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烹调工艺对菜肴营养成分的影响初探

2020-12-03史居航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初加工菜肴食材

□ 史居航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饮食健康是当代人非常关注的问题,均衡的营养摄入是人类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我国是饮食大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先进的饮食文化,我国菜肴的烹饪手段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菜肴烹饪环节,为了提升菜肴的营养性,必须要认识到不同烹调工艺与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应用合理的烹饪方式,注重饮食安全性,给人们提供均衡的营养[1]。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1 食品初加工对内部营养成分产生的影响

食品加工是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必要程序,通过食品加工,可以改善食品口感,将食品材料制作成各种美味的佳肴,提高人们的食欲。食品初加工会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积极影响

食品初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食品向着营养化的方向发展,利用科学合理的烹制工艺,食品的营养价值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改善原有的营养成分含量,促进人们对这些养分的吸收,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热处理是食品初加工最常见的处理模式,人们在对食品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会添加一些调味品,比如盐、胡椒等等,经过这些处理可以祛除食材原有的气味,提升食物的口感,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味觉享受,使人食欲大增。另外,可以利用高温杀死食材内部的微生物和病毒,而且一些肉类中含有寄生虫,在高温的作用下,可以消灭这些寄生虫,一些有毒的物质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使食品安全性得到保证,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2]。

1.2 消极影响

食品初加工也会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产生消极影响。在对米、面以及肉类进行初加工的时候,通常会选择蒸、煮、煎、炸等方式处理,这些处理方式会使食材中的养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流失。面粉如果用来蒸包子和馒头,营养成分会得以充分的保留,但是如果做饺子或者煮面条,面粉中的维生素B1、B2以及一些微量元素,会进入到面汤中。另外,当前有的人,为了食品卫生,对米进行反复的淘洗,从营养学上来说,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因为在反复淘洗的过程中,米表面的营养成分会大量流失。在对蔬菜进行初级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蔬菜进行清洗和切割,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处理顺序,要先洗菜,然后切菜,如果顺序颠倒,蔬菜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会顺着蔬菜的切口,进入到水中,造成养分大量流失,不利于菜肴烹饪的营养性[3]。

2 烹调工艺与菜肴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

2.1 煎炸烹饪法对菜肴营养成分产生的影响

煎炸烹饪法是一种常见的烹调工艺,比如溜肉段、烧茄子等菜肴,都是利用这种烹调工艺制作出来的,利用煎炸烹调工艺制作出来的菜肴色香味俱全。煎炸烹饪法会消耗大量的时间,而且在高温作用下,食材中的养分会大量流失,这种烹饪方法在国外受到了广泛欢迎,但是这种烹调工艺并不科学,而且在高温的作用下,食材外表面会产生有害物质,增加癌变概率,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威胁。基于此,在使用这种烹调工艺的时候,为了避免食材中的养分被破坏,需要使用蛋清或者淀粉,对食材外表面进行覆盖处理,在增加食材口感的同时,避免营养成分被高温破坏[4]。

2.2 熏烤法对菜肴营养成分产生的影响

在烹饪菜肴的时候,应用熏烤法可以大幅度提升菜肴的口感,使菜肴更加诱人,各种熏烤菜系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但是这种菜肴烹调工艺与煎炸相比,危害性更大,熏烤过程中的温度非常高,会衍生出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增加人们的患病风险,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在高温的作用下,菜肴的养分也会大量流失,一些营养会分解,不利于菜肴烹饪的营养性。所以,在使用这种烹调工艺的时候,需要合理选择熏烤方式,对熏烤的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温度不能过高,尽量控制在200 ℃左右,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菜肴烹调过程中有害物质的量,对食材中的养分含量进行大量的保留[5]。

2.3 炖煮法对菜肴营养成分产生的影响

在人们的生活中,炖煮是最常用的食物烹饪模式,炖煮法的烹饪温度比较低,对食材中的脂肪含量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100 ℃的温度,足以分解食材中的糖类以及蛋白质,在对食物进行炖煮的过程中,食材中的无机盐以及一些维生素会进入到水中,造成一定的养分流失,这种烹饪方法对蔬菜造成的影响非常明显。使用炖煮法对蔬菜进行烹制的过程中,大部分的营养成分集中在汤中,据统计发现,如果在沸腾的水中对蔬菜进行烹煮,20 min以后,蔬菜中的养分含量不足原有的70%,养分流失非常严重.在对肉类进行炖煮的时候,同样会造成养分流失,肉类中的胶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会进入到汤中.基于此,在炖煮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炖煮时间,减少食材养分的流失,如果烹制汤品,可以适当延长炖煮时间,促使营养成分大量进入到汤汁中[6]。

2.4 炒制法对菜肴营养成分产生的影响

在食物的烹制过程中,如果使用炒制法对食材进行处理,需要对火候进行合理的控制,当前一些厨师为了增加菜肴的口感,锁住菜肴中的水分,通常使用大火对食物进行炒制,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大火炒制会提高菜肴的烹制温度,但是可以减少烹制时间,有助于营养成分更好的留存。除了加热时间和温度之外,食材切块的大小以及加热方式,也会影响各种营养成分的留存程度。正常情况下,如果蔬菜在沸水中焯水,然后再进行炒制,蔬菜中8%的维生素都会散失。从营养学角度讲,在炒制菜肴的时候,要尽量少放盐,食盐会增加血管的硬化度,容易引发一些老年病症,成年人每天的盐分最佳摄入量为5 g。而且在食品炒制的过程中,要少放食用油,食用油在高温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尤其是与肉类接触的过程中,有害物质的产生量会大幅度增加,所以,肉类食品在炒制之前,要进行焯水处理,在煮熟以后再进行炒制,而且还需要对炒制的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们健康产生的危害[7]。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有多种烹调工艺,不同的烹调工艺会对菜肴的营养成分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菜肴烹制过程中,要合理选择烹调工艺,对菜肴烹制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控制,减少食材加工对食材营养成分的影响,提升菜肴烹制的营养性,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初加工菜肴食材
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
巧用食材铺“地锦”
暑月乘凉宜早起 清补菜肴入馔来
Chinese cuisine finds fans in Ethiopia 中国菜肴在埃塞俄比亚成功“圈粉”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有ID的放心食材
辣出火红年味
农产品初加工设施3年获补16亿
如东海鲜菜肴的魅力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