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侯乙墓铜鉴缶

2020-12-03山外

环球人文地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钩子温水墓葬

山外

在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分别藏有一个曾侯乙墓铜鉴缶,它们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和“烤箱”了,古人在夏冬之季借此器物冰酒和温酒。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由2008人组成气势恢宏的缶阵,所用乐器的形制,同样也源于在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铜鉴缶。

1977年9月,湖北随州武汉军区空军雷达修理所要扩建营房,对红色砂岩山岗实施爆破时,出现的一大片褐色泥土引起了副所长王家贵的关注。喜欢历史文物的王家贵据此猜测下面可能有古墓,三次奔走县文化馆报告消息。时任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兼文物考古队队长的谭维四,带队来到施工现场,主持发掘工作。经过三天时间的钻探,探明了此墓的基本情况。这是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面积约有200平方米,比著名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还要大约6倍。在这座恢弘的墓葬里,同时出土了两件造型、纹饰、大小均同的铜鉴缶。它们以兼具艺术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引人侧目。

铜鉴缶属于楚系青铜器,是一个构思奇特的组合器。外部为鉴,鉴高63.2厘米,内部置尊缶,缶高51.8厘米,共重170公斤。鉴和尊缶均饰以变形蟠螭纹、勾连纹和蕉叶纹等,且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鉴的圈座依附着动感很强、稳健有力的四兽。四角四边均有一个攀伏的龙形耳,且龙尾部有小龙缠绕,饰以两朵小花。尊缶盖呈方形隆起,四角附坚环钮,尊缶身腹部四边各有一坚环耳。鉴与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冬天可以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为了使缶在鉴中不会晃动倾倒,鉴的底部还设计了3个弯曲的拴钩,其中1个钩子上安装了活拴,缶的圈足底部对应3个榫眼,当拴钩套在榫眼里,钩子上的活拴会自动倒下,防止拴钩滑脱,即可起到固定作用。

夏季使用冰鉴供酒的风习,在我国由来已久。《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的诗句。《周礼》记载西周时期,王室有专门掌理藏冰和供冰事务的官员——凌人。凌人在冬天把冰块储藏到地窖里,到第二年取出来,在进行祭祀和宴请宾客时使用。因为自然发酵的酒在炎炎夏日容易发酸变质,冰镇可以让酒保持清冽的口感。有时候酒还会存留酒渣,所以还需搭配过滤器。冬天放入温水则与现代物理学知识不謀而合——水的比热容大,可以给缶里的酒保温。

根据这些华美奇巧的器物,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是如何通过充满想象力的设计,来探索美好生活的。

猜你喜欢

钩子温水墓葬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二里头遗址发现高规格夏代墓葬
不拴钩子的线也能把冰块钓起来吗?
为什么南极会有温水湖泊?
当胶囊君遇到水
幸福的一家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精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