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养马岛

2020-12-03王建波

环球人文地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油坊黄家烟台

王建波

养马岛坐落在胶东半岛北岸的黄海之畔,与其隔海相望的是古称“牟平县”或“宁海州”的山东烟台市牟平区。小岛整体呈带状,东北至西南走向的狭长山脉横亘全岛。以此为界,养马岛北侧多石崖礁滩,地势陡峭,海岸线曲折;南侧相对平缓,沙滩、泥滩错落其间,养马岛的“一岛三滩”之誉由此而来。

养马岛面积约13.52平方公里,岛屿自带仙气,岛内风光奇丽秀美,拥有离岸岩岛、海蚀洞、沙洲、山林、芦丛等丰富的海岛地貌和植被景观,周边海面还常常出现海市蜃楼、海滋等自然奇观。同时,养马岛又是神秘的,尽管近年来秦始皇在此圈地养马的附会传说被一再提及,但却很少有人知晓,养马岛到底经历过怎样的海上传奇。

似真似假的养马历史堪称辉煌的船运风云

有关秦始皇嬴政与养马岛的故事,现存历史文献中并未有明确的记载,但岛上出土的石斧、骨簪等龙山时期文物,从侧面证实了早年间养马岛上的居民多为东夷先民,即赢姓一族的始祖。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横扫六合之后,曾三次东巡来到烟台一带,在此背景之下,再结合龙山时期的出土文物来分析,后人推测当时的秦始皇无论走海路还是陆路,定不会对作为先祖聚居地的养马岛视而不见。即便如此,秦始皇当年是否真的在此登岛巡政、圈地养马,终究难以证实,但“养马岛”曾为养马场所,却非虚构。成书于清初的胶南地区志书《灵山卫志》明确记载,养马岛在明代时期“沿海设立卫所……各于附近州县荒徼之地,令其圈占屯田养马”,位于岛东的马埠崖村,即为当时岛上马匹外运的港埠。

从地理角度来看,由于地处黄海北部,南与烟台牟平区隔狭窄海湾相望,养马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优势,自古以来都是山东海运线路上的重要港口之一。因此,比起养马的历史,这里的海贸风云更值得人们去细细挖掘。

早在唐宋时期,养马岛附近就已有不少海口可直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及江浙沿海港口。及至元代,漕粮海运体制的出现,进一步促使养马岛成为中国南北海航路线中的重要一环。发展至明嘉靖年间,养马岛一带的海口已成为海船往来辽东与江南间的必经之处,岛内“土人岛人遍洋采捕、商贩达淮,往来不绝”,岛民的沿海商贸往来初见端倪。

对于养马岛来说,清道光至咸丰年间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清廷重启漕粮海运;二是天津、上海、烟台等中国沿海城市陆续开埠;三是日本、朝鲜等国相继对外开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三者促进了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使得以黄渤海为中心的海上商贸再度兴起。养马岛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以漕粮海运为契机,养马岛船运业发展迅速,至清朝末年,全岛载重600石以上的大型帆船已达到110余艘。这些船队往返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几乎所有港口商埠,以及东洋之海参崴、南浦、仁川、横滨、大阪,南洋之汕头、香港、新加坡,或顺长江深入江西景德镇等中国内陆地区,承运销售各地货物。其中,最有名的帆船是洪口村的“杨大瓜蒌”船,它装备有两门火炮及其他武器,在海疆不靖的清末民初,保護了不少船队的航运安全。民国九年(1920年),曾任大阪中华总商会会长的洪口富商杨金轩,创办了“亚东轮船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船运和保险业,堪称养马岛船运历史中的辉煌顶峰。

传奇店招,商业巨子闯关东的养马岛人

得益于发达的船运业,清末民初养马岛人顺势在岛内各大商埠附近、对岸的烟台,以及岛外的丹东、大连、哈尔滨等东北地区,经营起了工商业。极盛之时,各村少则十数人,多则上百人,无不出外经商,其间涌现出数位商业巨子,是为“闯关东”大潮中的重要商人力量,更有甚者远赴他国,踪迹遍布东北亚地区的各大城市。

清光绪二年(1876年),生于养马岛古村张家庄的张颜山,离开家乡,横跨牟平湾,南行至烟台,并在“泰生东”杂货铺找了份打杂的活计。后经过数年的摸爬滚打,成长为山东历史上的一大著名富豪,其家族企业规模庞大,在山东的烟台、青岛、济南,以及天津、上海等地开办有银号、保险公司、百货公司、造纸厂、火柴厂、化工厂等各类工商企业。

