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磁州窑黑釉矫龙倒流壶

2020-12-03张军红

文物春秋 2020年5期
关键词:壶底窑场磁州窑

张军红

(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河北 邯郸 056200)

峰峰磁州窑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明磁州窑黑釉矫龙倒流壶(图一),是研究明代中后期磁州窑彭城窑的重要实物资料。

该壶通高19.2厘米,腹径12厘米,底径7厘米。保存基本完好,壶嘴处略有残。壶体呈圆鼓形,壶嘴与提梁相接,捏塑为龙的形象——壶嘴为龙头,提梁为拱起的龙身,四只龙爪紧贴壶体,龙尾下垂至壶底。提梁正中贴塑一较大的圆形乳钉,中心失釉;两侧各有一组4枚较小的乳钉呈菱形花朵状。壶体两侧肩部各贴塑一“几”字形装饰条,外侧均匀分布5枚乳钉。壶底靠近龙尾一侧有一孔洞,内接深入壶体的注水管。一人头戴尖顶高帽,双手持物捧于胸前,骑跨于龙颈部。壶通体黑釉,釉薄处呈浅褐色。

该壶在造型上兼具民俗和审美理念,是磁州窑工匠技术与智慧的结晶。

首先,该壶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壶的造型是将龙贴附在圆形壶体上,使用了象征水之色彩的黑釉装饰,有盼龙出水的寓意。由于烧制的火功到位,形成了酱褐色的窑变效果。在手工捏塑的龙身部位,黑釉内的铁颜料在凹处下沉堆积变厚,呈现出高凸处黑釉釉层变薄为浅褐色,低凹处黑釉釉层变厚为黑色,从而形成明显的深浅颜色的对比。壶口处为手工捏塑的龙头形,一人骑于龙颈部,为壶体的敦厚造型增添了灵动的感觉。

其次,该壶功能独特,寓意深刻。该壶的独特之处是其“倒流壶”功能。“倒流壶”,因壶底边缘处有一通心管,向壶内注水时需从底部管口倒入,又称内管壶或倒灌壶。它利用的是物理上的虹吸原理,壶内设计有两个导管,其中一个为连接壶嘴的出水管,另一个为连接壶底孔洞的注水管(图二)。往壶内注水时,将壶身倒过来,从壶底孔洞注入,水沿着注水管进入壶内,只要壶中水的高度不超过出水管的高度,水就不会从壶嘴流出。使用时,只要壶中水的高度不超过注水管的高度,水就不会从底部的孔洞流出。如此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倒流壶的独特之处在令人啧啧称奇之外,还寓有深刻的哲理:“倒的终点为正,正的终点为倒,否极泰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超越限度。”[1]

该壶1992年5月出土于峰峰矿区第四医院建造门楼工地的一座明代砖室墓,墓主为李龙潭。同出的墓志中记载:“龙潭家世籍磁,居彭城……公实力农桑,攻陶冶,朝夕经营……不三十年置陶冶五十余处。”可知墓主籍磁州,居彭城,以陶冶为业。

古磁州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和磁县观台一带,明初属广平府,洪武二年(1369)改属彰德府,境内有我国北方最大的民间窑场——磁州窑的中心窑场。磁州窑是中国民间陶瓷技艺和艺术杰出的代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图二 “倒流壶”虹吸原理图示

彭城镇,今属邯郸市峰峰矿区,位于鼓山脚下、滏水之源,因其丰厚的资源优势和便利的水运条件,在金、元、明时期成为磁州窑的中心窑场之一。明《嘉靖彰德府志》记载:“磁州,彭城厂在滏源里,官窑四十余所,岁造磁坛,纳于光禄寺。”[2]又据相距不远的北响堂山石窟中留存的明万历十五年(1587)张应登《游滏水鼓山记》碑文记载:“彭城陶冶之利甲天下,由滏可达于京师。而居人万家,皆败瓮为墙壁。异哉!晨起,视陶陶之家,各为一厂,精粗小大,不同锻冶。入室,睹为缸者用双轮,一轮坐泥其上,一轮别一人牵转,以便彼轮之作者。作者圆融快便入化矣。为碗者止一轮,自拨转之,而作亦如是。口之似此作者曰千人而多,似此厂者曰千所而少。岁输御用者若干器,不其甲天下哉!”由此可见明代中后期彭城窑业的繁忙兴盛,并且代替官窑成为大量烧制皇家专用瓷器的窑场。

李龙潭墓志记:“公生于嘉靖丙戌年正月初一日,享寿八十有一,于万历丙午年八月十四日以疾告终”,可知墓主人生活的时代自明嘉靖五年(1526)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故该倒流壶的制作及使用年代大致在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不晚于明代中后期。吕成龙先生在谈到这一时期的景德镇御窑瓷器时认为:“这一时期是明代社会剧烈变革时期,主要表现为启蒙思想开启、市井文化达到巅峰、手工业生产中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等。在制瓷业方面……民窑瓷器产量和质量则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官搭民烧’制度普遍实行。”[3]经过宋、金、元的繁荣发展,到了明代,磁州窑烧制技艺得到进一步巩固。峰峰磁州窑历史博物馆馆藏的这件明磁州窑黑釉矫龙倒流壶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正反映了明代磁州窑的主窑场之一彭城窑的高超制瓷水平,为研究明代中后期磁州窑彭城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1]王洪鹏.倒灌壶的故事[J].百科知识,2011(20):30—31.

[2]崔铣.嘉靖彰德府志:卷三[M].宁波天一阁藏明嘉靖刻本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4:72.

[3]吕成龙.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朝景德镇御窑瓷器略谈[J].收藏家,2019(2).

猜你喜欢

壶底窑场磁州窑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5)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4)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2)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1)
炉灶用热水壶节能改造研究
为什么底部有孔的壶不漏水
Assembly集结号
品茶
玩微信
热河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