人类可贵之处不仅在于拥有科学技术,更在于运用科学技术的初心向上和向善。比如做教育,虽然不少人都拥有很精深的学科教学能力,但只有那些用心从教,从人的根本发展角度去看待教育教学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教育家。(3)规范与管理:在网络时代,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极有可能迷失自己,或者被形形色色的诱惑所吸引。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教师要不忘初心,率先垂范,务必要当好学生的楷模。(4)主体性人生:教师肩负育人的职责,责任重大,要帮助学生启蒙心性,为确立主体性人生奠基,努力让学生树立学习和生活的目标,让他们的奋斗拥有灯塔和方向……

一场讲座,给人内心以诸多触动,让人产生共鸣并由衷喜欢,潜移默化中,很好地回答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问题。能叩击教师心灵的往往正是教师需要的。因此,培训者要多为教师提供走心的、有思想内涵的培训内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专家引领”VS“同伴互助”

专家讲座,时常给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他们给参训者带来前沿知识与理念,是“萝卜炒青菜”式的校本培训所无法实现的,是“高蛋白,高营养”的。然而,“大鱼大肉”吃多了也会腻,吃多了“高蛋白,高营养”的东西,需要“蔬菜”“水果”和“运动”来平衡。在培训中,前沿理论、知识、方法,要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展诸如思维碰撞、头脑风暴、合作探究等活动,从而锻炼、检验培训所学,实现专家引领后的同伴互助,达到相互砥砺、共同进步的效果。

案例2:“体验参与,同伴互助” ——“学习型组织建设”培训

我参加了一场名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培训活动,整个培训活动分为两个板块,小组活动和专题讲座。小组活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组内教师通力协作,头脑风暴,体验式、参与式、卷入式的活动,让原本被动的参训老师变得主动起来,原本就外向主动的教师则更加积极,成为小组的引领者,大家都成了学习的主体,各抒己见、毫无保留。每个人都在语言、思维、沟通、交流等方面得到锻炼,获得发展。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我在学校青年教师校本研修中也进行了尝试,效果很好。我采用游戏把青年教师分成六组,并随机布置了如下六个任务。

(1)如果你是校长,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提升教师的忠诚度、道德感、奉献感、责任感和幸福感?

(2)今天中午,张晴老师在走廊里严肃整顿学生队列。你怎么看?请你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和习惯态度(品行、上课、作业等)。

(3)如果你是学校德育主任,你在立德树人、涵养品格等教育命题中有什么思考?

(4)如果你是班主任,你在班风、学风建设上会怎么做?

(5)如果你是第三只眼睛,你会发现学校办学、师生发展方面仍有许多漏洞,请问如何打补丁?

(6)“亲其师,信其道”请你谈谈如何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青年教师立刻行动起来,并利用小黑板绘制小组汇报的提纲图谱,关键词、简笔画、思维导图……蕴含着青年教师的才艺与智慧。交流环节可谓精彩纷呈。比如第6 小组的开场白:“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多么美妙的语言啊!该组成员以师爱为根基,谈“亲其师,信其道”,深情款款,令人感动。再比如第2 组,用极具条理性、逻辑性的语言,列举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习惯态度的方法与举措,他们认为秩序和效率是两大关键词,对规则的认知和行为的参与体验是两大抓手,榜样、表扬强化、个别交流、自然后果法是四大落脚点,有根有据,头头是道,小组成员的智慧令人佩服。充分参与、融入体验、卷入裹挟等形式,刷新了青年教师对培训的认知,让大家感受到了同伴引领、同伴互动的力量,一起活动、共同成长的经历也让青年教师们难忘。在成长活动后的问卷书面反馈中,一位青年教师这样写道:“很轻松的活动,拉近了青年教师之间的距离,也给了我们交流的空间,希望以后可以多多开展类似的活动。”语言是由衷而真挚的,他们不是厌倦培训,他们更喜欢“有意思”的 学习。

三、“线上培训”VS“线下培训”

传统的培训活动,主要是指集中起来的面授培训,即线下培训。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然进入了移动终端学习的时代,换句话说,学习可以在网络覆盖的任何一个角落发生,这就意味着,很多学习尤其是知识与技能类的学习,我们可以换种方式,由原来的集中面授式改为线上推送式,供教师自主学习。那是否就不需要集中学习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线上自主学习之后的集中学习,变得更有针对性,参训的教师可以分享线上学习的收获,对各自的学习成果进行讨论和汇总,形成新的更有价值的成果。与此同时,提升自身的语言组织力、表达力、思辨力和即兴反应等技能。

案例3:“心随影动,影自心生” ——青年教师“我有主张”之经典影视交流

青年教师“我有主张”成长圆桌活动是学校青年教师培训的传统项目。这次别开生面,选择了经典影视交流作为活动内容。为提高活动效果,组织策划的教师提前两周就向全体青年教师分享了一部教育类电影——《春风化雨》。青年教师利用碎片时间完成线上观看。两周后,全体青年教师集中一起,围绕电影内容、情节、人物、结局等开展线下交流,无论是重点准备发言的教师,还是即兴发言的教师,看得出都是用心观看了电影的,不然不可能侃侃而谈且头头是道。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两个途径,一方面让青年教师从经典电影中去感悟、思考教育,另一方面让他们对电影内容进行思考、提炼、归纳、总结,凝练成简短有力的语言文字,这样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不断锻炼才能提升的。交流环节,大家欣喜地听到截然不同的主张,观点没有一边倒地肯定或否定,教师都各持自己的观点,并“讲事实、摆道理”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从本次活动中,我们读出了青年教师可贵的独立思考和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与坚持,彰显了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精神。毫无疑问,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能让培训增值。

陶行知说:“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本着开放、创新的态度,在教师培训中同样要以教师需求为导向,变“固化”为“优化”,丰富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直面问题,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培训活动
“六小”活动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