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学习体验 打造活力数学课堂

2020-12-0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张森茂

青年心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长方体长方形活力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 张森茂

丰富学习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直接经验,促使学习思考的不断深入。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认知情感,促使他们能够更加热情地投身于数学学习、研究之中,让数学课堂活力四射。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体验学习的精神,用好用活数学教材,科学地创设体验学习情境等,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形成的探究学习过程,充分地体验数学学习,进一步感悟知识,建构认知,并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让整个学习活动活力迸发。

一、引领探究,增强体验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富有情趣,且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细究文本内容,把脉学情现状等,创设适合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更好地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活力,收获更多的学习体验,从而使感性知识积累变得更加丰富,为学生把数学内容进行再创造提供智力支持和思维支持,最终让他们的数学学习有事半功倍之效,使整个数学课堂活力四射。

如:在“圆的面积计算”练习课教学中,教师就要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让他们在真切的学习体验中更好地领悟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建构好圆的面积计算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学习的有效联结,也使得学习研究活动饱含着无尽的激情和无尽的智慧。

师:请看屏幕,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屏幕上动画显示的是,把一个圆沿着半径切开,得到若干个小扇形。再把这些小扇形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画面还说,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10 厘米。问题是,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的观察很仔细,对数学学习的收集也是非常准确的。那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面对问题,有学生在思索,也有学生在与同伴交流,还有学生拿出圆形纸片在摆弄等等。

生:我们觉得需要在具体的实验中去比较。

师:好方法啊!那就小组合作,按照课件上的过程,做一个剪拼活动,看看从中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并在剪拼中比一比前后的变化。

生:我们发现,把圆剪拼成长方形,圆的周长就是长方形两条长,长方形的两条宽是圆的半径。经过比较后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是圆的周长加上两条半径,所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的10 厘米,就是圆的两条半径。那么圆的半径就是5 厘米,面积就容易算了。

……

让学生经历应有的探究学习活动,势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特别是学生的操作实验、对照比较活动开展,使得学生的经验得到很好的扩充,也使得圆转化为长方形的认识在不断加深。

由此可见,教师要做好一个学习探究的引领者,是打造活力学习的重要力量之源。在这里不需要刻意地精雕细琢,而是把着眼点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把着力点落在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之中,那么学生就一定能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思考和研究,他们的数学学习必定是充满激情的,更是充满活力的。

二、指导操作,丰富体验

实践操作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做数学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在做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现象,进而提炼数学认知,实现数学学习的迅速突破。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落实好做数学的有关工作,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呈现出“木匠教学法”的意蕴,让学生亲历看看、比比、找找、量量、剪剪、拼拼等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感知,得到最丰富的体验,从而让数学学习活动走向纵深。

如:在六年级“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练习课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去实践,去尝试等,让他们在具体的动手实践中感悟规律,理解规律,进而让学生在厚实的体验中更科学地领悟知识,促进问题研究的深入,实现问题的顺利解决。

师:前面我们一起复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下面就请大家继续思考和研究下面的问题。

课件展示习题:林师傅准备用一块长方形铁板做一个无盖的长方形水箱,铁板的长是80 厘米,宽是50 厘米。林师傅在铁板的4 个角上各割去一个边长8 厘米的正方形,再做成一个长方体水箱。你知道这个长方体水箱的容积吗?

面对这个问题,学生都无所适从。甚至还有不少嘀咕声,“什么怪题目啊?长方形铁板能变成长方体水箱吗?”“就一块铁板,行吗?”

师:大家很是困惑是吧!我们先不着急去研究问题,拿出长方形纸片,小组合作,按照练习题中的提示去试试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仿照习题中的方法,把长方形纸片的4 个角,各割去一个正方形,然后折一折、比一比,终于有了新的发现。

生:我们发现,剪掉4 个角后,再把剩下部分折一折,能够做成长方体的,8 厘米就是长方体的高,长是80-8×2=64(厘米),宽是50-8×2 =34(厘米),容积就好算了。

……

生:我发现,长方体的长用原来的长要减去两个剪掉的边长,宽也是需要减去两个剪掉的边长,高就是剪掉的正方形的边长。

生:长方体的长、宽计算是需要当心的。

……

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也会忘记;但是如果是自己做的、并在看的,也在听的,那么这样的记忆必定会更加牢固的,也会较为长久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数学,就成为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智慧学习的方法。

案例中,教师为帮助学生解决把长方形变成长方体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操作探究,从而为他们研究问题开启了智慧之窗,他们在不断的尝试中就会发现:长方形剪掉4个顶角,再沿着剪开的部分折一折,就会得到长方体。同时,也会在不断的探究中发现长边的规律,宽边的特征,进而为他们科学地分析、正确地解答提供了感知支持、思维支持,使得整个学习活动更具主动性,也更富活力。

三、联系生活,拓展体验

生活是儿童数学学习的发源地,也是数学智慧形成的摇篮。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脉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并灵活地选取有价值的素材等作为引导学生活力学习、快乐学习的资源,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同时,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情境,引领学生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等,势必会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兴趣,更能调动他们深入探究的学习动力,让学习活动具有源源不竭的动力。

如:在四年级“运算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去研究一些问题,使之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而能信心百倍地投入到问题研究中,也会趣味浓浓地参与到问题研究之中。

师:看屏幕,这个算式你能简便计算吗?118-99。

生:不对啊!运算律不是只有加法、乘法才有简便计算的吗?这个是减法啊!

学生的插嘴,让整个课堂为之一冷,学生也有类似的疑惑。

师:哦!是这样吗?那我们可不可以,用生活的实例先来分析一下呢?

教师的引领,促使学生进行相应的小组讨论发生,学生在交流与思考这个话题。

生:小明同学身上有1 张百元大钞,还有18 元零钱。他准备买一套复习资料,资料的总价是99 元。他的零钱不够,只能付出百元大钞……

生:接下来,应该是要向营业员讨回1元钱啊,这样才是付出99元的。

生:哦!我明白了,118-99 可以先从118 元中减去100,再讨回1 元,这样就是118-99=118-100+1=18+1 =19(元)。

生:怎么会是“+1”呢?有点儿不明白。

师:是有点儿别扭,那我们就按照刚才同学的解释,来做一次这样的购买活动,在具体的购买活动中看看能获得怎样的新体验和新感悟。

学生小组活动,用卡片制成钱币模型,进行购物活动。

生:我付出100 元,营业员会找给我1 元,这个1 元是我的收入,必须与原来的18 元合起来的。

……

真实的学习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的学习过程。案例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99”的算理,既组织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又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格局,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购物体验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领悟找回1 元的本质,因为付出100 元是多付了,就得从营业员那儿要回来,变成自己的钱,加入原有的余额中。通过真切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较好地领悟减法简算中的算理,也使得他们的学习研究活动不仅充满动力,而且还充满智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细化学生的体验学习,努力为他们观察、分析、思考、合作等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也让他们在具体的学习体验活动中,学会思考,锻炼思维,并让他们在思考中更好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力四射,精彩不断。

猜你喜欢

长方体长方形活力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活力
小长方形找朋友
有多少个长方形
铺瓷砖
抓不变量巧解题
巧替换,妙解答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