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握新课改脉搏 培养综合发展人才

2020-12-03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素养评价学校

王 丽 艳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面对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学校抢抓深化课程改革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关于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标的探索和实践。

一、新一轮课程改革面对的挑战

挑战一:处理好教学供给、组织形态变革和学校发展的关系

在先期课改和考改的过程中,各省市改革实践整体推进态势良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和个性缺失等问题,学生的选择权得到落实与尊重,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其中有观念性问题,有技术性问题,也有制度性、保障性问题。一些学校、学生和家长仍然以固化的应试思维方式判断思考问题,从个人、个体、个案的视角出发,利用制度特点,规避制度要求,催生出投机性选择科目、排他性参与考试等非正常行为。普通高中主要面临着一些有关教学供给和教学组织形态策略性和技术性问题,比如,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如何应对因学生选课走班导致的教师教室配备的“潮汐现象”,如何科学规划三年的课程修习,如何增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如何操作和体现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如何构建基于过程、客观和诊断的教学评价标准,等等。

挑战二:处理好课程改革重难点突破和循序渐进的关系

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普通高中改革发展面临教学方面综合改革的形势和任务,学校在硬件建设、课程建设与实施、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应形成合力,不能只注重点的突破、线的落实,应全面厘清各改革项目的主次、先后的逻辑关系,科学确定研究内容和实施路径,统筹设计,抓住关键,在课程设置、教学供给、教学评价、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课程标准的整体牵动作用,统领育人、新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相关教育环节,有效解决高中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实现与高考综合改革的有机衔接。

挑战三:处理好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育人水平决定着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人格素养、学科素养、专业素养三大方面。人格素养指的是教育理想、道德情操和教师的心理素养;学科素养包括学科核心素养及跨学科素养;专业素养包括自主学习素养、研究素养、创新思维素养、课堂实践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等。这些素养都是需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升的重要内容。而且现有教师的数量和结构难以保证新课程、新高考方案的完全落地。一是教师数量不足。我校现有教师389人。学校现有学生4500余人,按实施新考改后教师数量需增加20%测算,还缺70人左右。二是结构性短缺。生涯规划指导、心理、技术、艺术、英语、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挑战四:处理好信息技术提升和智慧校园建设的关系

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相比,更强调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要素之间的整合与生成,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生态系统。基于智慧校园的建设理念和发展站位,我们积极开展智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思考智慧德育、智慧教学和师生智慧发展等问题的现实行动策略和未来发展走向。校园内宽带网络全面覆盖,有线网络、无线网络自动转换,校园中的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互联互通顺畅。线上线下学习环境开放。资源整合,成果共享,同一权限成员之间平等参与互动交流,合作协同发挥整体功能,对各级各类信息流、大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构建德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数据库,为领导决策和师生发展提供支撑。但目前,学校的硬件条件不足。一是教室数量不够,我校现有84个班级,按实施新课改后教室数量需增加20%测算,难以满足实施分类分层走班教学与合班教学。二是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支持新课改、新考改完全落地。

二、迎接新课改、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措施

值此轮课改实施之际,我们将厘清上一轮课改的得失,理性施策,确定学校课改的关键点和突破点。

(一)打造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师资队伍

随着信息时代和教育形态的发展,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时代的教师专业素养包括自主学习素养、研究素养、创新思维素养、专业实践素养和信息素养等。这些素养都会促进教师成长型思维的发展。成长型思维主要指的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到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且能推动、保障教师科学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和促进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思维。

1.用好政策红利。一是参考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组织各学科核心成员研讨国家和我省文件17个,兄弟学校制度32个。统计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广东等考改地区学生选课情况,搜集2021年新高考各大学专业需求。二是制定线路图。围绕新课改新考改推进情况制定学校课改、考改工作推进线路图,按照既定计划推进相关工作,做到抓住核心关键、实施路径明晰。

