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建构游戏的开展策略

2020-12-03江苏省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夏絮乐

青年心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建构材料幼儿园

江苏省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夏絮乐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育者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有效方式,在游戏中能促进幼儿的语言交往,培养其发现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建构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儿童利用各种建构材料或玩具动手实践,以反映对周边生活的认识和创造。

当前,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江苏省正在实行课程游戏化改革,改革要求注重建设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的幼儿园课程,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如何从幼儿自身实际出发,以观察作为基础,将“六大支架”作为指导要点,切实做到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和游戏观,是幼儿教育者们在开展建构游戏时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虞永平教授指出,课程游戏化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更有趣,活动形式更多样化。建构游戏始于对游戏材料的简单摆弄,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游戏材料,如:积木、积拼图拼、串珠、泥、土、沙等,创造性地建构实物形象、反映生活场景的一种游戏活动。它能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既能培养其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一)建构游戏有利于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满足幼儿利用游戏再现日常生活的感受和经验。在游戏构建的过程中,幼儿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游戏场景的搭建,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创造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例如:在主题活动课上,游戏前,孩子们需要共同协商确定游戏的主题,讨论细节与交流想法,做好游戏的准备。在游戏中,孩子们通过与小伙伴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共同完成游戏目标。让孩子在搭建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动手动脑,也学会如何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并提升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技能,为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二)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三到五岁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幼儿在构建游戏过程中,观察构建材料,通过想象建造目标,在思考中感知、创造,并在最终完成构建后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一个小朋友在搭积木,刚开始盖顶的时候他搭了一块小木片,没搭好,他就移动第二层,分别向两边移,让它们保持平衡,并且还能承受盖顶的重量,平板盖顶成功盖好后,他又换拱形盖顶,并且再次移动第二层,保持平衡……孩子在玩儿搭积木游戏时,小心翼翼的,非常认真。在游戏过程中,孩子胳膊的上下抬起,锻炼了大肌肉,手的摆放动作锻炼了小肌肉,促进了精细动作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控制能力。在这一个小小的搭积木过程中蕴含了许多技巧,孩子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游戏前的准备

游戏前,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方面,教师要对幼儿的心理发展阶段和兴趣有充分的了解,在幼儿现有经验上构建幼儿课程游戏。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为构建游戏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

(一)游戏要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

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 幼儿园丰富的课程资源来自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建构活动的本质就是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从自身经验和感受中去发现事物、探索事物,以已有经验作为幼儿探索的基础,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乐趣。因此,这需要教师在平时多观察儿童,留意儿童交流的话题,以幼儿的兴趣作为开展活动的切入点。例如:在一次以“我们的城市”为主题的建构活动中,孩子们以自己生活的城市为基础,将自己熟悉的建筑搭建出来,有商场,有体育馆,有医院,还有停车场,栩栩如生。熟悉的场景极大激发了孩子们建构的热情。

此外,基于幼儿现有的经验开展建构游戏,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本班幼儿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游戏。小班的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基本上是对材料的简单堆砌或者叠加;而中班的幼儿则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较为复杂的建构游戏,且与平时常见的事物有关,如公路、桥等;而大班的幼儿经验更为充足,生活认知也更加广泛,这时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更为丰富。

(二)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建构活动开展的载体即材料,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来产生教育功能。因此,建构游戏材料开始前要准备好丰富的材料,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以更大程度上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在投放材料时,要注重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从材料特点上来说,即材料需要具有规则性、操作性和灵活性。以常见的积木为例,它的规格较为固定,适合幼儿用于堆积、排列、组合等操作,与玩具车、洋娃娃等这类材料不同,它可以构建出多种多样的物品。

除此之外,幼儿游戏时材料的选择遵循安全性、卫生性、全面性、趣味性、层次性、多样性、环保性等原则。教师选择建构的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建构的难度和要求也不同,同一类材料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投放的顺序要考虑。而多种类、色彩鲜艳的材料则更易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需要教师十分了解所在班级的幼儿,从而达到游戏的有效性。

三、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建构活动中,教师适时的指导能够有针对性地给予幼儿心理与能力的支点,从而帮助游戏更为顺利地进行。尤其是对幼儿游戏的时间、内容做宏观把控,为幼儿主动学习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做好教师的观察和引导工作,帮助幼儿在构建游戏中获得发展。

(一)时间。课程游戏化改革中指出,幼儿的作息时间要有弹性,尤其是在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幼儿园中区域游戏的时间一般是40—60 分钟,教师可根据幼儿游戏的状态调节时间。对于建构游戏,特别是地面建构游戏需要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一个作品。如果时间过短,幼儿的能力和认知并未得到发展,说明此次建构游戏难度不是很大,教师要调整相关内容。若幼儿没有完成,教师则要判断未完成的原因:是游戏难度太大,还是时间不充足。了解原因后要立即做出决定,是延长游戏时间还是中断游戏。

(二)内容。建构游戏中的搭建内容很能体现这个游戏进行的质量和有效性,这需要教师在开展游戏前进行一定的预设。教师可根据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或者幼儿的兴趣提出建构的想法,进而将问题抛给幼儿,请幼儿来讨论、设计图纸,并准备相关材料。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建构,但教师只是作为一名引导者,主要是由幼儿动手操作。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瓶颈时,或者有矛盾无法解决时,教师即可出面,提出思路供幼儿思考探索。

(三)记录。教师在游戏中不仅仅是一名引导者,更是一名观察者。在游戏中进行观察记录,是对幼儿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更能客观地反映幼儿的行为和心理,以及他们的发展水平。建构游戏中,从设计到搭建由幼儿自主、自愿进行,教师可以观察到幼儿在游戏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等等。教师可以通过拍照、录像的现代技术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记录,在活动结束后反复观看,不断了解、发现幼儿发展规律。

四、游戏结束后的延伸

建构游戏结束后应注重对活动的延伸,总结中既要对幼儿作品进行展示,以鼓励幼儿富有个性的自我发展和提升。还应重视对材料的整理,通过整理材料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的好习惯。此外,更要注重对活动的交流与评价,通过交流与评价,给每一个孩子感知的机会,从而使全体幼儿身心稳定地发展。

(一)作品展示。活动结束后,教师也应当及时拍照留念,作为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发展的证明。也要及时发到家长群和班级博客或者微信公众号中,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情况,同时也向同行和社会人士展示幼儿园的风采。幼儿园及教师有义务尊重儿童的劳动成果,对有意义的作品进行成列展示,也可成立园所的建构博物馆,作为幼儿园的特色课程。

(二)材料整理。游戏结束后,教师鼓励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摆放至原处。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尽量放手让幼儿去完成,培养幼儿整理归纳的好习惯。对已使用了较长时间的材料,或暂不需要用的材料,继续保存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剩余材料可与其他班级交换,这样既环保也节约教师的时间,做到园内资源共享。

(三)活动评价。建构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当组织幼儿进行经验交流。一方面是对此次建构活动的梳理;另一方面,幼儿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还会有新的想法,教师就可以根据幼儿谈话的内容挑选下一次游戏的内容。既可以是此次活动的提升,也可以是幼儿提出的新的兴趣点。

综上所述,幼儿的建构游戏需要幼儿园和家长的支持,尤其是在材料以及技术方面,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的资源。从一开始的活动设计到最后的总结延伸,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需要教师做好预设,一步一步引导,贯彻落实课程游戏化中游戏的精神,促进幼儿建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建构材料幼儿园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爱“上”幼儿园
建构游戏玩不够
材料
摇摇鹅
想念幼儿园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