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一渝:让护理永葆初心

2020-12-03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20期
关键词:邵逸夫医护院长

她与邵逸夫医院共同成长,承继和发扬了属于邵医护理的光彩荣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庄一渝

1996年,从新加坡进修回国的庄一渝成为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邵逸夫医院”)护理团队中的一员。

此后20多年的时光中,从1997年担任ICU护士长,到2017年接任医院护理副院长,她与邵逸夫医院共同成长,被邵医护理文化所熏陶浸染,也承继和发扬了属于邵医护理的光彩荣耀。

以人为本的关爱尊重

回国刚到邵逸夫医院,庄一渝就感觉到了这家医院的不一样。

“我们的门诊刚开张的时候,就是一人一诊室;我们的每个病床都有帘子,比较尊重患者的隐私。”庄一渝说,这些人性化的举措,在建院初期就体现在了邵医的方方面面。

20世纪90年代,这些举措在国内医院中是比较少见的。同样,在邵逸夫医院,许多护理服务的细微之处,或许医院自身已经习以为常,但对患者而言,却是特别的。正是基于对患者的关注尊重,在国内医院还只关注患者的生与死的年代,邵逸夫医院就在国内最早开展了全院性的疼痛管理。

在庄一渝看来,邵逸夫医院能够被众多业界同行关注,多年来一直被评为最佳雇主,就在于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邵逸夫医院是国内最早推行专科护士的医院,2000年就设置了糖尿病专科护士、伤口/造口/失禁护士和健康促进护士岗位,之后设置了静脉治疗护士、精神卫生护士、脑卒中管理护士。

“没有满意的护士,就没有满意的护理服务,也不可能有满意的患者。”2019年,邵逸夫医院通过了磁性认证项目,成为国内第一家“磁性医院”。在美国,也仅有7%的医院获得磁性认证。

庄一渝说,“我们做这一认证,就是希望以磁性的理念,提升护士的职业价值感和工作归属感,进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优质护理服务体验。”

领导在场与员工参与

在邵逸夫医院,互相关爱尊重的文化也是浸染在员工和领导之间的文化共识。

在邵逸夫医院的行政楼,每位院长办公室的门口都有名字标识。“不管谁来找我,我都会倾听他有什么样的需要。不管是哪个层级的员工来‘敲门’,即便是医院里最忙的我们蔡院长,他有空一定会接待。”庄一渝强调道,“要让员工感觉到领导的可及与在场。”

每次新员工岗前培训,庄一渝都会在一开始就把自己所有的联系方式都告诉他们。

“我说你们在杭州我就相当于是你们的家长,你们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都可以跟我讲。”庄一渝告诉记者,“其实我可能不一定能帮得到他什么,但你的在场,对员工来讲有特别的意义,他会觉得他不是孤立的。”

医院还设有“院长信箱”,院方每信必复。而微信版的“院长信箱”,更是让员工的意见建议能直接发送到院长的手机上。“每个月都会有员工给我发邮件,发短信,说想跟我聊聊,这样的团队相互之间会比较信任,比较友善,大家才能朝着一个方向去。”

与领导的在场同样重要的是,员工的参与共治。而这也是邵逸夫医院护理文化的重要核心。

庄一渝说,“如果说一个决定是我们大家一起讨论决定的,大家就会特别珍惜,即便后来对结果不满意,这后果大家就会共同承担,并总结经验进行改进。”而护理团队在这一过程中,也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成熟。

在庄一渝看来,让员工满意最好的办法是让员工参与到决策中去。对于90 后,甚至00 后的员工而言,个体的愿望特别强烈,参与共治无疑能有效提升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护理服务春天来临

护理总有一天会跨出医院的围墙,南丁格尔曾如是说。作为护理战线上的一员“老兵”,庄一渝说她现在已经感受到护理春天来了。

一方面是我国已然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情势使然;另一方面是最近几年来,国家诸多鼓励延续性护理的政策推出,包括线上的互联网+护理服务。

如何让护理跨出医院的围墙?庄一渝目前正在致力于构建起医院护理与社区之间的互动支撑机制。“邵逸夫医院在过去的20年培养了很多的护理专家,这些护理专家完全可以成为社区医疗机构的支撑。这些高年资护士,临床上体力上可能不够了,但完全可以成为社区一个非常好的技术指导,这是很多临床护士可以去走的路径。”

庄一渝也看到,互联网+护理的政策给了护理服务无限的拓展空间。

2017年4月,邵逸夫医院9位护理专家就开通了线上的门诊。“比如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居家患者是需要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咨询指导的,而专科护士可以给他讲得非常透彻。”

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文件。“我们是在之前就开始尝试的,文件出来之后,就更有保障了。”

如今,邵逸夫医院已有30多位护理专家在线上开通门诊。“效果非常好,老百姓特别欢迎,随着老百姓的认知的深入,随着我们护士整体素质的提升,这个需求会非常广阔。”

抗疫记忆与未来启示

在今年春天的新冠疫情中,邵逸夫医院完美地谱写了自己的抗疫故事。

而邵医护理团队撑起了“半边天”——在邵逸夫医院派出的189位医护人员中,113位是护士。

从大年初二开始的几个月中,庄一渝就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一早来到医院,然后忙到晚上11点多,每天如此。

驰援湖北的任务都是紧急下达的,每次任务下达之后,邵逸夫医院报名的名额都是“秒光”。庄一渝还清晰的记得第一次去卫生健康委接到任务后的情形。当时需要驰援湖北荆门,明确需要的是重症医护人员,荆门当时情况非常严峻,新冠患者死亡率排名第一,然而,不到半个小时报名就已远远超过了需要的名额。

这次抗疫让大家认识到重症护理重要性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庄一渝表示未来医院护理团队的建设必须具备平战结合的思维。“当灾难来临的时候,要能迅速建立起一支以ICU护士为主导,与非ICU护士能有效协作的护理团队。”

对于未来护理学科的发展,庄一渝认为,要去考虑培养高适应性和综合性的护理人才,比如说一个老年人他住在骨科病房,但是他可能同时存在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这是未来的需求,也是未来的挑战。

猜你喜欢

邵逸夫医护院长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邵逸夫 长寿三大法宝
邵逸夫:多情人不老
邵逸夫的养生经
院长的葡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