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教养生文化品牌对成都“文化之都”建设的价值探析

2018-03-09徐刚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青城山

徐刚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青城山道教养生的历史资源与成都“文化之都”建设融合发展的意义,分析了青城山道教饮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提出了青城山道家菜单和宴席改革创新的措施:借鉴古宴菜单,取其精华;开发品牌,扩大影响。

【关键词】 道教养生文化;青城山;文化之都

道教的旅游是“逍遥游”。青城山为道教仙源,生态环境良好,是成都道教养生的福地。张陵天师在《老子想尔注》一书中认为:能致长生,则福天地。生,道之别体也。道教崇尚自然生态的大美,强调天人合一,具有藏风、聚气、得水的堪舆意识,维护阴平阳秘的平衡关系,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因此,可以把青城山的道教养生资源与旅游结合起来,推动成都“文化之都”的建设。

一、青城山道教养生的历史资源为成都“文化之都”建设注入新活力

隋唐时期,青城山道家已将“药功”与养生结合。唐贞观七年,孙思邈入蜀,曾来青城山,著《千金要方》,辟有专卷论养生。唐武宗时,青城道士邢先生,精医术。晚唐时,青城道士杜光庭著有《玉函经》。宋代,青城山丈人观道长康道丰,医术高明,成都知府辛谏议患风疾,众医不效,道丰进煅制云母粉与服,立愈,此方载入《证类本草》。

宋代青城山道士曾致力于名中药川芎、厚朴、灵芝、乌梅等药物栽培。青城道士古有食松柏、食栗、食花的素食习俗。宋代诗人陆游记载有青城山《饵松菊法》,其题跋云:“乾道八年得司马子微《饵松菊法》别本,于蜀青城山之丈人观。”至今,青城山道士仍喜欢用瓜果之花,以及白果、板栗、猕猴桃作食品。道家把饮食卫生列入“斋戒”之中,别有新意。《天隐子·斋戒》说:“斋戒者,非蔬茹饮食而已;澡身者,非汤浴去垢而已。盖其法在乎节食调中,摩擦畅外者也。休粮服炁,是道家之权宜。非永绝食粒之谓也。故食也有斋戒者,斋乃洁净之务,戒乃节约之称。有饥即食,食勿令饱,即所谓调中也。百味未成熟不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此皆宜戒也。”

道教南派紫阳真人张伯端,得青城山老仙传授,著《悟真篇》等。其《悟真篇》被誉为“修丹之金科、养生之玉律”。南宋时虚靖天师张继先来青城山,著有《心说》《大道歌》等,主张养元气炼金液。明代高道张三丰到青城天国山,强调炼己(亦称炼性、修心、存心)、调神。清初,壁洞真人陈清觉来青城山,开创丹台碧洞宗。青城山天师洞秘藏抄本《玄门太极长生功》,又简称玄功,系道家動静双修功之上乘功法。《青城十段锦》系承袭道家导引行气、揉面驻颜的健身美容术。青城易心莹《论道教宗派》时,特设“健利宗”,说它能“强身养神,陶炼虚邪。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青城山道教积累了许多用药独特、疗效突出、副作用小的验方和医术,其范围涉及内科、外科、伤科、妇科、儿科等门类,而以骨伤科最见奇功。易心莹大师在《论道教分宗表》中,所列“长淮(胎息)、健利(修摄)”等宗,可归于道教的内丹术,其主要目的在于延年益寿、开发智慧。道教重视生理上的导引,将其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方面。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故道家以名利不减、喜怒不除、声色不去、滋味不绝、神虑精散,为“养生五难”。青城山独特的养生文化远扬于国内外,对其中的养生思想辩证取舍,能为成都“文化之都”建设提供传统元素,并注入新的活力。

二、青城山道教饮食文化能够助力成都打造“美食之都”

1、青城山道教饮食极具地方特色

道在养生,青城山道教饮食历史久远。历代道众在修炼的同时,采奇撷异,精心研究膳食的制作工艺,然后通过师承慢慢地积累,从而形成了一套青城山道教餐饮菜肴的制作工艺。其中“青城四绝”就是青城道教的杰作。“青城四绝”其一为青城茶。为历代道士在青城山所植,清明前后采摘尖叶,经手工揉制而成,其清冽香浓为世人所深爱;其二为道教泡菜。为道众取出泉水加盐泡制而成,鲜嫩美味,是佐餐佳品;其三为白果炖鸡。道众取本山银杏与土鸡文火炖制而成,其味喷香,其汤乳白,让人垂涎;其四为洞天乳酒。道家以秘传之方用山间猕猴桃酿就,浓白而味醇,长久服食,可延年益寿。另外,青城山道众们还在漫长的服食养生过程中总结了很多素食食谱。

2、青城山周边拥有众多涉及道家元素的宴席

随着青城山作为旅游景区的不断开发,形成了以道教特色饮食为主的高档餐饮企业和农家乐餐饮店。笔者在青城山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主要经营品种除“青城四绝”外,还有燕窝蟠寿、玫红脆饯、金钩肉芝、刘海钱饼、荇藻、仙蔬、瑶柱蕨苔、玲球羹、翡翠羹、红蕨畹等,以及青城山周边特产,包括川芎、老君拂尘(茶)、天师拂尘、后山老腊肉、马齿苋、洋合(音)、猪鼻拱(折耳根)、厥肌苔(蕨菜)、鸭脚板草,山药等。

总之来说,青城山周边的道家宴席,其优点主要有:一是原料丰富,菜品富于变化,食材大多是以青城山山中野味为主;二是烹饪工艺精湛,菜品制作时注意火候和调味,以及菜品色、香、味、形、质的变化;三是讲究饮食文化,菜式菜名带有一些道教元素,做到了食用与艺术相结合;四是高档餐厅就餐过程礼仪讲究。但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有的菜品“形似而神不似”,牵强附会,制作工艺不规范,菜品质量不稳定;二是道家宴席的品牌意识不足,有的与普通宴席区分不明显;三是有的仅将其作为经营招牌,缺乏专业指导。

三、青城山道家菜单和宴席改革创新的措施

道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道教旅游不断发展,对传统的道家菜单、宴席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拓宽设计思路,以便推陈出新。

1、借鉴古宴菜单,取其精华

继承其中的名菜,相继补充相近的菜品。通过巧变形式,不断创新,使道家宴席在内容、饮食方式及制法上有更新的内涵。

2、开发品牌,扩大影响

把现代科学技术渗透到道家菜单与宴席开发中,树立餐饮经营特色和菜单与宴席的品牌,使现代道家菜单与宴席的文化含量逐步提高。打破道家宴席菜单设计的常规,克服“形似而神不似”的不足。借助互联网技术,把道家菜单与宴席的创新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青城山周边饮食因道而闻名,数千年以来和青城山当地的特产相融合而不断创新,形成了青城山周边的道教养生饮食,而这些多种多样的菜品已经深入民间,成为大众喜爱的美食,这成为区域特色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积极发掘优势资源,打造养生文化品牌,有利于促进成都“文化之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明心,马瑛.青城山道教誌[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徐 刚(1976-)男,山东济南人,成都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道教养生思想.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城山
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野生蔬菜资源的价值调查分析
白描画《青城山下摸鱼哥》
民国四川书法一瞥
青城山建福宫科仪音乐调查研究
中国道教文化中的养生文化外宣研究
试论青城山科仪音乐的新传播
青城山偶得
青城山低山植物群落冠层结构研究
青城山道教建筑与四川民居比较研究
基于RMP分析的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