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心理调适策略构建的思考

2020-12-03山东省临沂市工业学校蒋淑静

青年心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中职心理班主任

山东省临沂市工业学校 蒋淑静

中职生心理调适策略的构建,班主任要发挥关键作用,首先要对中职生心理现状作出具体评估,以便为调适方法的选择作出铺垫。其次是对中职生心理调适意义有清晰的了解,矫正心理调适策略设计方向。最后是展开心理调适策略设计和探索,将这些调适策略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为职业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一、中职生心理倾向分析

从教育实践中可以发现,中职生心理倾向有共性特征,我们需要做出综合调查,对中职生普遍心理问题有可感认知。综合中职生心理倾向问题,可以将其归结为几个方面:

第一,情绪化的问题。中职生思想趋向成熟,但缺少稳定性,很容易情绪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具体表现: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不是过于自信,就是过于消极,出现焦虑、抑郁的倾向。第二,盲目追求个性发展。追求个性成长如果过于执拗,不顾一切地寻求刺激,自然会产生不良后果。第三,逆反心理方面的问题。中职生性格走向独立,出现一些逆反心理是很正常的,但超出了一定界线,就需要干预。

中职生出现心理问题有多种原因,教师需要做出全面思考和分析,找到问题的主要原因,这样才能为后面的策略设计创造条件。特定的年龄有特殊的心理,这是自然规律所致,教师需要正确面对。

二、中职生心理调适意义

对于中职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建立科学的教学应对策略,确保各种调适措施都能够顺利推进,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教师积极展开学生心理调适实践,其现实意义是十分鲜明的。

中职生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找准人生方向,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确保人生关键两三步不会走错,这对其整个人生的成长都有奠基作用。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困惑,教师应及时引导,排遣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为其性格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展开思考,为学生心理调适提供更多助力支持。中职生面临就业压力,如果心理问题不解决,对就业带来的影响是剧烈的,我们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让学生用良好的状态迎接人生的重要挑战。社会环境要求每个成员建立群体意识,唯有融入集体之中,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我们从心理角度展开调适,也是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合作交流意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环境。

在社会生活中,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悲剧在不断上演,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正视心理问题的存在,科学展开心理矫治,运用更为合理的策略展开应对,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迎接社会环境的挑战。

三、中职生心理调适策略

中职生心理调适策略设计时,教师要先做好学情调查,在交流互动中形成平等对话,在文化建设中建立生命课堂,在延伸实践中成长健康心理,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在调查基础上展开调适设计

中职生学力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水平比较低,在中学学习生活中处于中下游层次,这是必须要直面的客观现实。这个群体的地位是比较尴尬的,教师不予关注,家长更是失望至极,很可能出现教育真空现象,有一些学生养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久而久之便出现了自由散漫的性格。班主任教师在进行具体学情调查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制约因素,对学生群体表现出更多关注,对学生普遍心理有合理分析,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的心理调适策略。

案例一:小黄是新生,他个性追求极为夸张,在平时穿戴上表现出另类,留长头发,走路说话都比较“造作”,其他同学背后都叫他“伪娘”。班主任几次找其谈心,都没有太好的收效,他依然我行我素。为此,班主任与其家长联系,对其家庭情境做出调查。小黄父母早已离异,他很小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导致他个性追求过了火。班主任经过与家长沟通,找到了致因。为获得更多教育启迪力,教师动员其父母共同来做孩子的思想工作。班主任也经常与小黄一起活动,关心其平时的生活,很快就赢得其信任。班主任教师设身处地地为小黄做分析,对其未来生活进行规划和展望,逐渐让失去自我的小黄产生了主动改变的意识。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面对已经习惯追求个性的小黄,从不同方向展开学情调查,找到更多外力支持点,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与其打成一片,取得其信任,这是最值得称道的做法。学生不是顽石,也是血肉之躯,教师从情感角度展开引导,一样能够获得教育效果。

