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与路径

2020-12-04史宏月

关键词:指标体系建构指标

冯 刚,史宏月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构建符合时代与实践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推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工作长效开展的关键环节,对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类评价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积极探索建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与路径,科学设计建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开放式完善、长效性运行与可持续性发展,进而不断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一、以科学理念为引领,建构指标体系整体框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聚焦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成度和有效性。因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既要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又要注重工作开展的成效,并将二者的评价指标统一于指标体系的设计建构之中。以科学理念为引领,合理选取指标内容,确立评价基本标准,建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整体框架。

(一)呼应时代与实践要求,明确指标体系建立依据

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策文件、建议要求等频频颁布与提出,在理论与实践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效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内含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之中。因此,这些体现时代与实践发展要求的政策文件、建议要求等是建立质量评价工作指标体系的基础和依据。

首先,中央、部委、省市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要求、标准及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等是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诸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017]43号)、《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组通字[2018]10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教党[2017]8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等等,都是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政策文件,不断深入研究并深刻分析其内在要求,是推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指标体系选取的主要条款和核心要素,要充分重视相关上位文件的规定与要求,从上位文件的规定要求中合理取材,以在理论上达成评价主客体对评价指标内容、范围、标准以及重要性的最大共识,在实践上促使指标体系的建构实现有据可循、有章可依。

其次,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过诸多重要论述,其深刻内涵及精神实质是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的育人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科学合理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因此,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在指标体系的设计建构中,充分突出核心要素与主要条款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对国家人才培养任务的完成效度,以及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贯穿融合,不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政治导向。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实践发展状况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重要实践基础。一方面,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其思想品德状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构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找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结合点,紧紧围绕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实施。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面向高校整体的,但是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高校在实际工作层面具有差异性,因而指标体系的标准制定,指标体系的内容选择,在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目标要求的同时,要尊重高校差异化特点,充分考量不同类型高校发展与培养人的实践状况,以标准的客观性与内容的全面性,支撑在统一标准下差异性结果存在的可能性,进而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实效性。因此,指标体系的建构,要遵循实事求是基本原则,尊重高校差异化特点,结合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经验,与时俱进,总体设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重视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依托层次分析法,合理建构指标体系框架

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分解总目标为多个准则,进而将准则分解为多个指标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和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以优化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质量评价工作也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和准则,依托层次分析法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实践经验对指标内容进行分层和赋权,将相对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分解为不同层级的实践内容与可验成果,是推动质量评价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的重要理论逻辑。

合理依托层次分析法建构指标体系整体框架,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内容,以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统一的思路,综合考虑指标体系建构的一级指标要素,力争既涵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内容,又抓住重点,突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形成既内容完备又重点突出的各个指标层级。同时,结合实践与时代要求,在整体内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客观依据的基础上,分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当重点考虑的相关核心要素,以实践与理论逻辑相统一的总体思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的实践工作分类概括、抽象升华为精炼适当的理论表述,形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文本维度。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然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指标体系构建要以之为基础构建一级指标。同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环境塑造与保障体系,事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也是构建指标体系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因此,设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党建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组织领导与治理架构、队伍建设、协同育人环境、条件保障等六个方面展开,以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基本标准维度,在整体上为评价工作提供对照检查范畴。

此外,本着工作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的理念,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状况,也要考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比如,在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显性指标的同时,也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培育、社会认可与反馈情况,在涉及基本原则和安全底线的事项上建立负面清单等。因而,兼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与效果评价的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情况、培育效果、社会认可及负面清单等方面也需要纳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实效提供参照范畴。因此,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包括检验工作推进的基本标准体系,也包括检验工作效果的实效指标体系,二者相辅相成,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整体思路下,共同发挥积极作用,凸显指标体系构建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三)批判传承与开放创新相结合,赋予不同层级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建构是既有迹可循又与时俱进的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建构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与充实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统一于指标体系建构的实践操作中。在细化充实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以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与一级指标层为基准,在不同层级内容选取与确定时,既要坚持对传统经验的批判性继承,又要开放思路,结合时代与实践发展的要求,开拓创新,把握关键要素,优化内容选取,实现宏观指标项到微观实操指标项的全面解构与细化完善。

