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门诊中医诊疗相关感染因素与防控
2020-12-03殷黎王赛君通讯作者程旺
殷黎 王赛君(通讯作者) 程旺
(银川市中医医院院感科 宁夏 银川 750001)
皮肤科门诊具有就诊患者多,病种多且病情复杂等特点,尤其是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中医外治和有创操作明显增加,然而中医系统的医院感染管理一直存在盲区,很多医院感染管理专家不懂中医操作,误认为中医诊疗风险小,但是实际上中医相关的治疗措施也包括了许多侵入性的有创操作,极易出现交叉感染[1]。为降低皮肤科门诊中医诊疗相关感染的发生,针对感染的高风险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1.皮肤科门诊中医诊疗相关感染高风险因素分析
院感科指导皮肤科监控小组成员应用风险评估工具FMEA模式,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皮肤科门诊的高风险的环节、人群,量化高风险项目。
1.1 建筑布局不合理
①皮肤科接诊患者病种多,病情复杂,既有血源性传播疾病,又有空气飞沫传播疾病。而普通患者与传染病患者在同一治疗室,不同患者仅用隔帘遮挡,有交叉感染的风险。②无独立的清洗消毒间。
1.2 科室管理薄弱,医务人员知识缺乏
①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薄弱,重治疗轻感染防控。②医务人员工作中不能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帽子、口罩、手套及护目镜等。
1.3 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①针灸消毒时未能做到一针一穴一消毒,消毒范围及时间不足;②部分医务人员针灸操作时,用未消毒手触摸消毒后皮肤;③接触刺络拔罐后的血液时,未戴无菌手套,使用普通卫生纸擦拭血液。
1.4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低
①手卫生设施配置不全;②未按WHO推荐的五个时机“两前三后”执行手卫生,手卫生依从率低;③手卫生正确率低,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时取液量不足,搓揉时间过短;流动水下洗手时间过短,未执行七步洗手法;④干手方法错误等。
1.5 中医诊疗器具清洗消毒灭菌落实不严
①在治疗室内清洗消毒可重复使用中医诊疗器具。②使用后火罐不能及时清洗浸泡消毒;部分火罐未能完全浸泡在消毒剂中;③使用后美容针用戊二醛浸泡灭菌,但灭菌与未灭菌美容针在同一容器中浸泡;④消毒剂浓度不够,浸泡时间不足,消毒剂未能做到及时更换,定时监测浓度。
2.感染防控措施
2.1 逐步规范建筑布局
在现有建筑结构基础上,重新规划设计,尽可能各项中医诊疗操作分室进行,尤其是操作中容易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设置独立房间[2];设置独立的清洗消毒间;诊室及治疗室每天2次自然通风,每次至少30分钟;通风不良时选择空气消毒机或净化屏,每日诊疗活动前后或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进行空气消毒;清洁用品分区域专用,床旁桌、床栏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床单每周更换1次,若被患者血迹污染,随时更换[3]。
2.2 建立管理组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
医院要建立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科、临床科室监控小组构成的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院科两级分别制定相关感染规章制度、标准操作规程(sop)及考核细则。开展院科两级培训,每年制定培训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加强实习生、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定期组织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及时学习国家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工作中严格遵守标准预防。
2.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工作中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选择一次性灭菌针具,可复用者由供应室集中收集、清洗、消毒灭菌;根据《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要求,注意针刺皮肤消毒的方法:以针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一穴一消毒,用无菌棉球按压起针。无菌针具包装打开后在4小时内使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有感染性的物质时戴手套;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时戴无菌手套。
2.4 加强手卫生管理
诊室和治疗室配备手卫生设施,包括流动水、洗手液、干手纸、洗手流程图及快速手消毒剂;掌握手卫生时机,严格落实洗手或手消毒;门诊医生每日针刺操作前应先洗手,再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尤其是手卫生时机、手卫生方法;强调正确的洗手方法,六步洗手法可用图谱解说的方法,指导科室人员正确洗手,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以防交叉感染[4]。
2.5 加强中医诊疗器具的清洁、消毒及灭菌管理
罐具最好由供应室集中处置,无条件者,在独立区域设专用水池清洗,配备洗罐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品,罐具要做到一人一用一清洗一消毒。普通火罐用有效氯500mg/L、血罐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加盖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保存。含氯消毒剂每24小时更换,每日监测浓度。
2.6 加强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运用PDCA循环工具,持续质量改进。先现场实地查看,发现问题后制定整改计划,然后组织干预实施,同时实地指导,及时反馈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建立适宜的奖惩措施,使规章制度与考核落实到实处,逐步形成适合皮肤科门诊感染管理的长效机制。
3.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与患者、医务人员密切相关,任何一个不规范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皮肤科门诊是中医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科室。应用FMEA模式,采用头脑风暴法,对皮肤科门诊中医诊疗中的感染风险因素系统化、科学化的进行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然后应用PDCA循环制定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作为今后院感科及皮肤科门诊感染防控工作的重点,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唐梦丹[5]研究发现,实施针对性感染防控措施后,皮肤科门诊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物品表面、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手合格率明显提升,提高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效率和感染管理满意度。韩书丹[6]等围绕皮肤科传染源实施医院感染预防及管理制度,有效切断医院感染途径,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警惕性,进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皮肤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在于全面管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规范诊疗区域建筑布局;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严格落实手卫生;重点关注中医诊疗器具的清洗、消毒、灭菌;感控专职人员不定期深入皮肤科门诊,及早发现感染高风险因素及存在问题,指导临床医务人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和避免感染的发生。
应用FMEA模式进行风险评估,通过PDCA循环,对皮肤科门诊中医诊疗中的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控制,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