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德育教育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优化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究

2020-12-03江苏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白云迪

青年心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德育班级班主任

江苏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白云迪 杨 莉

一、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德育受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班主任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甚至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采用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尤为片面的,同时,各任课教师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班主任更要承担“班级进步”和“学科教学”的双重任务,这导致德育教育在实现上也有一定难度。思想上和现实中对德育的阻碍使得德育教育薄弱,这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在身心迅速发展的特殊阶段,是道德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当小学生面对学校中的道德输入和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不公发生冲突时,学校德育如何帮助学生做出反应、解答心中疑惑,是尤为重要的问题。

(二)教育形式方法单一

班主任教师以及各任课教师都表示面对大量的教学内容以及工作相关琐事,易于身心疲劳,而乏于自我发展和课程创新。这不仅造成了教师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在创新教学上,从而导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关注不够,也无法重视学生个体心理发展差异及潜在问题。因此,教师缺乏精力导致的德育教育无法创新,就使得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拘泥于枯燥的说教,也有不少班主任会忽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理论性灌输的过程,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低效的德育付出和学生少量的道德提升回报,成为德育教育的低质低效。长此以往,班主任工作容易出现懈怠和应付,学生的德育素养也未真正得到提升与发展。

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于教育者来说,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使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能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是非观,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对社会有用的新时代的接班人。进一步说,德育教育可以避免应试教育催生的功利主义倾向,帮助学生逃离唯经济、唯功利的观念,为国家、社会、集体的理想而奋斗。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建设的领导者,可以通过班级、学校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教育学生,可以将学生个人置于集体中,又可以将整体作为教育的对象,使个人自愿地成为集体的一员,并使集体无私地接纳个人。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的班主任,更应该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实在日常的点滴之中。

三、优化德育教育的策略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之下,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创新教育的模式与方法。真正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机会,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道德品质的提升。

(一)营造良好氛围

要想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班主任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如果班主任对学生要求过于苛刻或者严厉,学生会因为畏惧教师,而选择听之任之。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相反,班主任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他们在心理上会更愿意接受教师,教师在行为上也做出了表率,成为德育的良好践行者,这让学生也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教师的做法。此外,班主任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幽默风趣的语言、温和自然的语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学生在心情放松的状态之下,更愿意服从教师的管理,同时,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班级各类活动中,进一步实现班集体的自主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的教师角色可以从“管理者”向“领导者”转变,帮助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学会合作、解决矛盾和冲突中进行德育熏陶。

(二)实现人文关怀

由于学生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性。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及时地给予学生人文化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师尊重和认可的。尤其是对于特殊群体,班主任要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关爱,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分享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生活状况,加深家长对家庭教育中德育的重视程度,提供家庭教育如何进行良好德育的建议,真正实现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同时,班主任要充当任课教师之间的桥梁,综合学生在各个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综合发展状况,分析学生的优势和问题,联合各个教师调整学生德育发展方案,懂得尊重、关爱特殊群体的学生,让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自己是被他人尊重的。这样的人文关怀,会让学生觉得班级就像自己的家一样,老师和同学就像家人一般。不仅可以增加班级的凝聚力,还有利于班主任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当学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小学生囿于表达能力,个体之间、团体之间常会出现交流不畅而导致误会的情况、排挤、冷暴力等情况。教师要抓住学生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找准德育时机,在个人关系、团体关系发展中培养学生品德发展。

(三)注重思想引领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与水平相对有限,其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在逐步地形成当中。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通过敏锐、细致的观察,及时地发现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后,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着缺点,改掉不良的行为与习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班主任要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表现,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懂得尊重学生性格特点以及个性特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同时,对于学生身上的不足与缺点,班主任要以一颗包容的心态面对。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与学习中,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要懂得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正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班主任的包容、大度以及悉心的教诲,学生在思想上会认同教师的做法,并通过不断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四)借助特色活动

班主任要想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要能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认知能力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特色化的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1.传统特色活动

班主任可以借助传统的节日,开展具有特色的活动。比如:在端午节时,开展“浓浓端午情,粽香飘千里”——“巧手包粽子”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让学生自学包粽子,然后进行比赛。通过比赛,根据学生包粽子的个数以及质量,选取出班级当中的“最巧小手”。这样的活动形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说教式德育教育模式,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教育氛围。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机会。

2.亲子特色活动

在平时的生活中,由于家长工作较为繁忙,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陪伴。面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可以借助班级亲子特色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比如:班主任可以借助班级集体生日会的形式,开展亲子特色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搜集一些关于学生不同成长时期的照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将这些照片制作成精美的相片集,并让家长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学生。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是温馨而有意义的,也是触及家长与孩子心灵深处的。让他们能够通过亲子之间的有效互动,缓和亲子关系,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

此外,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为有限。教师可以根据其年龄特征,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尤为重要的。在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先要求自己能够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同时,班主任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德育教育理念与水平,根据结合学生的真实反映,适时地调整教育的方式与方法。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教育氛围,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德育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