尊重历史传统,坚持批判性继承,要合理借鉴以往指标体系建构过程的有效经验。具体来说,在对一级指标解构与细化的过程中,要结合以往指标项选取的相关经验,重视指标的可测性,即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方面的要求,转化为可操作、可检测、可显现的行为、语言和文本,以便于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得出可描述的评价结论。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层面的细化指标项,可参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该文件在辅导员、班主任的职责内容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有着具体的条款与规定,经过简明化的文字处理,可以提炼为指标体系所用的关键量化指标。同时,微观层面的实操指标项要具备一定的操作合理性,既要避免指标内容过于抽象,无法施测,也要避免面面俱到,过于繁琐。还要在逻辑上遵循上下层级一致、同一层级不同项互斥的原则,选取并确定适当的指标内容。比如,2012年出台的《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高校版,是建立在以上选取原则基础之上的现有成果,可以作为建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借鉴。

与时俱进,坚持开放性创新,要求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符合时代与实践发展要求,也要兼收并蓄,合理借鉴其他方面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思路与方法,充分实现指标体系设计的开放性、持续性与发展性。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时代新人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满足时代新人培养要求,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着眼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以及青年学生在各方面的新特征,避免质量评价脱离实际、脱离学生、脱离时代。比如,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4],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已然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就应当纳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指标中。同时,充分借鉴其他方面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有益经验,重视提升评价主体的信息素养、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恰当处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坚持标准制定不过高、指标确定不过细、体系构建着眼长远的整体思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

二、重视理论与实践互动,提炼具化指标要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服务于实践,也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指标体系各要素是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产物与成果。因此,构建指标体系,选取指标要素,要结合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实践经验,科学分析以往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成果,在理论升华与实践深化的良性互动中进一步提炼具化指标要素,全方位多层次表述指标体系内容,建构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统一、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统一、内涵性与开放性相统一、前瞻性与动态性相统一的指标体系。

