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座山的四种味型

2020-12-03王国平

环球人文地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张老汉青城山川芎

王国平

说到四川美食,绕不过都江堰与青城山。或许有人会表示不解:一座水利工程和一座山,跟舌尖与味蕾有何关系?

仔细梳理,我们不难发现,一山一水与美食的关系,不仅密切到直达肠胃,而且还在追忆和梦想里反复品咂与回味。

两千多年前,蜀郡守李冰率众修建了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不仅造就了天府之国,成了繁衍巴蜀文明最重要的原动力,还为川人贡献了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的食材,也为川人的精烹细饪提供了大量的时间。

而青城山,这座在川人心中幽了数千年的山,因为张陵的到来,开始出现了由内到外的变化。道教在青城山的创建,大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审美视角和生活习惯。“道”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深入生活。让高妙、飘逸、神秘的道之思想,融入平凡、生动、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喝茶叫茶道,插花叫花道,舞剑叫剑道,写字叫书道,最关键的是,在道家的生活哲学里,美食叫味道。

白果的魅力

在青城山的诸多美食里,不得不提道家饮食,因为道家推崇养生,而食养是其重要的灵魂。延续上千年的道家长生宴把道家的美食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白果炖鸡是青城山道家食谱里最有名的美食。

传说青城山下有个张老汉,有一年准备一路吃素去朝青城山,走到路上肚子饿了,就想在背篼底下找个素馍馍吃,哪知却找到了一只煮熟的肥鸡,他知道这是孝顺的儿媳妇为他准备的,脾气古怪的他提起鸡就扔了。到了上清宫,张老汉一看那只煮好的雞还在背篼底下。了解原委后,青城山的老道人告诉张老汉:“你儿媳妇孝顺你,这个鸡吃得!”然后捧了一把白果递给张老汉说:“白果白果,百合长寿。”于是张老汉在茅舍中架起砂锅,炖上已经冷了的鸡。他边烧火,边剥白果,剥一颗丢一颗在砂锅里,等一捧白果剥完,砂锅里香喷喷的气息就冒了出来。张老汉揭开锅盖一看,鸡汤绿茵,香气扑鼻,他扯下一丝鸡肉放在嘴里,又香又嫩,味道极妙。从此,白果炖鸡的名声越传越远,遂成为一道名菜。

白果炖鸡很讲究,取天师洞前那株传说为张陵手植的近两千岁的银杏树上的白果,和山上林间啄食野草昆虫的土鸡,慢火炖5~6小时方成。这样做出来的白果炖鸡不仅芬芳扑鼻,而且有道的气息。

豆花的江湖

众所周知,自贡豆花名闻天下。但是,却少有人知道,青城山的豆花也因水质和材质的诸多原因,别有一番滋味。每遇客人,最高的礼遇就是主人家推一锅豆花待客。

俗话说,杀牛都等得,就等不得推豆花。这说的是要磨出一锅嫩闪闪的青城豆花,既费时间又费功夫。首先要选用上等大白毛黄豆,在温水中浸泡大半天,个个泡得胀鼓鼓后,再用都江堰特产的青石手磨,一勺一勺地手磨制豆浆。待豆浆煮沸、散泡,用麻布口袋滤渣后,再将滤净的豆浆以微火加热,并加入适量浸泡过石膏粉末的水,待它发生恰到好处的化学反应后,青城豆花就有了雏形。这还不算完,细心的主人还要加温火,让豆花与水分离,再在豆花上盖上细沙布,上面放上竹编筲箕,轻轻按压,然后用菜刀划成方块。这样,一锅嫩闪闪、白花花、香喷喷的豆花才算做出来了。

有了一锅豆花,才做了事情的一半,妙方还在后面——制辣椒蘸碟。这是相当考手艺的,青城豆花味道的好坏,蘸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用上等的二荆条辣椒,在锅里用微火烘烤时,加少许上等菜油,等菜油浸入二荆条并酥脆后,用石臼舂细,再将上等菜油煎熟,冷至八分,将细辣椒面倒入油内,片刻之后,把熟油辣椒盛入碟内,放入盐巴、豆油、花椒、味精、香菜、葱花、蘸碟就兑好了。

