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液相色谱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2020-12-03赵春晓青岛科创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杜光顺大多福食品青岛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亚硝胺糖类液相

□ 赵春晓 青岛科创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杜光顺 大多福食品(青岛)有限公司

经典液相色谱的原理为流动相依靠重力缓慢流过色谱柱,对分离的样品分级收集后进行分析,而后发展形成的高效液相色谱弥补了经典液相色谱的缺陷,具有分离效率高、速率快、准确度高等优势。液相色谱广泛应用于食品营养物质(如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食品添加剂、食品药物残留检测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测定其中所含各项物质的含量[1]。

1 液相色谱的原理

经典液相色谱的原理为流动相依靠重力缓慢流过色谱柱,固定相粒度为100~150 μm,分离的样品分级收集后进行分析;然而经典液相色谱具有分离效率低、速度慢等缺陷[2]。随着技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投入使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改善了经典液相色谱技术的缺陷,其固定相的粒度<10 μm,较小的填充颗粒具有高柱效,同时采用自动记录检测器和高压输液泵,明显提升了分离效率和准确度。

2 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2.1 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营养成分和含量检测中的应用

2.1.1 糖类

糖类是食品中常见的物质,如淀粉、葡萄糖等。糖类可溶于液体,传统的检测方法无法确保结果的精确度。液相色谱技术能够准确识别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进而确定糖类含量[3]。

2.1.2 氨基酸

氨基酸是人类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氨基酸的本质是一种有机物质-蛋白质,蛋白质易变性,液相色谱对蛋白质的敏感度高,能有效区分蛋白质与其他物质。

2.1.3 维生素

以往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时需要将其提取出来,提取过程耗时长、再进行检测可能引发维生素出现变化而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液相色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取出维生素并进行检测有效的确保了待测样本的稳定性。

2.2 食品添加剂

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的食品添加剂约有20大类、近千个细分品种[4]。食品添加剂能够改变食品外观、减少腐坏变质、延长保质期、提升食品所含成分的质量与营养价值,如着色剂、防腐剂、维生素等,但也不乏不良商贩私自添加大量添加剂对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利用液相色谱技术能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大部分添加剂的含量。

液相色谱检测食品添加剂主要采用内标法,在5~1 000 μ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通过检测样品对比标准曲线来确定添加剂的含量。如辣椒中的苏丹红,液相色谱技术可以检测出这类添加剂及含量,利用C18柱分离,流动相为0.1%的甲酸-乙腈溶液、0.1%甲酸水溶液对样品进行梯度洗脱,即可得出样品总的苏丹红,回收率为83.8%~99.2%;如饮料中的防腐剂山梨酸,检测时以C18柱分离后,经225 nm的波长检测,在规定线性范围内回收率为95.5%~100.2%(标准偏差为1.0%~3.1%)。再如腌腊肉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如果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超标就会与肉制品相互作用形成N-亚硝胺(有毒),N-亚硝胺极易引发食用者患结肠癌、肝癌,而某些N-亚硝胺化合物也是一类致癌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只需要13 min左右,而过去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挥发性亚硝胺仅色谱测定就需要超过1 h。

2.3 其他

液相色谱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食品检测领域,如食品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农药具有受热降解的特点,应保证检测的高效与准确性[5]。利用乙腈处理样品,利用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农药残留物质的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72.3%~118.7%,整个过程耗时仅需20 min。再如食品微生物及代谢物-真菌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液相色谱技术检测时的线性关系良好,符合痕量分析标准。

3 结语

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利用该项技术能够对食品中多种物质开展检测,具有良好的检测效率和准确度。尤其是对食品中残留的微量、痕量有毒有害物质能够进行快速精准分析,从而为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亚硝胺糖类液相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阿特拉津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藤茶抑制N-亚硝胺的生成及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作用
不同品种葡萄干中糖类成分分析
液-质联用法测定蒙药制剂中非法添加降糖类化学药品
氟啶脲对甜菜夜蛾蛋白质和糖类代谢的影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分析紫脲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藻油中的DPA和DHA
黑糯玉米色素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