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颈外静脉采血的临床对比分析
2020-12-03
(云南省德宏州民族医院感染科 67840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儿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2月—3岁多,大部分为手足口病,少部分为其它疾病。其中A组:用5-20ml注射器7号直接针作劲静脉采血,有34例。B组:用5-20ml注射器连接“上海康德菜集团”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采血针作劲静脉采血,有34例。
1.2 采血方法
1.2.1 向病人和家属说明采血的目的,消除思想顾虑,取得配合。
1.2.2 让患儿仰卧于床上,肩下垫软枕,让头劲垂于床缘,头偏向一侧,使劲静脉充分展露,并让家属协助约束患儿四肢,固定好患儿头部。
1.2.3 采血护士位于患儿头侧,常规消毒采血部位,根据化验项目备好真空采血管,A组:选择适宜的注射器连接采血针针头,左手示指压住劲静脉近心端皮肤,使之充盈并固定,右手持采血针针柄沿静脉走向与皮肤成15-30度角进入皮下,然后平行进入静脉,见回血后松开左手示指固定针柄,右手持注射器抽血。当抽足所需血量时,左手将干棉签按压针眼,右手迅速拔针,让家属按压针眼,然后将血液分别注入备好的真空管内送检。同样方法,B组:摆好体位后消毒颈静脉,左手示指压住劲静脉近心端皮肤,右手持连接直接针的注射器进针,见回血停止进针,然后抽取足够血量,退出针头,用干棉签按压止血。两组采血方法相同,但效果却不一样。首先一次性采血针有10cm的胶管,并且比较软,采血过程中,小孩躁动时不易撞到注射器而影响抽血,也就是软管增加了小孩的活动角度,即使小孩头部左右摆动30—40度角,只要你固定好针柄,是不易影响采血的。而直接针连注射器采血,小孩随便扭动头部就能撞到注射器而影响针头的角度,容易刺破血管壁,导致血液外漏及采血量不足;血管周围肿胀等情况。两组病例对比如下:A组34人,男16人,女18人,年龄2月—3岁半,有手足口病23人,呼吸道感染8人,水痘3人,第一针采血顺利完成的人数占27人,需第二针采血才能抽够所需血量的人数占5人,需采血三针以上的人数占2人。B组人数有34人,男19人,女15人,年龄在5月—3岁间,有手足口病20人,水痘5人,恙虫病4人,肝炎5人。第一针采血顺利完成的人数占21人,需第二针采血的人数占9人,采血三针以上的占4人。
2 结果分析
从两组采血方法对比分析,A组第1针采血成功率占79.4%,B组占61.7%。需第2针采血的A组占14.7%,B组占26.4%。3针以上采血的A组占5.9%,B组只占11.7%,这样A组的采血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了我们的采血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也减少家属的埋怨。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并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相吻合。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推广应用。因为用一次性采血针直接给小孩抽血,在采血过程中要换几个不同的真空管,而在小孩不配合的情况下,一个人操作是难于完成的,只有将采血针连接注射器抽足所需血量后再分别注入真空管内,这样就比较容易操作些,也不觉得那么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