(一)体现实践工作灵活性,坚持基本指标与参考指标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围绕考查与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与实践效果进行整体构建,因而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与复杂性,指标体系建构要落地落实,就要在观照实践经验与以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具化有对照、有范围,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基础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指标要素,坚持基本指标与参考指标相结合,为全面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5]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与立德树人任务落实状态的重要基础。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要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实践活动等要率先纳入指标体系的基本指标系统,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形势政策教育等。但同时要注意基本指标的建立只是为评价工作初步开展提供了一个可对照的较大范畴,具体的评价实践如果只是基于基本指标,则容易模糊不清甚至有所偏颇。因此,要以基本指标为基点,结合各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工作经验,针对性提炼并灵活设计相应具化的参考指标,以便为各类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中开展自评自查提供相应的范围和指导。这里的参考指标是指精确性与模糊性相统一的范围性指标条款,既包括实践上精确的标准要求,也包括理论上建议的标准范畴。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比如,各类高校都要统一开设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按照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结合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实践与理论总结,这项要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是高校在具体实践上必须要实现的标准要求。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另一项具化指标,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行中班教学,班级规模原则上应在100人以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建设,有条件的院校同时应作为重点学科建设。以各类高校的客观基础与发展实践为考量,这项要素就着重突出理论上的建议要求,为高校评价实践提供一定参考。整体上,基本指标点明方向与范畴,参考指标具有灵活性与广泛性,依据相应实践变化可以作出调整,二者有机结合,是指标体系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二)重视实践操作可比性,坚持合格性标准与特色性标准相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形成的测评标准是面向高校整体的,因而基于高校在实践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类型、规模和风格,指标体系的建构也须及时呼应,在设计选取要素标准过程中,充分重视各类高校的客观现状,尊重差异性,既为各类高校提供一般合格化的要求,又为其提供特色示范性的标准,实现合格性标准与特色性标准的统一,推动各类高校对标争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以及相关的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环境塑造与保障体系等方面体现出来,因而这些方面的内容是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和一级指标层次,以这几方面内容为基准,进一步细化指标要素,结合实践经验提炼相应合格性标准,明晰合规性操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能形成统一标准体系的必然要求。但基于各个高校类型、规模和特色的差异,如果一味使用相同标尺进行统一要求,难免不切实际,因而只能以相似类型、规模和特色的学校为主体,建立相对一致的标准体系和对标项目,类型、规模相似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都可以之为参照,对标对规,进行常规性工作的自评自查。比如,以学生党建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在党团与班级建设二级指标下,按规定发展学生党员,校、院组织员、基层单位党委委员列席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党员发展会。这就是合格性的标准,是一般高校在党团建设过程中要做到的合规操作、规定动作。但同时也要清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是泛化的教条,而是具体的实际依据,因而不仅要有合格性标准,也要有体现高校办学育人特色与差异化的特色性标准。一方面是在有相对一致标准的维度下,对同一类型的高校使用相同标尺,只在具体细节上有所区分,而对差异较大的高校,则通过不同的标尺,在坚持立德树人总目标的要求下,充分考虑工作实效性,反映高校办学育人的特色和差异。另一方面是要突出特色指标,通过特色性的标准充分肯定并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秀典型与好经验、好做法,并在实践中加强宣传推广,形成以点带面的良性循环。同样以党团建设为例,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一项就为高校凸显自身特色提供了发展空间,为评价工作能够在实践中充分挖掘优秀典型与良好经验提供契机。整体上,合格性标准为高校合规操作提供参照,特色性标准为高校争先创优提供空间,二者有机结合,是指标体系全面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三)尊重实践系统开放性,兼顾内部评价要素与外部监测要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是兼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与开展实效的整体性评价,因而指标体系建构既要注重设计实践系统内部诸要素自评与互评的指标项,又要合理选取系统整体要素,引入第三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进行整体测评,实现内部评价要素与外部监测要素的统一,以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长效运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是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为主要范围的,涉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的复杂的系统,其内部包含诸多类型的主客体。教育主体之间、教育主体与受教育者之间以及教育客体相互之间都存在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要实现这些评价主客体之间的良性互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就要充分尊重教育的多主体与教育客体,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多主体和教育客体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判断不是由一方定性,而是需要相互印证的[6]。以质量评价的重要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为例,指标体系既要充分关注到学生对自身在学能力素养增值的自我评估,也要重视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敬业度和满意度的测评,并不断提供多维度评价方式和信息获取的方式来支撑最后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呈现。因而,指标体系建构要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在尊重内部评价主客体的基础上,引导评价系统内部主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自评与互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从内部结构上不断推动指标体系标准和要素的完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是以高校为整体对象的,因而质量评价不仅要包括内部要素评价,以实现自我更新升级,也要充分考虑高校工作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关注第三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评价与反馈,从外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完善发展。因而,指标体系设计选取的评价主体与测评方式,不仅要有自我评价和上级主管部门评价,还要包括第三方评价,比如,开展第三方雇主对高校毕业生思想状态、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将其纳入指标体系的测评要素中。这样以外部客观视角监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方面的成效,有利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更为全方位、多角度和立体化,进而切实保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长效运行。整体上,内部评价要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内在动力,外部监测要素是推动其实践工作发展的外在助力,二者有机结合,是指标体系内涵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四)强调实践内容动态性,重视预防性要素与改进性要素统一建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评价基础,旨在以评价防风险,以评价促改进,因而指标体系的建构既要从源头建设监测指标项,又要反映存在的问题,提供整改指标项,实现预防性监测与改进性测评的有机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场域、协同环境与保障条件等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支撑条件,因而指标体系建构从这些方面着手,设计相关预防性指标要素,落实好主基调的奠定与主色调的打底工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防微杜渐,甚至是成效倍增,意义重大。比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涉及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其中多数工作直接涉及学生的利益诉求,如果管控与处理不当,就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导致不良后果。因而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基本指标为切入点,在总结提炼各类高校相关经验基础上,建立校、院、学生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兼顾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具体的预防性要素,在常规评价中多重视,多预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同时,即使有预防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有问题就要有发现有改进,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反思,更好地促进实践的良性发展。因而,指标体系的建构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体现,并督促整改,既要通过建立负面清单,提供整改指标项,又要重视评价的反馈,将反馈意见的吸纳情况作为指标要素,监测改进的推进情况。比如,以意识形态引领与安全稳定为主要内容建立负面清单,在分析多年来各高校实际存在过的问题与难点的基础上,对各类问题进行提炼总结,按照严重等级进行不同程度划分,形成具体的指标要素,以之为依据督促不同高校按实际情况由上级主管部门建立负面清单数据库,动态监控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以之为警戒,实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判断。帮助高校在了解把握整体状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改进到进一步做好提前预防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整体上,预防性要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实施防微杜渐,改进性要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螺旋上升提供基点,二者有机结合,是指标体系前瞻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优化测评方式与评价过程

