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视域下合唱训练方法的实践探索

2020-12-0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姜灶中学

青年心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领唱训练方法歌唱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姜灶中学 高 云

合唱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基本方法运用,具有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学生认同感更高,其训练价值是极为丰富的,教师要对合唱训练方法展开重点研究,厘清合唱训练方法研究的重要性,对学生展开具体的训练和指导,以提升其学习品质。合唱不是简单的“大家一起唱”,关涉到更多音乐素质的培养,教师需要对训练方法展开深度研究,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感知和体验,让学生在合唱训练中建立丰富的学科认知。

一、合唱训练的必要性

合唱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学生音乐表达的重要方法,合唱对鼓舞士气、提振团队精神、心灵激励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运用合唱表现形式展开音乐教学,能够瞬间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也能够顺利启动学生的学科思维,对音乐的内涵展开深入的解读和感知,形成丰富的学科认知体验。学生对合唱形式有更高的接受度,这也是重要的教学契机。教师从方法技巧方面展开教学设计和操作,能够让学生顺利接受学科内容,特别是专业素养的成长更离不开合唱训练的支持。

二、合唱训练方法指导

合唱训练指导时,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对学生合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纠偏操作,以提升学生的歌唱素质。

(一)矫正歌唱姿势

学生对合唱形式有普遍认同感,教师在具体训练指导时,首先要关注学生歌唱姿势的矫正,合唱是集体行动,需要每一个成员都融入集体之中。歌唱对姿势的要求是比较鲜明的,也是正确发声的需要。因此,教师从学生姿势角度展开指导,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姿,都需要保持身体处于协调状态,让嗓子、肺部、丹田等部位有正常配合,提升合唱品质。

在教唱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时,教师先对歌曲创作背景进行介绍,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对歌曲曲调、节拍、曲式等内容进行解读。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旋律,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合唱学习,在具体组织时,先让学生以站立姿势展开歌唱,并要求学生运用节拍进行助唱,表现歌曲中的自信、明朗、愉快的情绪。学生歌唱训练顺利启动,合唱表现令人满意。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从歌曲背景介绍展开引导,让学生以站立姿势进行合唱操作,确保合唱姿势的正确,为合唱训练做好准备。学生结合节拍律动进行合唱表演,丰富了合唱感受,其训练效果极为显著。

(二)调整歌唱呼吸

合唱对歌唱者的呼吸有重要要求,教师在训练指导时,要将呼吸训练作为重点进行关注。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大声歌唱时,往往会出现呼吸急促的感觉,这是呼吸训练不到位的表现。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布设更多呼吸训练的任务,促进学生良好训练习惯的养成。如平时练声,跑步、游泳、登山、俯卧撑等体育运动,对提升肺活量都有帮助,也能够为合唱呼吸带来更多帮助。

《唱的响亮》是一首流行歌曲,学生对这首歌比较熟悉,教师先要求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风格,然后要求学生集体合唱。在具体展开训练时,教师先让学生轻声哼唱旋律,并自行选择物品进行击打伴奏,学生在轻声哼唱后,教师从呼吸技巧方面做出指导,要求学生大声歌唱。学生歌唱声音越来越响亮,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教师跟进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歌唱的技巧和方法,特别是呼吸方法,学生经历了轻声哼唱,再到大声合唱,有了过渡操作,确保合唱顺利推进。合唱训练体现在更多细节方面,教师教学指导需要有针对性,对学生展开细致观察,及时作出教学应对,体现教学生成应用意识。

(三)专业歌唱练习

歌唱发声训练需要有专业支持,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发声时,要为学生做出更多示范操作。歌唱发声大多比较单调和枯燥,教师不妨引入一些游戏活动,或者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模仿一些声音,也能够形成一定训练效果。歌唱训练包括诸多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对训练方式展开创新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训练体验,在更广泛的训练感知中形成合唱操作技巧和方法。

在学唱歌曲《我们在一起》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练习拍子,让学生区分三拍子、四拍子的差别,然后为学生做示范演唱,在演唱之前,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音色、音量、感情的呈现,体会歌唱丰富内涵。学生进入倾听环节,教师示范演唱获得学生的热烈掌声。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并展示圆舞曲相关视频,学生展开多重关注,从更多专业的角度形成学习和思考。为给学生带来直观感知,教师在组织学生合唱时,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舞蹈,展开歌舞伴唱活动。学生对这样的表现形式非常感兴趣,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课堂训练气氛热烈起来。

