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消瘀汤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
2020-12-03吴春燕梁恒勇韦美武陈丹杰
吴春燕,梁恒勇,罗 洁,孙 霞,韦美武,陈丹杰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内皮功能下降、供血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改变及社会老龄化,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目前,冠心病心绞痛主要通过西医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但仍有部分病人无法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甚至导致病情加重,故如何有效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虚使气机下陷乃至血瘀,而中医学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而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3]。因此,本研究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消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100例。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等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4],且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5];无恶性肿瘤、重度神经功能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年龄>18岁,无精神病病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治疗前1个月有抗感染、增强免疫、抗炎等药物和冠心病心绞痛相关治疗史;有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重度心律失常等其他心脏病;有严重肺、肝、肾等疾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降压、降脂、补液、抗血小板等对症治疗,主要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意大利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公司生产,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分包装,国药准字J20130078 )每次100mg,每日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13246)每次100 mg,每日1次口服,心绞痛发作时给予硝酸甘油片(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1022)舌下含服治疗(每次0.5 mg),降压给予贝那普利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3648)口服治疗(每次2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消瘀汤治疗,益气消瘀汤组方:黄芪30 g,丹参24 g,党参20 g,麦冬18 g,桑白皮15 g,葶苈子、桂枝、川芎各12 g,檀香、黄精、三棱、莪术各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各服1次,每次150 mL。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血管内皮功能: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抽取外周静脉血6 mL,置入无菌试管中,分离血清(3 000 r/min、12 min)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试剂盒均购自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②心功能: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③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痛、呕吐、头晕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 于治疗1个月后评估,胸闷胸痛明显减少或消失,舌质瘀斑消失,脉象缓和、无弦涩感,心电图正常或基本正常为显效;胸闷胸痛较治疗前减轻,但仍有胸部不适感,舌质瘀斑较治疗前减少,脉象较弱或柔和、弦涩感不明显,心电图显示压低ST段回升≥50%为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未改善或恶化,心电图显示压低ST段回升<50%为无效[5-6]。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ET、NO比较 两组治疗前ET、N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T明显低于治疗前,NO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T明显低于对照组,NO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T、NO比较(±s)
2.2 两组治疗前后LVEF、SV、CI比较 两组治疗前LVEF、SV、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SV、CI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LVEF、SV、C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LVEF、SV、CI比较(±s)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3 讨 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以胸部不适或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使心肌局部缺血缺氧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使得冠状动脉出现部分或完全闭塞等,导致病人的心功能下降,严重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7-8]。
而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胸痹”范畴,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本病病机,标实为寒凝、痰浊、瘀血、气滞等病邪致脉络瘀阻,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以气虚血瘀型较为常见[9-10]。《金匮要略》记载:“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虚也”[11],气停则血凝、气虚无力行血则易致瘀血停滞,故对症应以益气活血、通络化瘀、行气消瘀治之。此外,NO是机体内一种信使分子,具有降低血小板活性、防止血小板凝集和向血管内皮黏附的作用;ET是一种内源性长效血管收缩调节因子,具有调节心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故NO、ET可有效反映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管内皮功能[12-13]。LVEF、SV、CI是临床上反映心脏血流状态及功能的常用指标,可作为评估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心功能的重要指标[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ET明显低于治疗前,NO、LVEF、SV、CI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ET明显低于对照组,NO、LVEF、SV、CI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益气消瘀汤能够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益气消瘀汤中黄芪、丹参、党参等为君药,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活血养血之功效;川芎、桑白皮、桂枝、黄精、三棱等为臣药,具有活血调血、行气通络、生津止痛之功效,可助运心之气血、通调瘀滞之脉络;麦冬、葶苈子、檀香、莪术为佐药,具有行气止痛、兼养心血、温经散寒、活络散瘀之功效,炙甘草为使药,可调和诸药、加强疗效[16-17]。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散瘀止痛、行气消瘀之功效。而现代药理学表明,黄芪、丹参、党参等具抗心力衰竭、保护缺血缺氧心肌、抗冠状动脉硬化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可使冠状动脉阻力血管和静脉容量血管舒张;川芎、桑白皮、桂枝、黄精、三棱等具扩张血管、减慢心率、镇痛、降血脂作用;麦冬、葶苈子、檀香、莪术等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冠状动脉痉挛程度、改善冠状动脉血供,有助于增加心肌氧气、减轻心肌耗氧量[17-18]。因此,益气消瘀汤能够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及血管内皮功能,表现为治疗后NO较高而ET较低,增加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血流量,使LVEF、SV、CI等增加,从而改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结果与陶红琴等[9]研究基本一致,表明益气消瘀汤能够有效提高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分析原因可能是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消瘀汤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氧供应,使心肌缺血缺氧环境得以改善,且其有效增强心肌存活能力和心脏功能,有利于增强心室收缩和舒张能力而降低心脏的工作负荷。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消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益气消瘀汤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