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传统音乐 承民族精神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初探点滴谈

2020-12-03江苏省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奚志芳

青年心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民族音乐京剧

江苏省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 奚志芳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纪念孔子2565 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这一重要讲话,引起海内外舆论的热烈反响,为我们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热爱民族音乐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我感受到了强烈的使命感。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并将其作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当地音乐文化资源开展学校音乐教育,成了我们音乐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本人以此为主题在这两年多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以期就以下心得体会与更多教育工作者做出探讨。

一、关注《中国民歌》,感受传统音乐之源,做知根知底中国人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中国历史的发展,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而相较于流行音乐,现在的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作品关注比较少。因此,音乐老师的首要问题就是让学生认识民族音乐,感受不同音乐作品中不一样的艺术魅力。

中国民歌从体裁上可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三类。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出现在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作为曾经学唱过这首经典民歌的我其实内心是非常喜爱这首作品的,首先是因为它的原唱者是我的偶像彭丽媛老师,其次是这歌是一首有山歌风味的小调,在民歌中也是最为独特的,另外它融合了“起承转合”和“鱼咬尾”等创作手法,是一首具有模板式的作品。为此,如果一味地和学生讲创作手法,学生必然会觉得枯燥乏味。

于是我决定先让学生欣赏彭丽媛老师的演唱视频,充分感受其旋律美,然后再一起分析词曲结构和创作手法,之后再通过欣赏“山东小美妞”徐金慧小朋友的演唱视频,让他们感受到经典的艺术魅力以及童真的快乐和浓浓的兄妹亲情,最后我再给他们呈现影视版的视频观赏,感受剧中的故事情节和完全不同的悲伤情绪,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再一次接受红色洗礼,懂得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所有,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

二、关注《中国民乐》,感受民族音乐之韵,做自立自信中国人

我国的民族音乐品种繁多,它们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中发现了一档正在热播的器乐节目——《国乐大典》,节目编排新颖独特,我都忍不住深深地被吸引了,尤其是屏幕上那白发苍苍的老者手持琵琶,演绎得如此唯美和生动,仿佛一下子来到了那个你侬我侬的人间天堂,耳畔传来这样一首诗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当时我就想这样的音乐我的学生们一定也会喜爱的,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把这个节目带进了我的音乐课堂,在大家纷纷赞叹这位琵琶大师的精湛演技时,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大师的风趣和幽默,由衷钦佩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和付出,为民族音乐的发扬和传承做出的默默贡献。试问,这样的艺术大师不就是我们身边的弘扬民族音乐的中流砥柱吗?

而像方老师这样的艺术大师其实还有许多:如二胡演奏家阿炳、刘天华、闵惠芬、朱昌耀、邓建栋等,而经他们之手演绎的《二泉映月》《光明行》《良宵》《江河水》《赛马》《葬花吟》《紫竹调》《无锡景》《江南好》等也广为流传,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三、关注《国粹京剧》,感受国粹艺术之魅,做有礼有节中国人

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这一古老的艺术形成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北京。其前身为徽剧,又称皮黄戏。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她以独特的京腔京韵,鲜明的中国风格,征服了世界,因此堪称中国的“国粹”艺术。

现代人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对于这样一种程式化的表演的关注日益减少。于是我将当红女老生王佩瑜表演的《空城计》带进了课堂,让学生跟着王先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一同来感受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从最初的《走近京剧》到随后的《走进京剧》,我都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自制课件,希望能带给学生最难忘的艺术感受。经过我和学生们的一番努力,最终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彼此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记忆。

四、关注《四大名著》,感受传统文化之魂,做重情重义胸怀梦想的中国人

四大名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而《四大名著》影视音乐更是融合了一代优秀音乐创作者们的心血和智慧,为我们学习了解民族音乐,感受经典文化提供了养料,架起了桥梁。

这《四大名著》虽说是学生初高中时期的必读书目,但依然有部分学生对此还不是很了解的,因为有了第一次的教学尝试之后,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令我有了更多的自信。而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无论怎样展开教学,最终必须对学生的发展有利,而找准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探究指导是最为关键的。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和书籍广泛学习相关知识,精心设计流程,重新规划调整课时安排。一方面,根据教学需要,精心制作相关PPT 可以提高探究的效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添艺术感。而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此,整个课程学习内容的整合和调控,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哪些要点必须重点探究,哪点难点必须攻破。哪些只需点到即止,还有哪些可以适当拓展。

以86 版《西游记》为例。1986版的《西游记》在播出后达到万人空巷,是一部风靡中国、轰动华人世界的经典剧,社会效应与影响力延续至今,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在此我挑选了剧中的片头曲《云宫讯音》、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插曲《女儿情》《天竺少女》《何必西天万里遥》《嫦娥曲》《大圣歌》及相关经典片段《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猪八戒背媳妇》给学生学习欣赏。围绕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艰辛一路歌的主题展开探究,寓教于乐。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这部名著的了解渐渐加深,首先对其中的片头曲《云宫巡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欣赏时我选择了影视原版、王小玮双排键独奏版以及北京山水名乐团合奏版三个版本供学生选择 欣赏。

通过欣赏引领学生感受和领略器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了励志教育:这个身残志坚的乐团叫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是一支民族器乐兼顾声乐的专职乐团。他们传国乐、奋励志,相互携手走遍大江南北,投身公益演出,传递正能量,感动了身边无数的人。

除四大名著外,还有一些传统文化音乐节目,如《经典咏流传》《国乐大典》《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意象》等,这些节目自开播以后,都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而这些优秀的电视节目正悄悄冲击着众多观众的心灵,也很好地体现了现代媒体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功能和社会价值。

在教学中,当我把《经典咏流传》之《枉凝眉》《滚滚长江东逝水》《蜀道难》《知否知否》等节目展示在课堂时,学生一个个都激动不已,沉浸在传唱经典的无比欢乐之中。本课是该课程的总结课,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学生通过自选曲目来进行展示,从而达到师生共同传唱经典歌曲,一起感受传统文化之精华,做重情重义、心怀梦想的中国人的教育目的。

人们时常比喻说,中国的优秀音乐传统像一条河流,常流常新、奔腾不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着力打造的中国首档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给了我进行探究的启示。此节目原创“和诗以歌”的模式,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经典文学作品,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传递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

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回味那些诗词和音乐相结合的经典作品不仅让我们深深感慨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厚重,更应让我们直白地感受到这些先人的创作智慧和文化精华应当被弘扬和传承下去的。而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不是努力把他们变成理想中的音乐家或表演艺术家,而是让他们都能拥有一颗平和的心,一双发现世间美好的眼睛。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民族音乐京剧
我和康爷爷学京剧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关于京剧《辛追》的创作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