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2020-12-03福建省漳平市双洋中心学校林淑娥

青年心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小学生数学

福建省漳平市双洋中心学校 林淑娥

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的最大特征为逻辑思维抽象,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于不够完善的状态,教师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传授到学生的头脑中去,这也是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利用提问这种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提问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意义分析

(一)能够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借助有效提问,能够促进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让他们自愿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来,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深入挖掘出小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也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在过去传统教育观念下,数学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分数与成绩,忽略了他们在学习中的实际状态以及学习时的思考情况,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得以凸显。而采取有效提问策略,给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分析思考。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深化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能够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另外,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还能锻炼其思维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展开深入分析和思考,并运用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非常重要,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及时找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向其他同学或者教师寻求帮助。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他们的分析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一)设置趣味性的问题

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兴趣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他们喜闻乐见的问题,借助于这样的问题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具有趣味性的提问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进而有效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在进行“时、分、秒”这节知识教学时,数学教师便可以先让学生猜一下谜语:兄弟三人齐出发,有的快来有的慢,走了360 日,依然停在玻璃铺——打一物品。一时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开动大脑,猜出了谜底是钟表。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钟面上的大格与小格分别共多少个吗?时针走一大格需要多长时间,分针走一大格需要多少时间。通过这样设置趣味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的讲解下,加深了对时、分、秒的理解。

(二)设置有梯度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梯度,即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能力分层次,由简到繁、由浅至深、由易到难。这便需要数学教师在提出问题时把握梯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和探索,让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的梯度不断发展,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目的。

比如:在教《长方体的体积》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我们选择让学生借助于实际操作的方式来思考不规则物体是如何计算体积的,设计了下面的问题:同学们想一想怎么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成规则的物体,你会选择什么工具来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是怎么样的?请大家进行分组讨论并开展组内实验。一些学生想到可以把物体放到装有水的容器之内,让水溢出到长方体容器,如此一来通过计算溢出水的体积即可知道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实际操作时,学生们更容易理解等积变形的知识。

(三)注重提问的导向

课堂教学环节是否紧凑、有序主要是通过教学设计得以反映的,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好坏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在设计提问时,应该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的理念,并结合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现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材与各个单元进行整合,将每一个单元的知识构架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同时还帮助学生梳理了知识点。因此为了实现提问的有效性,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导向性,不单单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需要注重对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的提问,从而实现提问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角的初步认识》这节知识时,因为该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为对角的概念进行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构建角的空间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亲自摸摸身边的角,如“桌角”“书角”等,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然后再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摸这个角时有什么样的感觉?”有的学生回答:“尖尖的,有点扎手。”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这个尖仅仅是角的一部分,除了尖角还包含什么呢?”此时学生便轻松地回答出:“两条线。”通过这样有导向性的问题,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把握提问的深度与悬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单单应当把握好正确的时机,同时还需要思考所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深度与悬念。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会因为教师设计问题的深度而影响,过于表面化的问题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而难度过大则会导致其失去学习信心。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灵活控制提问的深度,进而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问题的悬念,有悬念的提问才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的思考探究欲望,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比如:针对《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内容,我们首先给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为何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为V=1/3sh?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法借助于表面观察来获得答案,要求他们逐步打开自己的思维,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究。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够让其更加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中来,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计算的知识,即便是忘记了公式,也可以借助于再次探究得出。所以数学教师的提问必须要确保问题的深度与悬念性。

(五)把握课堂提问时机

科学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小学生思维敏捷度的提升,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然而不是所有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有益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的时机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其作用的发挥。所以数学教师必须要引起充分重视,灵活把握好提问时机。第一,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知识内容,了解其中的重难点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重难点知识来设计问题,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到哪些知识点的掌握是必须且重要的,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要使用有效策略来吸引学生,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第二,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来设计问题,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来说,基本上各个知识点都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很多较为类似的知识内容在某种情况下可以灵活变通,所以新旧知识衔接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帮助他们构建数学学习模型,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比如:在教《混合运算的顺序》这部分知识内容时,以加减乘除运算为例,课本中的知识对小学生而言相对抽象,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运算顺序才可以准确地得到答案。对大部分小学生而言,单纯的记忆很容易在之后的学习中混淆或忘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把这部分知识的重点选取出来设计课堂提问,课前给学生设计了多个算式,要求他们上课时予以解答,如:

63-40+25 59-31-10

39+50-10 41+33+24

12÷2÷2 42÷6×2

6×3÷2 2×3×4

9×8+12 20+4×2

72÷8+30 6×8-24……

借助于上述问题的解答,为学生理解学习重点做准备,掌握本节课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转变过去那种传统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提问策略,深入了解课堂提问的目标与重要意义,灵活设计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从而真正发挥出课堂提问的价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小学生数学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