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疗效差异

2020-12-03陈兴军冯同胜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开腹结肠癌根治术

陈兴军,冯同胜

1.东海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东海222300;2.东海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东海222300

结肠癌是消化道较为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患者发病与遗传、环境、饮食习惯、膳食营养结构等因素有关,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1]。所以,尽早诊断与治疗结肠癌患者,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现今,手术切除治疗是结肠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如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2]。针对开腹手术来说,因为手术创伤较大,术中相对出血量多,因此术后恢复比较慢,无法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应用与推广,腹腔镜根治术在疾病治疗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具有创伤轻、术后恢复快速等特点。基于此,该文现选取50例2015年12月—2020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进行研究,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根治手术的具有明显优势,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50例在该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例。纳入标准[3]:①经临床确诊为结肠癌;②无凝血功能障碍;③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类疾病;②合并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③伴有全身免疫性疾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14例;最小年龄为47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为(61.24±4.25)岁;病变位置:降结肠8例,升结肠7例,横结肠6例,乙状结肠4例;肿瘤最小直径为2.01 cm,最大直径为4.95 cm,平均为(3.51±0.36)cm。试验组中,女性10例,男性15例;最小年龄为45岁,最大年龄为83岁,平均为(60.97±4.13)岁;病变位置:降结肠9例,升结肠7例,横结肠6例,乙状结肠3例;肿瘤最小直径为2.02 cm,最大直径为5.00 cm,平均为(3.53±0.41)cm。两组在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以传统开腹根治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适合体位,对患者予以全身麻醉,在患者下腹部正中线处作一个长度约为12 cm的切口,详细探查患者腹腔脏器(肝脏、胆囊、胰腺、胃肠、盆腔)有无转移灶情况,确认结肠肿瘤灶后,游离侧腹膜,找到输尿管并给予保护,结扎、切断肠系膜血管,游离肿瘤处结肠,再用纱布条在距离肿瘤上下各8 cm处结扎勒紧肠管,以防脱落的肿瘤细胞向上下肠管扩散,同时彻底清扫周围淋巴结,术中用纱布垫填塞腹膜后,保护好创面,再用纱布垫包裹需要切除的肠管,然后切断肠管,予以荷包缝合,于患者肿块下5 cm处夹闭并切断肠管,彻底清除病灶,结肠断端拉至盆腔,用29号吻合器吻合断端,闭合器封闭残端,之后检查患者血运状况,用不吸收线间断缝合侧腹膜及肠系膜裂口,确保不留间隙,防止术后形成小肠内疝,将小肠复位,冲洗腹部,置入引流管,最后逐层关闭腹腔。

试验组给予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予以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后取仰卧位,在患者脐部作一个长度为1.5~3 cm切口,先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然后选定3个穿刺孔,置入腹腔镜与Trocar,用腹腔镜对患者腹腔情况予以探查,确定肿瘤位置,之后予以游离,用布带结扎横结肠与回肠末端,剪开回盲部外侧腹膜,切断结肠韧带,再之后切除患侧结肠部分,拉紧肠系膜、分离血管,夹闭其根部血管,进行结扎止血并清扫周围组织及淋巴结,最后吻合肠管。

1.3 观察指标

比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①临床治疗评价判定标准[4]: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患者未达到上述要求;显效率+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②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区间时间、术中相对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③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肠梗阻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数据录入软件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在治疗效果上,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手术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x±s)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结肠癌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脓血便等症状,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可能与遗传、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息息相关,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对患者生命安全有着极大威胁[5]。

在临床中,结肠癌患者多采用手术切除法进行治疗,如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对于开腹手术而言,尽管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减少复发,但切除范围比较大,非常容易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显著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预后[6-7]。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手术耐受性明显低于青壮年,致使手术效果并不理想。目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腹腔镜根治术成为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手段。腹腔镜根治术通过切除肿瘤肠段,能够彻底切除淋巴组织与相应的肠系膜,同时还可以有效预防切口种植,加快术后恢复。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根治术的优势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如下:①在腹腔镜辅助下能够有效游离组织,扩大手术视野,从而有效避免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还可以准确定位切口位置,决定切口长度;②通过腹腔镜的应用,能够精准找到腹部肿瘤位置,确定肿瘤大小,从而保证游离操作更加快速、灵活,彻底清除淋巴结与病灶组织;③在手术操作中为了减少感染、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此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8.67±17.64)min、(157.62±15.43)mL、(13.47±3.73)h、(39.43±5.13)h、(9.34±2.13)d,均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的(138.79±18.72)min、(177.13±16.72)mL、(29.61±4.28)h、(57.83±6.28)h、(11.06±2.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发生率为3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相关文献[8]研究结果一致,数据如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 时 间 分 别 为 (136.25±10.32)min、(160.98±12.88)mL、(12.58±4.87)h、(40.65±10.31)h、(9.45±2.02)d,明显优于对照 组 的 (195.63±11.52)min、(175.21±36.15)mL、(33.72±6.71)h、(60.28±13.78)h、(10.37±2.17)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由此说明,腹腔镜微创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腹根治术比较,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更理想,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开腹结肠癌根治术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