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文化元素在幼儿园建构游戏中的运用

2020-12-03福建省连城县实验幼儿园邹丽华

青年心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古民居建构游戏

福建省连城县实验幼儿园 邹丽华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具有丰富的客家文化元素,如“南夷北豸”美称、风景独特的冠豸山;四A 级温泉主题公园“新泉红汤温泉度假村”;明清著名四大雕版印刷基地——连城四堡;宣和明清民居建筑群——培田古村落;客家大宅门——万人古村芷溪;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新泉望云草室,以及丰富的客家民俗文化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芷溪游花灯、四堡拔龙、犁春牛、新泉烧炮、北团游大粽等。将这些客家文化元素融合到幼儿园建构游戏中,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思考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客家文化元素与建构游戏材料的融合

(一)预设主题,家园合作,收集多种类材料

首先,在建构活动前一定让家长利用假期带孩子参观连城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景观、客家文化等,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感受和体验家乡丰富的客家文化元素。其次,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建构游戏的活动特点,除了提供常规的材料以外,还要结合预设的主题活动内容,发动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多种类、操作性强的辅助材料,如纸箱、纸筒、欧根纱布、饮料瓶、石头、沙子、黏土等。例如:大班结合预设的“古老的连城建筑”“有趣的民俗文化”等主题,在搭建罗坊云龙桥时,先引导大班的幼儿讨论使用什么材料,通过讨论决定选择了雪花片为主要材料建构,辅助材料选择了纸筒、圆木桩、木板块、纸箱、泡沫垫、盛蛋器进行搭建。中班结合预设“培田古牌坊”“鹤鹿同春”“水车转转”等内容,提供纸箱、石头、图案板、拼图(12 块和24 块拼图)。针对小班幼儿围绕客家文化元素中的家,预设建构活动内容“米筛”“竹篮子”“客家八仙桌”等,提供雪花片、百变积木、木质积木等建构材料。这些建构活动在主题墙、建构区同步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参观照片、亲子观后感,对参观地的认识和感悟,为幼儿架构建构游戏信息,丰富拓展幼儿游戏信息,提供多种类材料支持促进幼儿的创意表达。

(二)延伸主题,投放“量”与“类”足够的建构游戏材料

每次建构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对材料的使用进行小结,提出下一次活动时需增添使用的材料,并且在区域活动中延伸游戏,在区域活动中也要保证建构材料的“量”与“类”。利用美工活动丰富建构材料,如:牛奶箱画上青砖、广告纸筒制作九龙柱;用牛奶箱、盛蛋器、雪花片拼插的飞檐斗角搭建成的培田古民居。还如在云龙桥的建构活动中,幼儿选用了雪花片建构桥身。在小结的时候,幼儿提出在下次建构时继续使用雪花片拼插桥梁,于是,我让提出问题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尝试。第二次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建构云龙桥时,继续使用雪花片建构桥墩、阁楼、牌楼,但幼儿发现整座桥都使用雪花片进行建构导致桥面太重花片容易散开。于是在小结情况时,我启发幼儿考虑是否使用辅助材料来搭建桥墩,幼儿想出用木块搭建桥墩,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在区域活动中又进行了尝试。因此,在第三次搭建活动时,幼儿选择搭建辅助材料时,有的选择了纸筒、有的选择了木块、还有的选择了木桩来当桥墩,终于在不断尝试中成功搭建宏伟壮观的云龙桥。

二、客家文化元素与游戏目标的融合

(一)确立主题

建构的主题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连城客家文化元素,针对大班幼儿,我预设了古老的连城建筑主题——云龙桥、培田古民居;民俗文化主题——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游戏前我会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讨论确定哪些是具有连城客家文化元素的建筑,对于不认识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获得;需要使用哪些建构材料,哪些辅助材料,在建构时怎样分工合作。在建构游戏“培田古民居”时,我们要搭建古民居时前期知识经验准备,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建构主题让家长带孩子参观了解古民居的客家建筑特点,如飞檐斗角、九井十八厅等,明确建构主题。这样幼儿对建构古民居需要用什么样的建构材料来建构以及如何分工搭建,明确游戏目标。

(二)确立目标

在指导幼儿建构游戏过程中,我体会到建构游戏的首要目标是鼓励幼儿大胆创造,才能发挥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其次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主动操作能力,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另外还需注意目标的多向性、层次性和阶段性,使建构游戏能指向多个发展目标,做到目标由小到大、由浅到深,步步递进。如在完成“古老的建筑”主题建构活动中要实现小组合作、接插、镶嵌等技能目标,每个阶段目标有明显的不同,可由浅入深,分段完成。

