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学生自读能力培养策略

2020-12-03湖北省竹山县第一中学

青年心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文本设计教师

湖北省竹山县第一中学 王 雁

高中学生有一定自主阅读能力,在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阅读机会,投放更多自主阅读任务,特别是为学生传授更多自主阅读的方法,推出适合的自主阅读训练活动,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学科自读能力。自读不仅是一种阅读的方式,更应该成为一种学习意识,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读习惯,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教师要做出科学应对。

一、整合自读资源,唤醒学生阅读意识

语文教材有比较固定的阅读文本内容,因为篇幅都较小,不能满足学生自读学习的要求。教师要深入教材展开对应研究,还要对学生阅读诉求有一定了解,以便为学生做出针对性推介,让学生顺利进入自读学习环节。学生利用课文多种信息渠道搜集阅读素材,能够获得海量文本信息,教师需要做出必要的阅读提示,让学生矫正阅读方向,选择价值度更高的素材展开阅读学习,以提升其学习效率。

自读资源极为丰富,教师在具体整合时,需要针对学生阅读要求展开设计和引导,以提升自读阅读品质。如: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学生对《红楼梦》这部小说有一定认识,也有一些学生曾经阅读过这部小说,但其阅读大多比较肤浅,不能形成研读性认识。为此,教师结合《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进行具体引导:《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但其性格特点都极为鲜明,说明作者描写功底深厚。如果找出文本中人物的“哭”和“笑”相关内容,便能够获得更多阅读启迪,这些人物的表情都带有特殊标记——“虚伪”,如果从这个角度展开鉴赏性解读,可以获得丰富的阅读信息。不妨选择《红楼梦》一个章回进行重点阅读,对其中的人物性格进行详细解读,其阅读收获会更为丰满。学生接受这个阅读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回应,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红楼梦》相关内容,对其中的人物性格进行重点感知。

教师时常组织学生展开阅读讨论,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内化自读认知,从学生阅读学习情况来看,当阅读视点发生变化时,其阅读发现也是不同的。学生对《红楼梦》的地位是有认知的,但没有深度阅读,如果能够从更高视界展开相关阅读研究,自然能够形成丰富的阅读认知,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剧烈而深远的。

二、设计自读任务,启动学生阅读思维

教师为学生推出自读学习任务,对学生无疑是一种促动和激励。学生有了明确的阅读任务,这些任务会成为一种导学工具,促使学生在自读学习中逐渐建立文本认知。在任务设计时,教师要有分层教学意识,为不同群体学生设计不同阅读任务,这可以有效提升教学契合性。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选做性阅读任务,让不同群体学生都有自主阅读的收获。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教师要做出精确设计,为学生提供最适当的阅读契机。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诞生于特定年代,为此,教师先利用媒体播放那个年代的一些影视作品,让学生建立背景意识。当学生对小说有了一定认知之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自读任务:深入阅读小说,通过梳理小说三要素,掌握情节结构设计特点,了解小说人物塑造的几种方法,对祥林嫂形象进行重点鉴赏,深度分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学生接受这些阅读任务后,都能自发地展开文本阅读,并借助教辅材料进行对应分析,在课堂中展开多重讨论。教师深入到课堂之中,与学生一起交流,针对学生个性问题进行学术性交流。有学生认为,祥林嫂悲剧形象的产生是社会制度造成的,因为每一个社会人都不能脱离环境,对社会最底层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根本就没有抗争命运的能力。也有学生给出不同的见解,认为祥林嫂悲剧的确与社会制度有关系,但其自身愚昧无知也是事实,在那个时代也出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教师对学生们的个性表达给予更多支持和点赞,要求学生从个性出发展开阅读感知,并建立自读阅读习惯。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些阅读任务,其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要求学生借助任务的完成来展开自读学习和研究。阅读本身就是个性学习行为,存在不同阅读观点是极为正常的,教师从保护学生阅读主动性角度出发展开评价,给学生阅读带来更多激励,让学生能够建立阅读信心。学生自读阅读有个性诉求,教师针对性展开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阅读环境,这也是比较明智的设计和组织。