(二)在交流活动中形成平等对话

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这是学生的普遍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搞“一言堂”,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太多发言权。因此,教师需要做出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设计,凸显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让学生主动发言,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课外生活中,教师也需要有平等意识,对学生课余生活进行必要的指导,而不是管束和限制,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互动,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心态。

案例二:学校要举办书法比赛,班主任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可学生反应冷淡,没有人响应,让教师尴尬起来。为此,班主任深入学生群体,对相关情况作出观察和分析,逐渐找到了解决方法。学生大多没有自信,更怕当众出丑,胆怯心理作祟。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教师从几个方面做出应对。首先是征询学生意见,让学生以无记名形式,提出一些操作建议。其次是找部分学生谈话,让这些学生做推荐,确定参赛名单范围。再次是召开动员大会,让骨干学生发言,给更多学生加油鼓励。最后是教师亲自上阵,与学生一起参与准备工作,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确保活动顺利推进。

教师深入学生群体展开具体调研,与学生形成平等对话关系。学生在教师热情的鼓励下,逐渐建立了互信基础,能够从集体角度展开积极讨论,为班主任教师出谋划策,成功激活学生集体观念,顺利解开心理纠结。

(三)在文化建设中建立生命课堂

学校有丰富文化活动推出,这是学生比较青睐的学习和体验机会。教师要抓住这些有利契机,适时展开生命教育,将这些活动当成生命教育课堂,为学生渗透健康的人生教育内容,促使学生都能够顺利渡过心理关。书法活动、读书月活动、主题演讲、主题征文、文娱汇演、体育比赛、孝德文化展览、核心素养主题参观等,都属于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学生接受度更高,教师借助这些契机推出生命教育课程,能够获得积极回馈。

案例三:学校推出“读书月活动”,要求每一个班级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读书学习活动。班主任在具体落实时,先要求学生自行组建读书团队,然后是推介一些阅读材料,最后是推出一些阅读活动。如主题征文、故事会、图书馆参观、读书社会调查等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都表现出健康的心态。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对活动组织和宣传展开互动交流,在活动实践中传递更多生命教育信息,确保心理教育顺利实施。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文体活动,这是最为典型的健康教育。教师尊重学生的心理,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为心理疏导和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学生能够愉快地接受活动的挑战,自然能够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学习认知,也能够接受更多的心理历练。

(四)在延伸实践中成长健康心理

学校是教育主阵地,教育渗透无处不在,在课外生活之中,教师也需要有关注意识,针对性地布设一些学习任务,渗透一些健康心理培养的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些快乐的互动活动,形成丰富的教育力量。中职生平时对手机比较痴迷,这不仅会导致一些健康问题,还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教师要正视这一现实,积极做出科学应对。

案例四:学生小李是个手机控,每天除了上课,其他时间几乎都要捧着手机在看,不仅导致视力的快速下降,因为沉迷手机,整个人都显得很颓废,精神不振,自然干不好任何事情。班主任发现这个情况后,开始了具体干预,但效果并不好。班主任只好调动同学力量进行对应设计,让学生成立了一些社团组织,也将小李拉进了篮球社团,每天课余时间要进行集体的活动训练。小李本身对篮球比较爱好,因为没有活动机会,自然就迷上了手机。当篮球社团组织开始活动后,小李很快将关注力转移到篮球上,逐渐走出了“手机控”状态。

教师借助集体力量展开设计,成功将小李从“手机控”中解救出来,这个案例表面上看是实践活动发挥了作用,其实与心理干预分不开。学生关注力会发生转移,其根本原因在心理,教师从这点出发展开设计,促使学生自我觉醒。

中职生大多学习基础较差,学力能力也普遍不足,他们很容易出现心理失衡问题,班主任要做好总体把控,在学情基础上设计心理调适策略,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利用生命教育课程进行对应引导,在社会延伸实践中矫正心理,从而有效调适学生的学习心理,促进其职业观念的建立。

猜你喜欢

中职心理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心理小测试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心理感受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