资深吃货们都说,只有蘸着这样的佐料吃青城豆花,才会品出它独特的乡野味以及淳厚的川西风味。

药材的芬芳

唐贞观七年(634年),药王孙思邈来到青城山,在天贞观(今玉清宫)作挂单道士,忙则著书立说,闲则悬壶济世。后来孙思邈发现了川芎,并指导农民实现了川芎从野生到家种的驯化,从此川芎遂成为都江堰名气最大的药材。

不料多年后,这味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药材,却神奇地成了一道名菜的重要食材。这就是饮誉川西的川芎肘子,而传说其发明者就是大诗人苏东坡。

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宋代诗人张俞隐居青城山时,好友苏东坡前来拜望。热爱美食的苏东坡哪里吃得惯张俞家清淡的饮食,于是他便利用张俞夫妇外出之际,溜下山去打“牙祭”。在半山腰的一个小店,苏东坡看见店主正在夹肘子上的毛,于是随口幽默地用诗点了一道菜:“撑蹄猪儿皱额方,脚软后腿溜溜光。庖丁解得两节去,葱花漫山满屋香。”

这位店家在青城山开店多年,接待的文人学士不少,亦熏染了几分才气,脑壳轱辘一转,就猜出了苏东坡点的菜。

不久,内厨送来一锅清炖川芎,砂锅里冒出的热气浓郁,微辛中杂着甘甜,草味中含着芬芳。苏东坡感到一阵清爽,大为欢喜,心想要是把肘子和川芎同锅来炖,味道岂不更好。他把想法一说,店家拍手称妙,遂在苏东坡点的肘子里加放了川芎。炖好后,汤呈微褐色,香飘五里,肉中含辛甘,汤中溶芳香,苏东坡吃后,连连叫好。于是,一道名菜就这样传了下来,至今仍是都江堰民间佳肴和各大宾馆饭店的招牌菜。

烟熏的滋味

说起做腊肉,各地都有绝招,而红亮亮的青城山老腊肉,毫无疑问是这座山赠予我们的人间美味。

要做好吃的腊肉,就离不开原生态的好猪肉。青城山的农户们给猪崽子喂的是豆浆稀饭、鲜猪草煮熟加米糠。稍大点,就野放到山坡上,吃几个月无污染的野生植物和喝山泉水。然后再关进圈,用玉米“催肥”。其他地方一头猪养两三个月,而青城山的猪至少喂一年才屠宰。猪儿宰杀后,用泉水洗净,抹上精盐花椒,入陶缸腌透滴干,再放在柴灶上,烧青杠柴、杉木柴、香椿柴、柏枝、花生壳、核桃壳慢慢熏,熏黄、熏黑,短则半月,长则三五月,成为名副其实的“老”腊肉。

煮老腊肉时,一般先用淘米水洗,再用山泉水清,入锅中煮,不到20分钟,屋里便肉香四溢了。捞起来晾一晾后,用刀切成薄薄的半透明的肉片,然后放进蒸饭的甑子里蒸一会儿就可以入口了。别看红亮亮的青城山老腊肉有点肥,但是它肥而不腻,吃进嘴里满口溢香,回味悠长,叫人无法停筷。

味道,多么美妙的词啊!它不仅让做饭或烹饪成为一种本能与记忆,还赋予了美食以道的思想与内涵,让美食上升为一种高妙的哲学、一种隐逸的美学和一种味觉的文化。

猜你喜欢

张老汉青城山川芎
白描画《青城山下摸鱼哥》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青城山偶得
道教养生文化品牌对成都“文化之都”建设的价值探析
寻找王喜来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寻找海娃
美丽的青城山
川芎治疗外感头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