三、客家文化元素与游戏现场的融合

(一)丰富与加深幼儿对建构主题的印象

幼儿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物体和建筑物有较细致的了解,并有较丰富和深刻的印象,这是开展建构游戏的基础。在连城保留着许多客家民俗活动,如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四堡拔龙、芷溪花灯、北团游大粽等,教师都会预先通知家长带孩子亲临现场观看,感受古老的客家民俗活动,为幼儿进行主题建构积累经验。游戏活动前,教师利用晨谈、区域活动时间、分享时间为幼儿架构相关主题知识,通过图片、视频、设计建构示意图等方式来丰富与加深幼儿对建构主题的印象。在拼插姑田大龙的龙身时有个难点就是如何让龙身弯曲,有了前期知识经验的积累,幼儿想出用围合的方法分别拼成三个圆柱龙身,用把三节圆柱错开镶嵌,龙身就有弯曲起伏感觉了,拼插出来的大龙非常形象漂亮。这样,就把孩子学习的知识和动手实践相结合,促进了其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细心观察,适时介入,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的细心观察和适时介入很重要。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幼儿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适时引导,支持幼儿掌握基本的知识,提升各种技能。如:在中班主题建构活动《石门湖风光》中,幼儿用积木块搭建湖边栈道,第一次用一块长木块和一个木桩搭建,可是发现像跷跷板一样不稳固,稍微一碰就倒塌,重复好几次都不成功,在孩子们求助时,我通过观察和判断建议幼儿试试再加个木桩——幼儿发现栈道稳多了,为了更加稳固又多加了一个木桩。在这师幼互动的过程中,幼儿合作搭建出桥式的栈道,看到搭建好的作品,幼儿们开心唱起了“来帮忙!来帮忙!大家一起来帮忙!”因为介入时机恰到好处,促使孩子的建构技能得到了提高。

(三)学习合作,逐步提高合作能力

建构游戏是一项合作性很强的游戏活动,为此,我非常注重幼儿之间协商、合作能力的培养。在中班,我有意识地把能力不同的幼儿分到一个组,把能力强和能力中的幼儿请进建构区,把能力弱的幼儿交给他们,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和能力强的幼儿合作,无论能力强或弱的幼儿都有任务,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到了大班,幼儿共同商量分配任务的能力就更强了:共同设计建构示意图—建构“零件”—组装“零件”—根据示意图布局,让组里的每个幼儿都有任务,习惯这种合作形式后,幼儿互动合作能力不断加强。经过长期的引导,到了大班下期幼儿主题建构中的合作能力效果凸显。如:在搭建主题活动锦绣连城,活动前大家一起像个真正的设计师一样商量讨论,把云龙桥、古民居、雕版印刷展览馆、门楼、水车、小河、房子、大龙、街道设计到示意图里。游戏开始,幼儿根据不同的分工分为好几个组进行搭建:零件组拼插需要的各种形状的零件,如方形需要几个花片为一圈是固定好的,提供给不同的组进行组装;房子组组装房子;门楼组搭建门楼;大龙组组装大龙;装饰组用石头、纱、地垫、人装饰场景。最后,每组根据设计图进行摆放,呈现出的主题建构作品《锦绣连城》让我不禁感叹幼儿的合作能力也会如此之强。

(四)展示作品,交流经验促进建构技能发展

建构游戏中作品的展示非常重要,是幼儿交流经验促进建构技能发展的手段之一。对此,我在教室创设作品展示区,用以展示幼儿建构作品,也可让未及时完成的作品暂时摆放在这,在区域时间可以继续完成。每次游戏后,展示区是最热闹的地方,幼儿们迫不及待地把作品放在展示区里交流欣赏。拼插云龙桥时孩子们交流阁楼、牌楼怎么拼好看,桥墩和桥身如何连接,不断变化云龙桥的拼法,总结出拼插桥身用六个雪花片拼插的正方形不容易散架;拼插龙灯时龙头有几种拼法,哪组的作品最形象,就会互相请教及时改进,总结出“姑田大龙”龙身用八个圆形连接成为一节,每节龙身要两个圈连接比较牢固;没有完成的作品,在区域活动时继续建构。

展示区是互相交流建构经验的平台,不仅促进孩子建构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也是亲子交流的好地方,一到放学时间,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带爸爸妈妈去展示区,很是自豪地介绍自己那一组的作品,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了幼儿建构能力的发展。

总之,将连城县丰富的客家文化元素融入幼儿的建构游戏中,一方面可以锻炼幼儿的创新、动手、观察能力,另一方面,让幼儿潜移默化中感受客家文化魅力,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猜你喜欢

古民居建构游戏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充分利用古民居开拓旅游资源和发展区域经济的思考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张睿、郑家鑫陶艺石雕作品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