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评价实践的有效推进,可靠数据来源是基础,专业的评价主体、合理的评价标准、长效的运行机制是保障。因此,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收集有效数据,获取测评内容;充分采纳相关专家经验,制定合理测评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控制测评方式合理客观;将定性描述与量化统计相结合,科学描述测评结果,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优化测评方式与评价过程,以推进质量评价实践长效、可持续发展。

(一)有效运用多样的数据收集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建构完备,既需要丰富全面的指标要素内容,也需要支撑具体评价过程的实践数据信息。因而,在指标体系建构过程中,优化并深化运用多种类型的数据采集方法,系统收集更全面客观的测评内容,为评价实践的开展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信息,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方面,要批判继承以往评价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合理深化运用其中可以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完善所用的信息收集方式方法。多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领域开展的具体评估、测评工作等,都积极借鉴并采用了在教育评价、心理测评领域相关的信息收集方式与方法,收效明显,比较常见的有材料审核、实地考察、满意度或认可度测评等方法。材料审核主要是由参与评价的单位提供与测评条目相关的文本材料信息,以供评价主体验证、审核。比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顶层设计相关的内容,多数以材料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这样在评价过程中就要通过材料审核的方式,同时注意审核的材料多以测评年度前两年的材料为主,各类数据取测评年度前两年的平均值。实地考察主要是指采取走访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比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有明确上级文件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齐、辅导员与学生配比等项目,就要通过实地走访访谈的形式进行评价验证。满意度或认可度测评主要是指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比如,涉及教师的职业素养评价、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等问题就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的方式得出评价结果。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适应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在学科交叉中深化运用数据采集的方法,进一步深度融合大数据技术,建立系统完备的测评数据库。比如,以高校政治安全稳定为主题,建立负面清单数据库等。不仅有助于对高校政治安全的动态监控,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开展提供了清晰便捷的数据,对于推动质量评价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意义重大。

(二)充分采纳相关专家评价经验

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各类高校提供可以参照的实践工作测评标准,就涉及一个测评标准如何定、如何用的基本问题。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专业化发展时间较短的客观性,思想政治教育行业内专家的经验相比于客观化的标准在评价的过程中更能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在建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专家经验,合理采纳并有效运用;同时也要把握好吸收有益经验与尊重客观实际的适度张力,避免陷入纯粹经验论的误区,在实践深化与理论升华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指标要素。

在依托层次分析法建构指标体系整体框架后,要选取具化的指标要素、标准为评价实践所运用,就涉及分析各要素重要程度,确定适当标准以具化指标体系的问题。基于在实践中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子要素,对其进行相互比对,并明确其相对重要性、在操作上存在的困难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特殊性。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要素权重时,要灵活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调查问卷咨询,结合相关专家经验与判断来完善子要素的因子权重,以形成科学性与人文性兼备的指标体系。德尔菲法是一种兼备资源利用充分性、最终结论可靠性与最终结论统一性的专家调查法,一方面能够充分全面地吸收不同专家的实践经验与理论认识,同时充分发挥专家的独立性,避免专家判断受各种繁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经过对专家意见的多轮反馈与集中整理,能够进一步实现收集意见的综合性、客观性与统一性。具体到实践操作层面,首先要选择经验丰富、有代表性的专家团队,以确保子因素权重获得的可靠性与呈现的认可度;其次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情况、新发展实践数据的分析整理归纳提炼,选取适当的子因素条款,制作权重征询意见表,发放到各位专家手中,并为专家提供背景资料和赋值说明,以供各位专家确定分值;最后,汇总专家意见并反馈,在经过多轮的意见反馈与集中整理后,得到近似统一的分值取向,将最终的较为一致的专家汇总意见作为指标体系因子权重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修订分值,形成最终子因素的权重呈现。每个指标要素的权重系数反映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程度,权重系数高也就意味着相关因素的重要性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就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重点关注或者加强。