2.打造学习型组织。教育的本质是人点亮人,要培养教师的使命感和职业感,努力把教师培养成有能力点亮学生的人。一是研读课标和教材。组织教师反复研读课标和教材,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课标的重要地位,人人都要熟知课标内容。探索各学科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每一节课中的体现及实施路径;研讨各模块、章节、框题教学目标落实途径,分解学习任务;根据学科学业质量水平,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实现分层表达。二是课题牵动。以学校总课题为统领,小课题为牵动,激励教师积极主持或者加入一个课题小组,成为此轮课改进程的有效参与者。三是重视培训。开展分层培训与全员培训。选派教研室主任赴浙沪鲁等地考察学习;邀请省教育厅领导、知名专家到学校进行新课改、新考改专题讲座;全员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新教材实施和新课程改革培训;高效规划每月的校本培训。四是专家引领。邀请学校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有影响力的名师,成立学校发展指导中心,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3.模拟演练。综合分析学科优势、师资力量、学生实际,做到基于数据说话,基于事实决策。一是出台蓝本。组织各学科教师依据课标参照教材分工合作,完成新教材的课时计划、教学进度计划、实验专题计划,出台包括教学设计、学案、习题和测试等内容的操作蓝本,完成必修一的合格考与等级考的分层次教学设计。二是探索评价方式。探索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利用行政班和教学班的教学成绩及管理效果为依据,制作评价模型,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质量。三是做好指导。研究制定班会指南、家长会指南、新生入学指南、学生学科指导手册、教师教学指导手册等各类岗位操作手册,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导师专门指导。四是摸清底数。做好选科选课校内摸底,近几年连续在高一学年进行模拟选课,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做好各学科实力摸底,计算近五年学校高考各学科得分率,明晰各学科的高考贡献值,为学生选择提供依据。五是技术支持。在积累线上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主题教育、专题讲座,开展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选择和参与,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的融合。

(二)完善丰富而平衡的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办学思想、理想追求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确定的个性化、特色化课程,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和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校把建构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作为实施新课程的切入点,作为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1.国家课程校本表达。课程的本质是激发禀赋。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实际,融通全学段、贯穿课内外来重构课程,做好国家课程需要校本化实施。合理统筹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试长短课、“1+1” 连排课相结合方式安排课程课时,分级、分层、分组教学。

2.校本课程特色表达。本着有什么样的育人目标,就要有什么样的学校课程来支撑的原则,以普通高中71门选修课程为延展,结合教师自主研攻专业方向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确定校本课程。一是学术类和专题类课程。开设领军课程、学优课程、强基计划课程、学法指导课、名师讲坛、师生论坛、专题讲座等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二是跨学科社团活动课程。举办学科活动周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将世界纪念日和科学发展史相结合,开展以科学助力推动人类进步的主题活动课程。三是项目化实践探索课程。以选修教材内容为延展,打破学科壁垒,将学习课题项目化。

(三)发展鼓励性评估体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单一的评价渠道和评价模式,以促进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为目标,促进学生多元和谐发展为宗旨,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家校联手中提高家长的育人水平,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也促进学校管理不断完善,有序、持续地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发展鼓励性评估体系的构建就是要服务教师成长,让教师有优越感;服务学生成长,让学生有成就感;服务家庭教育,让家庭有获得感。

1.围绕学生成长,构建“123”综评体系。1是以学生全人发展为核心,2个维度,即学业规划能力、职业规划能力,3个途径,即课堂学习、社团活动、实践探索。设计12个综评报告单,将学生参与课程能力纳入评价之中,构建学生培养体系。以英语为例,高中是外研版,初中是人教版,衔接最简洁的办法就是请学生参与进来,编写初高中单词衔接手册。

2.围绕教师成长,帮助教师制定3年发展规划。将基础性评价与奖励性评价相融合,实施“3331”评价体系,即30%课程研究能力+30%课堂教学+30%教学效果+10%成果奖励,并将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纳入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报告单,帮助教师制定3年和长期个人发展规划。

(四)提供教学保障

改善办学条件,2015年以来,投入1000余万元进行校舍维修和设施设备改造升级,配备班班通,建设录播教室。引进高层次人才,市委市政府为教育开辟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近几年从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招聘优秀毕业生100多名。

猜你喜欢

素养评价学校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