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初探
2020-12-03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中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中 李 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三个阶段,教师在具体执行这个教学模式时,需要厘清其基本流程,设计教学推进策略,展开教学反思,确保任务驱动教学的顺利推进。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引入任务驱动模式,其适合度更高,学生接受任务、执行任务更为顺畅,并在任务操作过程中内化学科认知。任务驱动增加教学灵活性,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具有更高的教学适配性,其应用价值更为广泛。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流程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包括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等阶段,厘清其模式构建规律,以便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组织。
(一)设计任务阶段
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团队合作的学习,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引发学生展开学习实践的活动。在地理学科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对相关任务进行预设,要体现任务的系统性,为学生顺利进入任务执行阶段做好充分准备。高中学生有一定自主探索的能力,教师在任务设计时,需要做好充分的调查,以提升任务设计的契合性。学生学力基础、学科悟性、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教师要在任务内容选择、任务难度设计、任务关涉范围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为学生投放适合的驱动任务,确保地理学科教学的顺利推进。
(二)实施任务阶段
任务设定之后,教学进入执行阶段 ,教师在任务下达、任务组织、任务指导、任务调度等方面要做出积极探索,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之中,在团队组织、任务讨论、实践探索等方面逐渐达成共识。任务驱动实施主要包括几个阶段:任务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呈现时,教师要做出必要的提示,让学生对任务内容有更清晰的把握;任务分析时,教师要适时介入,对任务组成和执行关键问题展开对话交流,为学生提供技术服务;任务完成,需要有一定的总结,如果有必要,还要让学生做出报告。实施任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教师要给予更多指导,确保任务执行顺利进行。
(三)评价任务阶段
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定性评价,对学生执行任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归结和讨论。学生也需要做出归结和评价,对执行的任务过程进行价值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更好地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并在不断改进学习中找到出路。教师以任务完成进行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任务完成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表现,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更多指标进行评价,以便做出积极的回馈,给学生提供更多有力的帮助。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推进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推进策略设计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具体学情展开,整合任务资源、组建任务团队、优化任务指导,以提升任务驱动教学效率。
(一)整合任务资源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启动后,教师要推出一些必要的教学应对策略。整合任务资源,这是任务驱动教学需要重点面对的问题。任务设计需要占有丰富资源信息,教师要深潜教材之中,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度发掘,找到任务设计的切入点。为提升任务契合性,教师还要对学生学力基础和生活认知实际做出客观评估,为任务设计提供重要参数。
整合任务资源,教师需要有统筹意识,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对学生学力基础做出科学评估。如:教学《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为学生设定了学习任务: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人口迁移的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这个任务设计中,教师先从概念角度下手,要求学生具体掌握人口概念和主要类型,然后从社会现实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对人口迁移现象和制约因素展开具体分析,进而掌握人口的空间变化等内容。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顺利进入到学习互动环节,并形成系统性学习认知。从教师任务设计情况能够看出,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以赢得学习的主动权。
(二)组建任务团队
任务驱动大多需要团队的支持,教师在引导学生组建任务团队时,不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团队的凝合力。在团队组建时,要有不同组合设计,教师要做出客观评估,给学生提出更多建议,确保团队组建的合理性。团队要有良好的组织结构,这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课,教师给学生设计的任务是:了解重要概念,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运用推理手段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地图解读分析,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因为任务比较多,教师要求学生自行成立4—6 人合作团队,通过具体分工,对应相关任务。学生快速做出回应,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教师跟进组织和指导,确保每一个小组都能够顺利展开任务操作。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针对任务量做出组团设计,为学生执行任务提供更多支持。
(三)优化任务指导
任务下达后,教师要给学生做必要的讲解:对任务的要求、执行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必要的提醒,让更多学生都能顺利进入任务执行环节。同时,教师要适时作出提示,让学生深度理解任务的内涵,对学习方法做出调整,对学习合作研究方式做出改进,都能够确保任务的顺利执行。
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任务是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个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学生对任务内容进行集中解析,并积极寻找实例,利用相关概念解读知识,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为确保任务活动顺利推进,教师针对学生实际需要做出必要的指导:阅读教材内容,深入研究地图,结合案例展开深入分析,城市功能区划分执行什么样的标准?这些功能区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展开集体讨论,很快就完成了探索任务。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践思考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具体执行阶段,要巧妙运用任务进行激趣调度,利用任务导学,自然形成崭新教学成长点。
(一)巧用任务激趣
地理学科教学中植入任务内容,教师需要巧妙利用这些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和调度,让任务成为一种促学的方法,这样可以获得一举多得的结果。地理任务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对地理任务进行灵活设计,甚至可以将任务融入活动之中。实地观察、媒体调查、社会实践、竞赛游戏等,都可能成为任务的载体,学生对这些任务具有更高接受度,其激发效果会更为显著。
如:《城市化》一课,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为学生投放了任务:城市要拓宽空间,而一些老城区建筑带有历史文化痕迹,很多建筑属于文化遗产,该不该拆除这些建筑呢?城郊有森林,是不是也需要为城市化建设让路呢?针对这些问题作出集体研讨,写出个性观点报告。教师任务发布后,课堂顿时热烈起来。学生对这些现象的存在并不陌生,自然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教师组织学生深入研究交流互动,逐渐达成共识。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现实问题做任务,引发学生热议,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起到激趣助学的作用。
(二)利用任务导学
导学是任务驱动的最普遍的应用。教师在任务设计、任务投放、任务调度时,为其赋予更多导学使命,这是对任务驱动的延伸性设计。特别是带有问题属性的任务,具有更丰富的导学功能,教师合理运用这些任务进行教学引导,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研究之中。
在教《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教师先为学生投放一些农业区位选择问题:围湖造田、伐木种地、高原种植水稻,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违反了区位选择规律,针对这些现象,具体分析农业区位制约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容易产生变化?需要列举一些实例进行印证说明。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搜集相关资料,做出具体分析,利用实例支持论证,获得不错的学习效果。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学科认知,还培养了生活学习习惯,这对全面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有重要帮助。
(三)使用任务拓展
任务本身就是一种训练手段,教师利用任务进行拓展操作,无疑能够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更多实践功能。特别是一些实践性的任务,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对接生活认知展开具体探索和学习,这个操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实践。教师对任务进行创新设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做出对应设计,能够将学生带入生活实践之中。
如:教《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掌握了工业区位相关概念,然后设计延伸性训练任务:自行组建小团队,深入生活,对当地工业区位选择情况做深入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学生接受这个任务后,开始了具体的调查准备工作,并快速组建了调查团队,设计了调查程序。教师为学生设计实践性任务,其目的是让学生进入到实践环节,通过实地调查,形成学科认知基础。任务让地理学习立体化了,让学生学习体验鲜活起来,这也是学科教学的现实诉求。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入实践阶段,教师要对教学流程、教学执行、教学评估等多个制约因素展开客观评价,以便做出适合的教学应对,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助动力,确保地理学习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状态,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任务驱动与地理学科教学高度契合,教学应用前景更为广泛,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其教学价值,给予更广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