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摹形、绘神、传情,考古一件旧物

2020-12-04王静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教师

十几岁 2020年35期
关键词:灶头纺车旧物

文/王静(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教师)

念旧是人之常情,人之所以珍藏着旧物,其实是想留住它背后承载的回忆。

睹物思情,记忆里的画面被我们笔下的文字渐渐释放出来,或甜蜜或忧伤,或喜悦或忧愁,都能让人久久地回味。

每一样老物件:一座灶台、一辆纺车、一只水杯……都可以让昔日时光重现。

那么,我们如何来考古一件旧物、追念一段过往呢?

善于观察——摹形

写物的文章,需要充分借助“工具”打开思路,仔细观察,才能收获材料。

“工具”,首先指的是人体的各种感官:眼、耳、鼻、口、手。它们与生俱来,与我们朝夕同处,只有做到擦亮眼睛看(颜色、形状、大小、厚薄、功用等外形),唤醒耳朵听(各种细微有特点的声音),打开鼻子嗅(花草、食物、空气等的味道),张口尝一尝(酸甜苦辣咸涩等滋味),用手摸一摸(粗糙、光滑、干湿、冷热等触感),才能获得最直观、最贴合、最亲密的第一手材料。

例文:江南的灶既讲究实用,又讲究美观。灶台的横截面大致上是个腰子形, 而纵截面则无法名状。灶台上有一大一小两只铁锅和一只汤罐,布排得疏密有致。围着锅的是灶沿,用方砖随形镶拼而成。灶台靠灶门一面立一道墙,称为灶壁。灶壁阻隔了灶膛的烟灰,还掩蔽了柴火草把等杂物,使厨房整洁有序。除了灶沿,灶的其它部位都用石灰粉过,又用墨线勾出轮廓线,画出种种“灶花”。考究的匠人会在墨汁里加些石青,使画出来的墨线中隐隐透出些青蓝,显得清秀悦目。整个灶头几乎没有直线,那么多即兴式的弧线使灶头既端庄又秀气,像一位穿着蓝印花布的农家少妇。(金曾豪《家里的灶头》节选)

品读:这段文字从灶的外形、构造、色彩等方面综合描绘老家的旧灶头,细致周到,读者仿佛也跟随着观赏,心生向往。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电脑或手机这类工具,查阅物品的前世今生,也可以到图书馆或博物馆,跟随书本和历史的脚步搜寻。

总之,只有利用好各种工具充分观察旧物,才能为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抓住特征——绘神

经过细致深入观察,旧物已经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的特点。但是笔墨有限,应该重点写哪些呢?

那就应抓住这一物品区别于同类物品或其他物品的特点来写了。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

只有抓住了事物最根本的特征,才能有助于写出它的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例文:初学纺线,往往不知道劲往哪儿使。一会儿毛卷拧成绳了,一会儿棉纱打成结了,急得人满头大汗。性子躁一些的甚至为断头接不好而生纺车的气。可是关纺车什么事呢?尽管人急得站起来,坐下去,一点也没有用,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等待。直等到纺线的人心平气和了,左右手动作协调,用力适当,快慢均匀了,左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线或者棉纱就会像魔术家帽子里的彩绸一样无穷无尽地抽出来。那仿佛不是用羊毛、棉花纺线,而是从毛卷里或者棉条里往外抽线。线是现成的,早就藏在毛卷里或者棉条里了。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吴伯萧《记一辆纺车》节选)

品读:作者通过回忆在延安时用过的一辆纺车,抓住了在艰苦岁月中学纺线的细节,写得活灵活现,渗透了劳动生活的乐趣,独具趣味。

合理联想——传情

当我们长久地停留在古旧的气息里,也就有了琢磨它的冲动。拭去一件器物上的尘土,打量它的前世今生,禁不住好奇:它从何处来?走了多远的路?历经了怎样的故事?

每个静静的午后,阳光温柔地泼洒老物件一身,它可能已经被时代淘汰了,但背后包含的暖心故事,却能带我们追溯回父母那辈,甚至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年代。

在描写时,经过合理的联想与想象,不仅能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文:端起一只盛满水的杯子,水微微漾出来,打湿我的手指,一如海浪轻抚远航的船舷。远方悄悄植入我的视野,飘摇的沙滩、棕榈和三色堇让我泪流满面。端起一只空着的杯子,我依然能够感觉到,杯子里的空,微微地漾出,好比春蚕吐出的丝缠绕我的手指。梦境般的春天降临在尖尖的柳梢,万物在杯子的空里欢跃。杯子是最近的温暖、最无私的浸润、最切实的关照和最朴质的安慰。杯子里面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有的只是不同的脸,表情不同,厚薄不同,颜色、胖瘦不同,但杯子都给予他们同样的映照,给予他们日常生活同样的光辉。(吴昕孺《杯子》节选)

品读:这段文字充分借助联想,由盛满水的杯子想起远方,由空着的杯子又想起春天,杯子中孕育的丰富灵动的细节,灿烂了许多人生,幸福与失落,迷失与关怀,点滴情感皆动人心弦,回味无穷。

用情创作的文字,能使这些比我们长辈年龄还大的老物件,再次穿越时空,重归现实。我们仿佛又能看见它们曾陪伴、见证又逝去的岁月和人事。虽说时光是记忆的橡皮,但在追随明天的匆匆步履中,也不妨一掬心思,于美好的年华,于寒暑交替中,守候那些泛着旧时光的老物件,悉心留存,凝视生活,为逝去的旧事旧物,镶入最美好的心曲。

猜你喜欢

灶头纺车旧物
旧物,可以不是断舍离
纺车,承载印度历史与浪漫
老纺车
旧物
灶头画与乡村振兴
——以海盐县通元镇为案例
13代“纺织” 57年传承 纺车织成的“梦桃精神”
围头新娘述心声 旧物展示两岸情
老灶头
奶奶的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