(三)合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建构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涉及多个主体,充分尊重多主体的评价是当今时代评价工作发展的趋势,也是对相关多元化信息的积极反馈。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也要充分尊重并适应这种趋势,合理引入第三方评价的有效机制,对评价实践过程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反馈,对指标体系实施动态监测,及时修正完善。

第三方评价主要是指被评价对象之外的主体所进行的评价,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就是指外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来自外部的评价。比如外在于学校、教师、学生等的第三方用人单位、专业评价机构等。第三方评价因其外在性与无利益相关性而具备客观性强、要求严格的优点,但同时也因为这种外在性,所评价的客体总是复杂而庞大的,就表现出组织工作繁杂、耗费人力时间多等缺点。因此,在评价实践中,往往第三方评价与系统内部的自评互评相统一,在最大程度提升评价客观性的同时,注重评价的实效性与目的性。指标体系建构的目的是要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实践提供可以运用的测评标准、依据和方式方法,不仅涉及“评什么”的问题,也关乎“谁来评”的问题。因此,指标体系关注的评价主体,不仅包含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的各主体,也包含合理引入的第三方评价机制。比如,委托第三方开展雇主常规调查,测评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发展潜能等等。同时,在实践中,充分重视第三方评价的信息反馈,将反馈信息的吸纳落实情况作为监测指标,以评促改,以查促进。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看打分高低,或是评先进落后,而是在于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实践工作,形成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良性机制。因此,质量评价工作在了解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现状的同时,要充分重视来自第三方的评价,重视上级巡视、巡查等专项工作中对思想政治教育部分的整改反馈,关注主管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毕业学生的信息评价与反馈,将反馈意见的吸纳落实情况作为进一步工作的监测指标,以开放的视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科学客观、长效运行。

(四)定性描述与定量统计相结合,细化分类测评结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怎么评”和“评什么”的参照依据,也是展现评价对象到底“怎么样”的检测工具。因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呈现评价对象“怎么样”的过程中,要优选处理所收集数据信息的恰当方法,将定性描述与定量统计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互补优势,形成符合实际的综合性判断,以更好地为实现评价目的服务。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量的差异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质的不同,基于量的分析结果具有简洁、抽象的特点,在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往往要借助定性的描述,来说明呈现结果的具体含义[7]。因此,指标体系在致力于呈现评价对象“怎么样”的过程中,要将定性描述与定量统计相结合,坚持精确性与模糊性相统一,全面呈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评价结果。举例来说,就是围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建立起的层次分析结构,以二级指标下的具体实施子要素为评价的具体对象,一方面,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描述性资料,比如访谈记录、审核材料等进行验证、分类、归纳、汇总等,并依靠逻辑分析,做出整体性的评判。但基于这些描述性资料的不确定性,以及定性分析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定性分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高校活动实施背景等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充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比如测试师生满意度的调查问卷等,运用数学与统计分析的方法,推导出有价值的数据以供评价得出可靠结论。最后,在对具体实施子要素进行分析评判后,以二级指标为基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等级评判,以量化的数据标准对应相应的等级要求,比如,在二级指标下有6条子要素,经过评定后的数据与子要素相符的数量小于等于6的不同情况,都会有不同的等级与之对应。整体上,将量化标准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并通过带有语言描述的等级量表展现出不同的评价结果,比如A、B、C、D或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在精确性与模糊性相统一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呈现测评结果,促进质量评价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建构指标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