(四)优化歌唱协助

合唱训练包括音准、节奏、视唱等内容,教师在歌唱指导时,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分项训练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性训练中形成合唱认知。合唱需要更多学生进行协调操作,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演绎活动进行对应调度,在活动中自然渗透歌唱技巧和方法,也可以引入游戏和比赛成分,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学习展示环节,促进学科能力的成长。

《杨柳青》是江苏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时,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大家熟知的江苏民歌视频片段,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为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信息,教师将歌词展示出来,要求学生从歌词诵读中感受歌曲内涵。当学生熟悉了歌曲旋律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合唱演绎,因为歌曲比较委婉,适合小团队合唱展示,教师要求学生自发组合成合唱小团体,以自己最喜欢的形式呈现合唱表演。学生进入创作之中,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三、合唱训练方法创新

合唱训练方法亟待创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实际做出深入探索,适时增加合唱领唱、歌舞伴唱、引入对唱等,给学生带来全新体验。

(一)增加领唱

合唱有多重呈现形式,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适时对歌唱形式展开灵活处理,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知和体验。“领唱+合唱”操作形式是学生比较青睐的,教师挑选一名或几名歌唱骨干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领唱合唱合作展示,能够创设更为特别的学习情境。教师根据合唱操作情况作出必要的干预,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切的学习体验。

学生对领唱合唱表现形式与特殊情怀,教师不妨亲自参与到演绎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助力支持。如:教唱《好大一棵树》这数歌曲时,教师先为学生做出示范演唱,学生情绪快速入轨,学习气氛浓烈起来。为充分展示歌曲内涵,教师设计了领唱合唱表演活动,经过一番讨论,确定了领唱名单。教师主动参与其中,担任串联性领唱任务,给学生带来更多鼓励。学生合唱正式登场,教师利用领唱身份进行引导,将合唱推向高潮。一个简单的改变,将合唱教学带入更高境界。

(二)歌舞伴唱

歌舞伴唱是学生最为熟悉和喜欢的一种操作形式,将这种形式融入合唱环节,无疑是一种创新实践。学生在合唱时,往往把握不住二声部合唱节奏,教师为学生设计歌伴舞操作形式,能够成功激活学生合唱行为,增强对音乐旋律的体验敏感性,以发挥学生的特长,提升学生演唱综合素质。歌舞伴唱有多种组合形式,教师在具体操作时,不妨征询学生参与意见,这对提升合唱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国功夫》这首歌曲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表演,将合唱形式改为歌伴舞表演,一部分学生合唱歌曲,另一部分学生展示多种中华功夫动作。这种表现形式在很多舞台上有呈现,学生自然是非常熟悉,参与热情也很高。教师在学生具体排练时,从技术方面做出引导。为激发学生表演热情,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助学操作,让学生在合唱表演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画面支持。当媒体画面呈现出来时,伴奏声音四起,学生合唱表演顺利启动,课堂学习进入展示演绎阶段。

(三)设计对唱

在合唱展示中融入对话环节,能够形成训练亮点,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需要综合思考和感受,对唱以更直接、更剧烈的形式呈现出歌曲情感,对演唱者形成心理冲击,教师针对性展开布设和组织,适时融入“问答”式对唱,将合唱变成了“对歌”,学生参与热情会更高,其训练效果也会更好。教师还可以广泛征询学生创新意见,让学生在创新设计中形成音乐素养。

在学唱《唱脸谱》这首歌曲时,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些京剧脸谱图片,要求学生初步识别这些脸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都比较熟悉,自然快速进入歌唱环节。为给学生提供更多感知体验机会,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表演任务:自行成立小团队,采用合唱、对唱、轮唱等表现形式现场演绎这首歌曲,看哪一个团队表演更为优秀。学生听说有演绎活动,自然表现出更高的参与兴趣。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给学生提出一些技术指导,对学生彩排情况进行观察评价。学生课堂演出开始,课堂学习进入高潮,师生互动更为频繁,学习呈现多元化特征。

合唱训练有众多方法可以选择,教师在具体施教中,要围绕学生主体展开教学设计和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成长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强化合唱训练方法指导和创新,为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是极为丰富的,学生在合唱训练中获得的学习成长是显著的。教师要正视学生学科基础现实,给学生以更多适合的指导和启迪,让学生顺利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自然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猜你喜欢

领唱训练方法歌唱
新年新春新开头(领唱与合唱)
献辞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歌唱十月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