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科技期刊初审若干误区分析及建议

2020-12-03勇,郭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综合性稿件

陈 勇,郭 伟

(湖北工业大学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068)

初审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若将稿件视为一个生命体,则投稿前的阶段可称为孕期,初审阶段就是成长期。在初审环节,作为编辑部的代表,学科编辑直接与作者及稿件接触,是作者了解和熟悉期刊及编辑部的第一个窗口。在如何做好初审工作方面,学者们做了细致深入的研究。朱全娥[1]认为,编辑可从论文标题、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结论、参考文献、相关网络搜索引擎等方面,对论文水平做初步判断。周英智等[2]利用数据库检索系统发现了一些有抄袭现象的稿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发现抄袭稿件提出了建议。王银平等[3]从提高综述论文编辑初审效率的角度,对综述论文编辑初审中审什么、如何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骆瑾等[4]从科技论文的写作范式入手,以科学论证为基础,从验证手段、方法对比、结果分析、结论的意义等方面开展初审工作,从而考察论文的学术创新性。李林[5]总结出科技期刊初审工作的四步法:通过题名考察稿件是否符合刊物的办刊宗旨和选题方向;通过摘要和关键词考察稿件的学术价值;通过正文考察稿件的真实性和规范性;通过参考文献考察稿件的创新性。杨屿[6]基于高校综合性科技期刊的特点,分析了青年编辑初审工作中的难点,提出了青年编辑初审效率提升策略。曹启花等[7]指出,在初审阶段加强审查作者的学术诚信以及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性和规范性,可减轻审稿专家的负担,避免不合格稿件进入编辑工作流程造成的资源浪费。

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8](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为统领,推动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意见》指出,应做精做强专业类、综合类学术期刊,带动学科和行业发展。综合性科技期刊在国内科技期刊中占比不大,但却是非常特殊的一类期刊。一般来说,一个大学科下面有若干个子学科,一个学会往往下设若干个专业分会,而一册刊物不仅需要反映大学科的主要进展,而且需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各类专业人员的不同需求,不得不说是非常困难的[9],这也是综合性科技期刊区别于其他期刊的显著特征之一。关于此类期刊初审工作的报道较少,但在实际初审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误区,笔者认为有必要分析这些误区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该类期刊编辑初审能力提升的建议。

一、综合性科技期刊初审中的误区分析

由于国内科技期刊数量已超过5 000,为缩小研究范围,本文仅以综合性科技期刊为例,结合具体案例、与同行交流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对该类期刊初审中存在的若干误区进行分析。

1.青年编辑过早地承担初审工作

有一些编辑部由于人手不足、一人身兼多职等原因,可能会安排青年编辑甚至是刚入职的编辑承担初审工作,笔者认为此做法有待商榷。因为初审在“三审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初审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理论结合实际,青年编辑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甚至“试用”一段时间后,方可担此重任。如果他们过早地承担此项任务,不仅会影响编辑部对稿件的最终判断,而且不利于青年编辑自身的成长。就综合性科技期刊而言,在其学科领域内,负责初审的学科编辑应有相对明确的细分专业领域,当然最好的情况是与其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并加强分工与协作。有条件的编辑部或相关社团也可定期组织学科编辑初审工作研讨会或沙龙,共同交流探讨如何做好初审工作。

2.所有组约稿件均不需初审

组稿和约稿是扩充稿源、获取高水平稿件的主要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组约稿件均不需进行初审。受多方面因素(如写作时间紧、主要作者较忙、初稿较粗糙等)的影响,某些组约稿件可能整体质量并不高,需要一次甚至多次修改才能达到刊物要求。此时学科编辑应严格把关,严防“人情稿”“关系稿”直接进入外审流程。特别是综述类文章,由于此类文章对于作者学术及写作方面要求都较高,故一般采取约稿方式,笔者认为对于此类稿件,应参照该刊已发表的同类论文,各方面均达到要求后方可初审通过。

3.初审不及时

从作者的角度来说,他们普遍希望尽快得到初审结论,笔者所在编辑部也经常接到作者来电,希望尽快处理初审其稿件(即便退稿,作者也希望尽快获悉),以免延误他们的发表时间或改投它刊。特别是某些作者,因项目申报或结题、毕业、求职、晋升、年度或季度总结等需求,迫切想知道投稿结果。某网站上甚至还有作者反映,投稿后大半年才收到退稿通知,实在是匪夷所思。这时学科编辑应换位思考,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作者当时的急切心情,尽快给出初审结论。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新投稿件应在收稿后3个工作日左右完成初审流程并及时通知作者。若照此执行,应能缩短稿件的生产周期[10],提升作者的初审满意度。

4.初审退稿原因过于简略

关于退稿原因,小木虫论坛上列出了论文被退稿的十大理由:(1)论文主题与期刊报道范围不符。(2)缺乏创新,重复他人工作。(3)文章的科学性或技术性存在重大缺陷。(4)文章不完整,缺少数据支持。(5)文章错误之多无可挽救。(6)需重大修改,但认为作者难以修改好。(7)逻辑混乱,表达不清。(8)已经发表过相关论文。(9)来稿量太多,只能割爱择优录用。(10)科学道德问题:如剽窃、抄袭、一稿多投[11]。笔者认为,若仅给出此类过于简略或模板化的退稿理由,则很难令作者满意。据了解,一些网站或论坛上都有吐槽编辑部退稿原因太简单甚至没有给出明确退稿理由的帖子。因此,如实告知稿件在哪些方面未达到刊物要求,经过修改后能否再次投稿,建议作者调整选题方向,或者建议作者改投它刊等,都能使作者感受到编辑部对他们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能使作者对编辑部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5.仅排除报道范围之外稿件,其余一律通过初审

