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20-12-03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邱文辉
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 邱文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这一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现阶段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本文基于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目的,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了策略研究,以使美术教学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符合提升学生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要求。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思想限制课堂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是教师带着学生按照预设的思路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模式化且难出新意。此外,有些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完全受限于教材上的内容,把教材上的知识点生硬地植入到学生的脑海中;有些教师甚至完全是照本宣科式,导致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这些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会导致学生丧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如此又何谈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传统学科观念导致美术不受重视
在我国的学科教育理念中,是以语数外为主的,其余科目均为副科,加之美术学科的考核一般不用纳入期中、期末考试范围内,导致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不重视美术课程。尤其是学校在排课时,美术课的课时严重不足,这也打消了很多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
(三)教学活动脱离现实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并最终要回归到生活中去。但是,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将美术与生活进行了割裂,既没有在课堂上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也没有引导小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这就失去了美术学科的教育教学意义,也会导致学生审美意识滞后。
(四)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认识的不足
有些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认识不足或存在偏差,不注重关于审美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准备,只是依旧遵循老路,看重美术技能教学,甚至观念上还是以“像”“美”作为衡量学生作品的标准,导致小学生对美的认识不足,欠缺美的理解与熏陶。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联系实际生活,增加学生艺术体验
对于思维活跃、天马行空的小学生来说,完全依赖教科书、教辅书和PPT 的美术课堂是呆板和沉闷的,并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想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引入课堂中,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好的人事物,增加学生美之感受与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摸一摸、画一画》一课时,教学强调的重点不是针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来感受实物造型的游戏方式,运用基本造型语言表现对身体触觉的独特感受和美的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以下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准备一个“百宝箱”,箱子里面装着不同形状、不同质感的水果、玩具、日常用品等。上课后,教师让学生们闭着眼睛来摸百宝箱里面的一个物品,根据学生的感受把该物品画出来。之后,让学生们在班上进行作品展示,并向其提问:你是通过什么来确定你摸到的物品就是你画作上的物体呢?
教师把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玩具、日常用品带到课堂中来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摸物品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觉、探索感觉、表现感觉,学生在游戏中感到新鲜、好奇,从而情绪高涨起来。该活动重在连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质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参观一些抽象派艺术作品展,让学生明白抽象画法也可以产生美的感受,从而在观察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
(二)开展教学活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对教学效果影响颇大,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可以成就一堂优质课。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玩儿,所以欢快活跃的课堂氛围就显得更加重要。而将小学生处在一种明朗的环境当中,能更好地投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强化学习效果,推进自身成长。对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可以开展玩游戏、讲故事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妈妈的节日》这一课时,就要构建温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妈妈的节日”中发挥创意,亲手绘制画作作为礼物献给妈妈。可以通过开展讲故事的活动进行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先营造出一种温情的氛围,然后提出问题:每个同学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现在请大家来讲讲自己和妈妈的小故事?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学生慢慢讲述自己和妈妈的故事……接着,教师准备彩纸、布、皱纹纸、干花、线等材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运用裁剪、拼贴的方式,制作一幅立体的、颜色搭配和谐、造型新颖的表达对妈妈的爱的剪贴画礼物。最后,教师还可以将这种情感进行延续,让学生亲手将画献给妈妈,并说出对妈妈的喜爱。
(三)打破教学束缚,增强学生美的感受
小学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丰富的“教科书”就是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应该多组织学生开展室外采风或写生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看春天的柳芽、夏日的荷花、秋季的落叶、冬天的白雪……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记录美,从而培养学生接受美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之下,萌生审美情愫,在心灵的震撼之中增强美的感受。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风景写生》一课中,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并能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常规,鼓励学生关注自然、生活、社会,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设置到户外,在校园内选定一处简洁层次分明且具有特色的景物供学生学习写生。在实际的写生环境中,教师要教学生们如何取景、构图、定位置、着色等写生知识,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的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四)借助现代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很多的美术知识都比较抽象、复杂、烦琐,理解起来具有一些难度。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优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美术学习活力。一般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生硬的美术知识用视频进行直观、多彩展现,从而让课堂教学富有活力,使课堂知识简明易懂,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另外,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需把握“辅助工具”的使用分寸,以及依据学生特点与需求,呈现知识的有效展示,从而构建学习情境,调动学生感官,强化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奇妙的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学重点是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学生尽情创作,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美工活动习惯和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首先播放视频《海底世界》,带领大家走进奇妙的海底世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海底世界为什么是奇妙的,因为有各种各样可爱的小鱼、水母,还有体型庞大的大鱼等。接着,让学生展开联想,交流探讨刚刚观看的视频画面中出现了哪些海底生物?它们的特征分别是怎样的?让学生根据丰富的画面,发展想象,强化认知。随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视频中看到的鱼的样子进行折纸练习,以深化学生的认知与体验。最后,再分组进行折纸作品展示,并对不同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与指导,以引导学生掌握该课所学,促进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发学生学习创造热情和美术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设备是辅助教学,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美工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尝试不同的方法,制作更多与众不同的鱼,帮助美工基础较弱的学生掌握难点,来最终完成作品。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时期,美术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更多的优化和改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要从生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解读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实践动力,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乐趣,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美术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