位于张家庄西北侧的古村黄家庄,在清朝时期也出过不少名商巨富。清同治末年,黄家庄人黄守棠在烟台创办了“协茂号”,后发展成大型商号“协茂栈”,前后运营时间长达60余年,分号遍布天津、上海、大连、丹东、哈尔滨以及大阪。黄守廉、黄克忠父子后来者居上,风头更甚,于清光绪年间开始在烟台经商,商号遍及上海、哈尔滨、沈阳、大连及朝鲜南浦、汉城、釜山和仁川等地,可称巨富。特别是朝鲜南浦开埠初期的地产建设,从港口码头到工厂医院,几乎均由黄克忠把控参与,他还在平壤的马山开办有煤矿厂。作为一个外来者,黄克忠的经济实力和经商能力,几乎碾压了当时所有的朝鲜籍商人,成为当地最大的资本家之一。同一时期,朝鲜的食盐进口贸易也有不少养马岛人参与其中,黄守廉初到南浦开设的“三合盛”“新合盛”船行,即以营运食盐为主,张家庄人开设的商号“复成栈”,则是当时仁川6家经营中国原盐进口贸易的货栈中的佼佼者。

清末至民国年间,养马岛人在东北地区的面粉加工业和油坊业,抢占了一席之地。丹东历史最悠久的油坊粮栈之一,就是黄家庄人黄守赐开设的商号“双合栈”;在油坊业重镇大连,养马岛人开设经营有十余家大型油坊,其中由黄家庄人黄守洙经营创办的“东亚油坊”,为今大连油脂化工厂之前身,甚至可以说大连油坊业的发展历史,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由养马岛人书写的;哈尔滨最大的油坊和面粉厂,至少有4家是养马岛人所开,马埠崖村人王进昌的“义昌信油坊”“义昌泰火磨”,曾位居哈市八大油坊和四大面粉厂之列……

南北交融,中外合璧“海上漂来的古村落”

层出不穷的巨商富贾,使养马岛在民国初期,成为烟台一带最为开放和富裕的地方,据民国时期编撰的《牟平县志》记载,当时的养马岛“富冠全县”。对于商人来说,生意做大了,手上闲钱也多,自然得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宅建院。养马岛至今仍完好保存着一众民居建筑,其整体形制之大气,皆由石砖灰瓦砌就,尤以石材錾磨细致、拼砌讲究见长;局部设计之精巧,花岗岩、变质岩、大理岩等材质屡见不鲜,青、绿、红、白、黄、粉等多样色彩相衬其间。

总的来说,养马岛民居主要分布在海边陡崖上方,规划时大都顺应地势。封闭型胡同在养马岛内非常少见,三五家成一组的家族聚居片区是为主流。这些合院民居,规模不等,或拥有鲜明的域外色彩,如黄家庄的“外国房”;或以多重院落布局在气势上取胜,如孙家疃的孙建栋宅、孙建濂宅,以及马埠崖的王桐家族宅院等;有些宅院中,也不乏重楼画阁式的獨立建筑,如黄家庄的“黄克尧-黄克舜兄弟宅”、驼子村北楼街小楼群、张家庄北楼等;还有些中小型合院,并不拼气势,而是在细微之处花心思,从砖石做工、屋脊瓦件,到照壁与墀头的雕饰,乃至室内摆的盆景与室外栽的花草,均大有讲究。

养马岛人走南闯北,经商之余,也在吸收着他乡文化,其中就包括各地的建筑营造技巧。闽粤式五行山墙的房屋垂脊、日本的“东洋瓦”均被移植采用,使养马岛民居呈现出南北交融、中外合璧的独特韵味。岛上民居的建筑材料,有来自东北的“海松”梁檩,也有常见于南方的杉木椽子、红花岗岩外墙块石,还有大连、盐城一带的屋瓦,大多都是商船返航时,作为“压舱石”飘洋过海运到岛上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养马岛古村群又可以被称为“海上漂来的古村落”。

更为重要的是,养马岛民居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养马岛人偏好在建筑的瓜柱和梁檩上,贴满《诗经》中的祈愿话语,尤以祝贺宫室落成的《小雅·斯干》最为常见,譬如“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等,也有出自《小雅·天保》的“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以及出自《礼记·檀弓下》的“美哉轮焉,美哉奂焉”,皆体现着养马岛人对于居住环境的无限追求。

亿万年的地质变迁,赋予了养马岛独特的海岛地理风貌,盛极一时的海上贸易,塑造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性格特征,清末民初长达百年的传奇往昔,则承载着这片土地悠久的海运历史,也见证着东北亚地区的商业文化交流史。可以说,养马岛自诞生起,便与滔滔海水相伴相随,演绎着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海上传奇。

猜你喜欢

油坊黄家烟台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张蕴馨、李晓、谭婷婷、黄家琪作品
2021《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第一季度作品展示
2020《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第四季度作品展示
驴磨油坊
2020《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
老油坊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闯市场有妙招 小油坊变大门店
黄家光无罪赔偿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