鉴于综合性科技期刊的特殊性,它不可能接受领域内所有投稿。综合性科技期刊的报道范围较广,还可能涉及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内容,而一种期刊的报道范围一般来说并非一成不变,可能会定期更新,此外还要考虑近期重点报道方向、栏目设置及调整等问题,所以不可能做到只要是报道范围之内的稿件则照单全收,否则会大大加重审稿专家的负担。须知审稿专家们的时间非常宝贵,某些学科领域(如数学、物理等)一篇稿件的审查甚至要花费他们一月或数月的时间。若初审时仅排除报道范围之外稿件,则是对作者、审稿专家乃至主编不负责,尤其是青年编辑应当特别注意。

6.未定期总结初审与后续审稿结论不一致原因

一般来说,某些稿件三审结论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的情况在综合性科技期刊中会经常出现,这恰恰是学科编辑特别是青年编辑提高初审能力的极好机会。通过对比分析初审意见、外审意见、编辑部其他成员意见、主编意见等,以及交叉换位思考、虚心请教他人等方式,学科编辑可以总结出经验教训并记录下来,之后再遇到类似情形就不会慌乱,从而更加客观地评判稿件的价值。也可建立此类稿件的小型数据库,以便今后定期重温和总结,提高自己的初审能力。

7.一“退”了之,未跟踪部分被退稿作者及团队的最新动向

一般来说,有一些稿件初审退稿后,整体上来说虽未达到该刊出版要求,但经过修改后是可以再次投稿的。学科编辑也可主动与其作者或研究团队联系,查询其最新动向及相关研究成果[12],可能会从中挖掘出更多的潜在选题,为扩充稿源和选题方向另辟蹊径。因此,一“退”了之虽然给学科编辑省却了较多时间,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优秀稿源的拓展,以及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交流,等等。

二、综合性科技期刊编辑初审能力提升建议

为了改进初审工作的不足,笔者对部分综合类科技期刊编辑部的初审情况进行了简单调研,并对某综合性期刊编辑近几年初审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详见表1,其中,初审退稿率等于初审退稿篇数除以初审总篇数。从表1可以看出,该编辑的初审退稿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其原因可能是近年投稿量有所增加、投稿整体质量有所下降,等等。可预测未来几年这一指标将趋于稳定。对于综合性科技期刊,建议学科编辑从以下方面来提高初审能力。

表1 某综合性期刊编辑近年初审数据

1.建立本领域最新知识库,提高编辑素养

蔡玉麟[13]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提出科技期刊的核心功能应由传播信息提升为生产智慧。为做好初审工作,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学科编辑应密切关注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应用成果,及时、系统、持久地捕捉并筛选科研人员的最新成果。因此,他们应建立本领域最新知识库,不断积累和更新该知识库,从而对学科发展脉络、国内外最新研究动向、当前热点问题等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也能提升自身的编辑素养。

2.利用各类数据库系统防止学术不端行为

自各类数据库相继推出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以来,大部分编辑部在收稿时就会检测论文的重复率,从而在出版源头上杜绝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对于教育抄袭者、维护期刊的正常出版秩序、净化学术风气均具有重要意义[2]。各期刊编辑部一般会根据本刊实际情况来设定收稿重复率阈值[14],一旦超过此阈值,最好与作者取得联系并审慎处理。同时,可在期刊网站首页醒目处放置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告,并制定和公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及处理办法。事实上,不仅在初审阶段需要进行学术不端检测,论文正式刊出前仍需进行此项检测,因为收稿日期至刊出日期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众多编辑部的实践证明,刊前查重是防止学术不端的有力措施之一。

3.开展面向作者的初审满意度调查

建议有条件的编辑部定期开展初审满意度调查(可设计初审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作者对编辑部初审工作的意见,还可邀请作者对初审满意度进行打分,并给出对于初审工作的建议等。通过此类调查,作者可了解哪些稿件更有可能通过初审,编辑部也可了解和掌握当前初审整体状况,并在今后的初审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同时,这种互动亦可拉近作者与编辑部的距离,有利于编辑部更好地服务作者。

三、结语

诚然,科技期刊编辑在初审环节亦可能出现误判,这是无法避免的,他们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及时总结与反思等来全面提高初审能力,切实履行好期刊生产流程中的“守门员”职责。当前期刊界关于初审工作的方法及意义的研究较多,本文仅针对综合性科技期刊初审工作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近年实践给出了部分具体建议,局限性在所难免,仅供编友们参考。在媒体融合时代,各种新技术(如区块链等)不断涌现,如何与时俱进地做好科技期刊初审工作,今后仍然值得探讨。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综合性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定义和特征
国外舰载直升机助降与牵引装备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