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研究
2020-12-03田阳方蔷黄庆张扬
田阳,方蔷,黄庆,张扬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医务室,广东深圳5180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较重,患者血压上升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颅内小动脉破裂,发生颅内血肿、偏袒等临床症状[1]。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较高,在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情况下,则可能会致使患者死亡[2]。常规临床多在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救治,结合患者病情降低其颅内压,使用降压药物且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等。但是这种治疗模式下的治疗有效率依然不够理想,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波动较大,增加了抢救的难度。为了深入研究急诊内科院前急救治疗的作用,该文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该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51)。参照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40~64岁,平均年龄(55.41±6.52)岁;病程6个月~16年,平均病程(8.19±3.32)年;发病时间15~43 min,平均发病时间(32.16±4.64)min。实验组27例,女24例;年龄40~66岁,平均年龄(55.29±6.67)岁;病程6个月~16年,平均病程(8.22±3.28)年;发病时间15~45 min,平均病程(32.08±4.73)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②无其他原因所诱发的脑出血;③既往无精神病症状;④治疗期间无药物过敏反应,无其他外伤;⑤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研究内容,自愿参与。研究所选取患者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结合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施止血、激素治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均衡。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院前急救综合治疗,具体方式如下:①接诊后根据患者或其家属的描述,调度医护人员赶往现场救治。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抢救治疗工作。医护人员达到现场后,需要对患者初步予以诊断,询问患者的就诊史、药物过敏史等,尽可能了解全面患者情况。②以尽可能轻柔的动作搬运患者,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口腔、气管中分泌物予以吸痰处理。在患者呼吸稳定后,对其进行鼻导管吸氧,适当鼓励患者,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治疗的必要性及预期效果等,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③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脑出血情况全面予以检查,若发现则马上实施脱水治疗,静脉滴注250 mL的20%的甘露醇(国药准字H11020861)。如果患者症状较轻,则可以适当控制患者的脑血肿症状,间隔数分钟静脉注射30 mg呋塞米(国药准字H31021063)治疗。如果患者血压高于180/100 mmHg,则需要肌内注射利血平(国药准字H44021892),降低患者的血压,使患者的血压水平能够保持在150/95 mmHg左右。④医护人员需要为危重症患者快速在体内建立2条通路,存在抽搐症状、具有躁动症状的患者,静脉推注适当安定等镇静药物。静脉注射30%左右葡萄糖溶液,且可以附加醒脑静等促醒药物,维持静脉通路。
1.3 观察指标
使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0~45分,分数高则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强[2];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症状治疗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显效即为患者症状消失,出血控制,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好转表示患者症状改善,生命体征改善;无效表示患者症状未见控制或者死亡[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SP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时间、症状控制及住院时间
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scue time,symptom control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x±s)]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2个月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相对较低,与参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x±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x±s),points]
2.3 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是98.04%,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84.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between two groups
2.4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92%,参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与患者的身体功能状态减退、饮食习惯及运动状态等密切相关[4]。近年来在人们饮食习惯变化、生活习惯变化等因素影响下,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带来一定威胁[5]。脑出血为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脑出血本身为非外伤所诱发的实质性伤害,患者多具有脑血管破裂的症状,这一类患者的血压水平较高,故而称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多比较严重,患病较急且死亡率较高,增加了患者抢救治疗的难度。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患病后,颅内压上升,一些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的症状[6]。患者颅内压快速上升,会影响其颅脑功能障碍,患者的颅内组织缺氧、坏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7]。在患者症状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则可能会致使患者死亡。联合院前抢救,可尽可能快速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予以救治。在急救治疗期间,可以对患者的症状予以全面观察,评估患者的情况,及时为患者实施抢救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李永强[8]在研究中将6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管理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院前急救治疗。结果显示管理组患者抢救时间为(33.8±6.9)min,患者住院时间为(27.3±1.5)d,均少于对照组。管理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1±2.4)分,对照组为(15.8±1.7)分。该次临床研究中,实验组抢救时间是(32.94±5.14)min,同样低于参照组抢救时间(46.71±8.23)min。治疗后1个月、2个月,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19.14±3.02)分、(10.02±1.46)分,参照组评分分别是(27.43±3.87)分、(22.33±3.44)分。该次研究结果与相关参考文献研究结果一致,在急诊内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急救综合治疗的方式下,可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内科工作相互融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综上所述,急诊内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在规范有序的治疗模式下,可缩短急诊内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