三、传授自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效度

学生都有自读阅读的能力,教师在阅读方法传授时,需要有创新意识,给学生提供一些高效的阅读方法,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浏览、粗读、精读、鉴读、品读等,都属于阅读的操作形式,与阅读方法有关联,教师需要做出改进和创新,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应用阅读方法,以提升阅读效率。如批阅式自读、摘抄性自读、反思性自读等,都属于阅读方法范畴,教师需要对具体做法进行解读,给学生带来心灵触动,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自觉性。

面对同一阅读内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收获都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更清晰的认识。当学生进入自读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阅读表现作出判断,选择适合的时机,为学生传授一些自读的方法,这对全面提升学生阅读效率有重要帮助。在教学《老人与海》之前,教师先为学生设计了预习阅读任务:自读文本内容,对文本主要情节进行梳理,并建立阅读框架,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主要情节。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了独立阅读。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要求学生讲述文本主要内容,学生大多能够顺利进行展示,从学生展示情况可以看出,概括性介绍的居多,很多学生只是三言两语进行概述,这显然是不符合阅读任务要求的。为此,教师再次要求学生自读文本内容,从描写角度进行关注,找出典型的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内容,对“老人”形象进行重点塑造。学生再次进入文本自读环节,因为有比较明晰的阅读方向,学生阅读效率大大提升了。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很多学生都能够用一些关键词列出主要情节内容,为文本复述做准备。

教师从描写角度进行具体指导,给学生传授了自读方法。小说以塑造核心人物为主要任务,自然离不开描写。教师要求学生从描写角度展开自读研究,梳理出一些典型片段,利用关键词进行标注,都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情节。学生阅读感知呈现有序化,其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都表明阅读方法的改进是有显著成效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学习行为,教师对学生阅读现实有客观的考查,针对性地做出布设,很快获得了丰富的回馈,这说明学法传授是极为重要的,能够改变阅读现状。

四、延伸自读训练,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延伸自读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渠道,为学生推出一些适合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搜集性阅读、整合性阅读、对比性阅读,自然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学生有不同阅读兴趣取向,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师在具体设计和执行时,需要对这些资源信息和阅读手段做出综合考量,以便形成崭新的阅读指导体系。如果有可能,教师不妨给学生做出具体的阅读推介,让学生快速获得阅读资源,自然形成阅读认知体验。

教材文本内容极为有限,教师在拓宽引导时,需要对学生阅读方向有一定设定,以提升阅读效率。高中学生没有太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阅读需求做出必要的调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示。如:教学《动物游戏之谜》这篇课文时,学生阅读文本没有太多困难,教师针对学生阅读心理展开拓展性引导:关涉动物的科普阅读材料有很多,央视曾有一个比较出名的栏目《动物世界》,系统性介绍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非常值得一看。另外还有一本书,书名也叫《动物世界》,其语言极为生动有趣,可读性很强,不妨利用课余时间展开阅读学习,说不定会有新发现。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利用网络查找相关阅读资源。还有部分学生到图书室找相关阅读材料,展开针对性的阅读。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在网络交互平台推出主题活动:“动物世界真奇妙”,要求学生展示课外阅读收获,学生响应度极高,都能够在平台上展出自己的阅读成果。教师参与展示评价互动,学生交流气氛浓烈起来。很多学生展示出的动物奇闻都超出了《动物世界》这部书的范畴,说明学生阅读视野拓宽了。还有学生展示出一些动物图片信息,为网络互动增添不少活力。

教师为学生做出定向推介,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线索,这是极为难得的。特别是推出网络交互活动,将课外阅读推向高潮。学生对动物世界的探索兴趣是极高的,教师针对性地做出布设,成功激活学生阅读积极性。在网络展示中增加一些图文信息,无疑是重要激发因素,给更多学生带来阅读冲动。教师适时进入网络互动阶段,给学生带来更多阅读信心。课外阅读信息资源浩如烟海,而学生阅读时间十分珍贵,教师需要权衡多种因素做出针对性设计,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更多阅读信息,并形成阅读思维。

培养学生自读学习意识,这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共识。教师要正视学生自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作出教学实践探索,为学生准备更多自读的内容、传授适合的自读方法、延伸自读训练域度,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学生阅读基础、阅读悟性、阅读兴趣存在差异,教师在自读教学发动时,需要掌握更多的学情信息,以便形成针对性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

文本设计教师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