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膀胱容量测定B超仪在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拔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12-03朱秀平林红梅王亚芹
朱秀平 林红梅 王亚芹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上海 200090)
根据WHO统计显示,我国的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占据全世界首位,脑卒中疾病俨然已成为影响我们人类健康的公共问题,其致残率高达75%、病死率是1.2%[1]。脑卒中发病后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各种功能的障碍,包括大、小便功能障碍、认知及理解能力障碍、肢体的功能障碍、言语、吞咽功能障碍等等。因此脑卒中患者在膀胱功能障碍方面给患者的家庭及患者均带来了严重影响。对膀胱功能的管理成为医护工作者重要的研究方向。处于脑卒中急性期,给予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留置导尿管,既能解决患者的排尿问题,又能记录尿液的颜色、形状、量。但有研究者表明,留置尿管发生的感染率为40%,因此临床上减少不必要的导尿次数及在最大程度上缩减导尿管留置的时间是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主要的方法[2]。本文旨在探讨便携式膀胱容量测定B超仪在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拔管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50例脑卒中留置导尿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5±4.5)岁,其中脑出血35例,脑梗塞15例。纳入标准:(1)第一诊断为脑卒中,病程90天内(2)计划拔管留置尿管的患者。排除标准:疾病急性期患者,长期输注液体量大于1000mL的患者,患者并发高热、泌尿系感染,意识障碍不能积极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选用便携式膀胱容量测定B超仪,型号为PadscanHD-5,确定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
1.2.2 评估患者能否拔管 根据«指南»[2]推荐留置导尿管的指征:(1)患者的意识是否清楚;(2)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3)患者是否需要记录每小时尿量;(4)患者能否完成自行排尿;(5)患者泌尿系统没有梗阻(询问患者有无尿频、尿不尽)。以上5项均评估“是”,即可认为患者没有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应给予及时拔除留置尿管。
1.2.3 拔管后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的监测 为患者拔除尿管时间选择在患者有尿意感时最佳,拔除尿管后即刻协助患者排尿,观察患者是否能自主排尿。
观察指标:以正常人排尿量及尿潴留定义为对照标准,在患者拔管后6~8h,排尿后立即在便携式膀胱容量测定B超仪下测定残余尿,如<100ml为合格,≥100ml为不合格,应给予及时的间歇性导尿。如不能自行排尿,应测定膀胱的容量,若超过患者膀胱的安全容量给予及时的留置导尿。
1.2.4 便携式膀胱容量测定B超仪操作方法 操作前准备:①仪器准备:护士在进行操作前必须确保仪器呈完整状态,电池电量呈充足状态。②患者准备:将患者测量时间设定为自行排空膀胱后的5min内,嘱患者取半卧位或摇高床头30°。
③环境准备:使用屏风遮挡,保护患者隐私,温湿度适宜。
操作的方法:在检查前,护士应首先手法定位,确定好膀胱的解剖位置,一般在耻骨联合上4横指,嘱患者勿过度使用腹压,均匀地涂抹耦合剂于探头作为传导胶,可根据患者体形的瘦弱决定使用耦合剂的量,测量时探头要接触皮肤,要规范向下用力,力度要均衡,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要紧握主机手柄,不能随意改变测量角度、晃动、以及移动探头测量点,一直至操作扫描完毕,如实地记录测量的数值。
操作后的护理:协助患者清洁皮肤,穿衣并给予患者舒适卧位,告知患者及家属监测结果,并做进一步的健康指导与宣教,仪器擦净备用。
2.结果
50例患者中,有40例自行排尿后,残余尿量在100ml以下的,成功拔除尿管,有6例患者自行排尿后,残余尿量在100~200ml,给予每晚间歇导尿一次,三天后测残余尿量正常,4例患者未能自行排尿,膀胱容量为400~500ml,又予重新留置了尿管。
3.讨论
脑卒中引起患者膀胱功能障碍,若患者长期留置导尿,易反复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对于患者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均可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应避免长期留置导尿管增加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拔除尿管后膀胱功能的监测尤为重要,必须要观察患者自主排尿的情况以及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的监测。目前临床上导尿术是确定残余尿量的最精准的方法,但易引起患者的尿路感染,亦可增加患者的不适感。患者残余尿监测时间要求比较及时,要在患者自行排尿后的5min内。而传统的B超检测残余尿的弊端为要求患者前往固定地点排队等待检查,即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同时又因排队等待而造成患者残余尿数值的差异,影响了临床治疗及诊断包括护理措施的制订。便携式膀胱容量测定B超仪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护士在床边就能操作,在予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测膀胱容量,及时了解残余尿量,根据扫描的结果,及时制定膀胱排尿训练计划,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导尿,对于患者能否成功拔管起到指导作用,从而降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改善了患者的尿路功能,有助于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